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生告誡:尿酸高的人,關節腫痛時一定要警惕,離痛風不遠了!

醫生告誡:尿酸高的人,關節腫痛時一定要警惕,離痛風不遠了!

眾所周知,痛風有兩個很霸氣的名字,一個叫做」帝王之病「,一個叫做」疾病之王「,一旦患上了痛風,疼痛感會直線上升,可以說是所有疾病裡面最痛的,沒有之一。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尿酸值高、關節疼痛,那麼就代表患上了痛風,這個認知存在了非常長的時期,那麼,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答案就是:那可不一定!

關節痛+高尿酸≠

首先,關節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癥狀,很多人一有關節痛的情況,就懷疑是患上痛風了,但其實會導致關節痛的疾病

不止有痛風,當發生風濕病和類風濕、關節損傷性炎症時、軟組織損傷等因素都會造成關節痛。

其次,高尿酸。人體內尿酸有兩個來源,一方面是基本代謝產生的,另一方面吃進去的食物(嘌呤)產生的。

高尿酸血症偏好40歲以上中老年男性,年輕患者可能有一定遺傳基礎。這跟地域飲食特點、基因水平決定的代謝能力有很大關係。因此對於尿酸代謝異常的朋友來說,血液中尿酸高低受到食物中嘌呤含量的高低影響就很大了。

最後,痛風。是由於尿酸鹽結晶到關節里對滑膜造成刺激而產生的疼痛,初發時的主要部位為下肢,因為下肢血液循環比上肢差,可引起痛風的尿酸最容易沉積在下肢的關節內,從而引起疼痛、紅腫等癥狀。

判斷是否是痛風,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出現關節的腫痛,二是有尿酸鹽結晶在關節腔或關節的周圍。

痛風分為四個階段:第一,血液中尿酸高,但是沒有沉積在關節;第二,關節中有了沉積,但外表看不出來,也不疼;第三,間歇性疼;第四,慢性持續性疼。

治療痛風,中醫的三大食療方法

降尿酸、治療痛風,除了使用正規的醫生處方、使用藥物,還可以辨證配合中醫的食療方法,更加安全、健康,有保障。

一、千針草甘葛茶

葯食同源的小植物如蒲公英、小薊、淡竹葉、菊苣、芡實、葛根、百合、桑葉可以製成千針草甘葛茶。

適當的每天喝一杯,是可以幫助降尿酸、控制痛風進程的。

二、土茯苓冬瓜湯

取材料:土茯苓30g、薏米50g、百合20g、冬瓜適量。

做法:先將薏米用清水浸泡4小時以上,然後與土茯苓及冬瓜一起煮湯食用。

每天喝一碗,清熱又利濕,有促進尿酸排泄及止痛作用,適用於痛風急生髮作伴有局部紅腫疼痛。

三、葡萄粳米粥

取材料:葡萄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把粳米下鍋煮,半熟時加入洗凈的葡萄,熬至粘稠即可食用。

每天喝一碗,健脾又利濕,有促進尿酸排泄作用,適用於痛風緩解期。

痛風患者,生活中要堅持這四點:

第一點:採取及時干預

在痛風發作的急性期,一定要到醫院就診,採用激素、止痛、秋水仙鹼等強效手段對抗難以忍受的疼痛。

在慢性期,則需遵醫囑按時服用秋水仙鹼,保證尿酸水平平穩下降。

整個過程中乃至尿酸達標後,也要長期保證對飲食的適當控制。

第二點:別凍腿

秋季氣溫偏低,從理論上說尿酸在體內的溶解度會隨著氣溫的降低而逐漸下降,更容易析出結晶附著於關節處,形成尿酸石,進而誘發痛風的發作。

所以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手指和腳趾的保暖,這也是減少痛風發作的一個主要措施。

第三點:持之以恆的運動

體育鍛煉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達到「收益」最大化,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選擇感覺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輕鬆或有點用力的強度,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過頻,使運動量保持在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鐘,每周5次左右更有利於長期堅持。

第四點:按揉太溪穴

太溪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

按摩時不必拘泥於方法,每次5分鐘左右便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健康文浩 的精彩文章:

這5個壞習慣,血糖會飆升,記住九個字,控制血糖,保護身體!
61歲大娘查出胃癌,最後抗癌成功,多虧了一個好習慣!

TAG:愛健康文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