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六八:兗州勢力為何背叛曹操,主要有兩個原因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六八:兗州勢力為何背叛曹操,主要有兩個原因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開始東征陶謙的戰爭。期間曹操為報陶謙殺父之仇,血洗徐州,手段非常殘忍。《三國志·陶謙傳》載:「太祖征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資治通鑒》載:「遇操至,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慮、睢陵、夏丘,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曹操的這種暴行引起士大夫階層的譴責,曹操的名聲遭受很大損害。緊接著,在兗州發生的名士邊讓被殺事件,造成了兗州地方勢力的恐慌,局勢急轉而下。

邊讓被殺的原因,《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中均有記載:「譏議」曹操。邊讓在當時很有名氣,深得兗州地方勢力敬重,雖然史書未載邊讓之死的原因,但從時間上推理,極有可能是邊讓對曹操血洗徐州不滿,加上曹操閹黨之後的出身一直為人所詬病,言語之間處處譏諷,終於讓曹操忍無可忍。《資治通鑒》中說「操聞而殺之,並其妻子」的描述有兩種意思:

第一,邊讓的「譏議」並非當面對著曹操說的,當是在與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談論中提及的。由於邊讓的名氣大,他的「譏議」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對曹操在兗州的統治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曹操不得不殺邊讓;

第二,「並其妻子」可見曹操對邊讓恨之入骨,反過來也可以說明邊讓「譏議」之惡毒、毒害之深遠、影響之廣泛,曹操此舉是殺雞嚇猴。不過這次曹操的行為很失算,沒有料到所引發的嚴重後果。

前面提到:原本部分兗州地方勢力對曹操在兗州的存在心存顧慮,血洗徐州讓他們對曹操產生了心理恐懼,殺邊讓更是引發了巨大恐慌,原來的少數意見如今變成了共識,再加上陳留太守張邈早就對曹操心懷不滿,叛亂是件遲早的事情。而此時的陳宮也做出了一個令曹操也意料不到的決定:背叛曹操,加入張邈所代表的兗州地方勢力陣營。

參考書籍:《三國志》、《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口中的南中大捷,原本卻是個爛攤子,幸好此人留守收拾
三國謀士系列之六三:曹操送了個空盒子,為何荀彧卻自殺了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