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可不是植物的專屬技能,這種小可愛也可以
如果要評選世界奇葩生物,海蛞蝓絕對榜上有名。這類軟體動物是
雌雄同體
,不僅「能攻能受」
,還可以
群體交配
。它們也是偷竊大師,有的能用食物中的色素給皮膚換色,有的還會存儲獵物的細胞。
外表軟萌可愛的海蛞蝓,下一秒就要互相爆頭?<戳這裡了解相愛就要爆頭的海蛞蝓> 圖片:seaslugforum.net
它們當中,還有
號稱動物界終極「死宅」的綠葉海天牛
(Elysia chlorotica)。這種海蛞蝓只有不到5厘米長,卻能在長達9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不吃東西,只依
靠皮膚里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
來維持生命。
能光合作用的綠葉海天牛。圖片:Karen N. Pelletreau et al. / PLoS One(2014)
「偷來」的葉綠體
等一下,
動物哪裡來的葉綠體
?而且這些葉綠體居然還有用?其實答案很簡單,葉綠體是它們在
啃食藻類時「偷」來的
。一般來說,葉綠體被動物吞食後,會被動物的腸胃破壞掉,或者遭到免疫系統的攻擊。但綠葉海天牛不僅能利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而且還不會受到它們的傷害——大部分動物不能承受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的遊離氧。
其實,除了綠葉海天牛,還有其他一些種類的海蛞蝓能夠奪取藻類的葉綠體,用其捕獲某些射線等。不過它們需要不斷地更新葉綠體,這是因為葉綠體的正常工作要消耗各種蛋白質,而生產這些蛋白質的相關基因只存在於藻類的核基因中,
被「偷走」的葉綠體是無法自產自足的
。
雖然葉綠體內部也有DNA,但生產的蛋白質並不能自給自足。圖片:Kelvinsong / wikipedia
換句話說,要維持葉綠體的話,動物必須利用藻類基因或者藻類基因表達的產物,但
綠葉海天牛似乎不用擔心這一點。有研究表明,它們通過進食,能將藻類的基因轉移至自身的基因組。
這是一種驚人的生化本領,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類似的方法來操控人類或其他動物的基因。不過也有研究者對此提出質疑,他們發現,
綠葉海天牛的卵和幼蟲體內就已經存在藻類基因
,這意味著這些基因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一大片翠綠的"菜葉子"。圖片:crybytes.com
前景與阻礙
葉綠體的維持機制也許不僅僅和藻類基因有關。最近發表於《分子生物學和演化》的研究發現,綠葉海天牛自身的免疫系統也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當綠葉海天牛獲得葉綠體時,
一些基因表達產物會抑制它的免疫系統
,同時,氧化應激機制相關基因的活性也增加了。研究者還指出,珊瑚及其共生光合藻類之間也有同樣的互動機制。
能夠維持葉綠體,還不會受到外源基因的損害,綠葉海天牛的這種能力具有廣泛的研究前景,進一步的研究
有望應用於免疫學和基因治療
等領域。
然而,研究面臨的阻礙也很多,比如綠葉海天牛會
分泌大量黏液
,增加DNA和分子分析的複雜程度。此外,為數不多的研究者中的大部分都已退休,還有人換了別的研究方向(攤手)。
實驗室水箱里的綠葉海天牛。圖片:Elizabeth Summer / seaslugforum.net
另外,如何獲得更多綠葉海天牛也是個問題。目前,科學家們只在美國東海岸和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發現了綠葉海天牛。儘管不同的研究團隊嘗試了很多次,但仍然
難以收集到野外物種
。
在實驗室里培育它們也相當困難。成年的綠葉海天牛需要仔細照顧和餵養,它們通常都活不過一年。雖然從卵孵化的幼蟲會自由遊動,啃食不同的藻類,但是當它們發育為成蟲時,就只獨愛
濱海無隔藻
(Vaucheria litorea),兩者在此時會形成一種共生關係。問題在於濱海無隔藻長得太慢了,也很難培養,藻類的生長速度常常趕不上綠葉海天牛的進食速度。
綠葉海天牛和濱海無隔藻。圖片:winnipegfreepress.com
不過也有好消息,已經有部分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出了很多代綠葉海天牛。但是要進一步開展研究的話,它們的
稀缺性
仍然
是一大問題,人們急需找到培養大量綠葉海天牛的方法。(
編譯:EON;編輯:lava
)
本文授權轉自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
我是科學家
iScientist
id: IamaScientist
「我是科學家,我來做科普。」
點擊圖片還有
更多
萌點奇怪的小可愛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有話想說?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來留言吧
日曆娘今日頭像
海天牛科 華麗海天牛
本文首發於果殼網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歡迎轉發,轉載請加微信:Iceclover2011


※佛系養花哪家強?來一盆弔蘭吧
※它陪伴人類2500年,還促成了段譽和王語嫣的相會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