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天人合一,感通天地:你即是道,道即是你

天人合一,感通天地:你即是道,道即是你

府內快訊

1.九九重陽節天師府 | 還受生債增補財庫,轉運賜福傳度法會

2.天師喊你來修仙(2) | 有緣來聘,天師府新媒體招賢納士

3.道教祖庭天師府朝聖交通指南

...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

那麼「天人合一」到底是指什麼?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如:

天地有二氣: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人體有二氣:清之營氣在脈內順脈而行,濁之衛氣在脈外逆脈而行。

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人體有五臟:心、肝、脾、肺、腎。

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別代表人的五臟。土代表脾臟,金代表肺,水代表腎臟,木代表肝臟,火代表心臟。五臟又對應六腑。脾對應胃,肺對應大腸和皮毛,腎對應膀胱,肝對應膽,心對應小腸。常講脾胃不和,人們經常說肝膽相照,他們倆是經常連在一起。

一年有十二個月,人體有十二經脈。

人體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

從《氣穴論》、《骨空論》、《氣府論》等篇來看,「三百六十五穴」的本質內涵是古人的腧穴形態觀、功能觀及分類觀。形態觀:腧穴被認為是體表的凹陷,包括骨節之間的凹陷;體表的動脈、絡脈;肉分之間隙。功能觀:腧穴是氣的居舍與出入之會。分類觀:早期對腧穴的部位分類、分經類穴以及形態類穴的多種形式。腧穴歸經分類在理論形態上更為穩定,也容易被理解、掌握和傳承。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人體脊骨有二十四節。

從人體解剖學得知,頸椎骨七塊,胸椎骨十二塊、腰椎骨五塊,合起來共二十四塊,它正好和二十四節氣相對應。這種巧合正是體現了人為小宇宙、天地為大宇宙之觀點。每一塊脊椎骨都對應著一個節氣。而且,在二十四節氣的那一時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間,宇宙中可發生多種奇妙變化。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萬物,它們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發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轉變,以及各自磁場方向的改變,而後逐漸消失,回到原來狀態。

人是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長,從「天人合一」到宇宙小太極,萬物乃息息相通,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感悟。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凈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的精彩文章:

神話故事中只有二郎神是「三隻眼」?其實這幾位神仙也有第三隻眼
三柱真香通信法,三界神明降福來

TAG: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