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有一種「高黃疸」不必恐慌

有一種「高黃疸」不必恐慌

上個月上門診時,遇到了一位從河南轉診慕名來我院的患者。這個19歲的小夥子從出生後3天就出現皮膚髮黃,檢查肝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標中,只有膽紅素異常,總膽紅素升高,90%以上全是間接膽紅素。小夥子父親說,這十幾年來,帶孩子去了許多醫院,看了許多醫生,都說他得了肝炎,吃了好多「退黃葯」,時好時壞。

我看了患者的化驗單,總膽紅素289.6μmol/L,間接膽紅素高達282.5μmol/L,佔到總膽紅素的97.8%,肝功能化驗單中的其他指標,如轉氨酶、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等指標都是正常的。進一步檢查,乙肝、丙肝等引起「黃疸肝炎」的常見病因都排除了;血常規也正常,排除了紅細胞破壞引起黃疸的可能。會不會是是先天性黃疸呢?做了基因檢測,結果提示UGT1A1基因存在一個純合變異。我告訴孩子的父親,雖然孩子黃疸很深,但不必恐慌,他患的是一種遺傳性良性黃疸,叫「Crigler-Najjar綜合征(又稱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缺乏症)Ⅱ型」。

Crigler-Najjar綜合征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肝臟的功能之一是參與膽紅素的代謝。紅細胞的壽命是120天,衰老的紅細胞「死亡」後,就變成了間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隨後即被肝臟「吞食」。肝細胞把「吞食」的間接膽紅素轉變為直接膽紅素,「加工」成膽汁幫助消化,經膽管和膽囊從腸道排泄出去。肝細胞轉化和加工膽紅素的過程需要許多轉運蛋白和酶的參與。如果這些轉運蛋白和酶出現異常,就可能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發生黃疸。

Crigler-Najjar綜合征就是一種肝臟內參與膽紅素代謝的酶(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UGT) 活性完全或部分缺陷而導致的疾病。由於這種膽紅素代謝酶的缺乏,肝細胞不能將間接膽紅素轉化為直接膽紅素,導致患者血液內間接膽紅素升高。

Crigler-Najjar綜合征對健康有何影響?

Crigler-Najjar綜合征(CNS)是由Crigler和Najjar於1952年首次報道而得名,發病率為百萬分之一,為罕見的膽紅素代謝障礙性疾病。根據臨床嚴重程度分為Ⅰ和Ⅱ兩型。Ⅰ型(CN-Ⅰ):血清膽紅素值波動於340-850μmol/L 之間,常死於膽紅素腦病;Ⅱ型(CN-Ⅱ):膽紅素血症較Ⅰ型輕,膽紅素波動於85~340μmol/L 之間,新生兒期之後,膽紅素血症很少危害到患兒健康,生長發育和智力不受影響。

Crigler-Najjar綜合征有什麼臨床表現?

CN-Ⅰ的UGT酶活性完全缺乏,病程中出現中樞性耳聾、動眼神經癱瘓、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癥狀,持續嚴重黃疽,引發核黃疸,酶誘導劑治療無效,患兒多於生後數月至15個月內死亡,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CN-Ⅱ的UGT酶活性部分缺乏,黃疸可輕可重,無溶血和肝臟疾患,病程中不引發神經系統癥狀,病程良性,服用苯巴比妥或其他酶誘導劑可使膽紅素下降至85μmol/L以下,區別於CN-Ⅰ。

因此,結合該患者情況,我們診斷「Crigler-Najjar綜合征Ⅱ型」,建議患者持續口服苯巴比妥治療,定期隨訪,對工作和生活一般無影響。

作者:鍾艷丹 來源:南京二院肝病科

攜手消化,天天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朗讀者》吳孟超:96歲仍堅持每周至少三台手術,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職
Ta蟬聯SCI消化期刊榜首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