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中水滸兩字是什麼意思,歷史上真實的宋江結局如何

《水滸傳》中水滸兩字是什麼意思,歷史上真實的宋江結局如何

《水滸傳》傳到國外,名字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或者叫《強盜與士兵》,暗笑的中國人明白老外真的不明白《水滸傳》的水滸兩字含義。這是中國的江湖和英雄,暗藏著天機。

歷史來到元末明初時代,幾千年的文化創造人們有些審美疲勞,一本正經的正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大家更想看到超脫於歷史的傳奇作品,施耐庵和羅貫中出現,一個人寫了《水滸傳》一個人寫了《三國演義》。據考證這倆人最大可能是師徒關係,施耐庵是羅費中的師傅,專業就是把歷史大事件打磨成意味深長的章回小說。

也有人推測說施耐庵和羅貫中就是一個人,施耐庵是羅貫中筆名,施耐庵反著讀庵耐施,「俺乃是」羅費中嗎。如果當年《水滸傳》光寫英雄造反,不寫宋江接受招安,那當年作者恐怕就有勞獄之災了,書恐怕早就被銷毀了。硬著頭皮寫也是提心弔膽的,也難怪作者會用化名。

「水滸」兩字並不是施耐庵耐庵的獨創,出自遠古的《詩經》: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領族人,沿著漆水越過梁山來到了岐山下。

施耐庵的學識不是現代的網路小說作者可比的,寫作有嚴謹態度,講究用典。由詩經這段話,他發現了周朝的起源,而水滸兩字閃亮登場,昭示著一個傳大王朝的興盛背景。所以「水滸」這兩字表達的就是轉機和出路,興盛安身之所。由此,一些落難英雄上了梁山落草尋到安身立命之所,才會重新強大起來絕地反擊命運的折磨。這就是《水滸傳》的書眼,精氣神所在。

元末明初時,山河崩裂,官逼民反。各地反抗元朝官吏的呼聲高漲,起義如野火燎原。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什麼是偽英雄,施耐庵用水滸視角解密了世間百態,從皇帝到各級官員,從市井小民到盜賊好漢、三教九流,大家都在命運劫難中掙扎,沉浮著,替天行道口號下也需要分辨真偽……

書中的魯智深很有代表性,他坐化時有詩為證: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也是施耐庵的人生感悟吧,借性格直爽的魯智深向世界開示自己的人生境界,一枕黃梁之夢終要醒來。

整本書中,宋江就是水滸的靈魂人物,在《水滸傳》中,喝毒酒自殺。那正史中的宋江結局如何?

宋江掀農民起義,正史中只有三十六位英雄,那七十二地煞原來是鏡花水月的小說英雄。公元1119年,梁山水域八百里收歸國有,漁民想捕魚要收重稅,大家心中憤怒絕望,梁山起義爆發。

與《水滸傳》有區別的是起義軍轉戰各地,讓大宋官兵丟盡了臉面。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起義部隊孤立無援,中了埋伏,宋江率軍投降。

《宋史》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梁山泊多盜,皆漁者窟穴。幾籍十人為保,使晨出夕歸,否則以告輒窮治,無脫者。

宋江在正史上的名氣沒有另一夥方臘起義軍大,他並沒有去打方臘。後來宋江再舉義旗,再度失敗,遇害。元朝末年天下風雲再起,討飯的和尚朱元璋舉起義旗推翻元朝,倒海翻江卷巨瀾,歷史撥亂反正的大勢無法阻擋,總有英雄熱血激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的精彩文章:

上古大神的座駕,《山海經》告訴你什麼叫氣派
標新立異的代價,第一個騎自行車的人生

TAG: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