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久病必瘀」怎麼辦?用艾灸啊,科學證據都出來了!

「久病必瘀」怎麼辦?用艾灸啊,科學證據都出來了!








點擊圖標查看↓↓↓↓

















四大名著

中醫艾灸

小兒推拿

疾病查詢


中醫學的「血瘀證」多指血液流通不暢,停滯瘀結,或血離經脈,或血液本身污穢不潔及久病人絡等一系列複雜的臨床證候。


「瘀」,《說文》雲:「積血也。」


《急救篇》顏註:「

瘀,積血之病也

。」


《段氏說文解字》註:「血積於中之病也。」


《金匱要略》中首次將「瘀血」作為一種單獨病證進行辨治。


《血證論》中提出:「

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

。」


在歷代文獻中,隋代巢元方將

「血瘀」高度概括為「血行失度」是比較準確的。


《諸病源候論·落床損瘀候》云:「血之在身,隨氣而行,常無停積。若因墮落損傷,即血行失度,隨傷損之處即停積,若流入腹內,亦積聚不散,皆成瘀血。」


所謂「血行失度」即血液運行失去正常的「度」。具體而言,包括

血行遲緩澀滯、死血壅塞血脈、血脈閉阻不通、血液離經停積

等四種狀態。


瘀血是指凝結不行之血,是血瘀的病理產物。而血瘀是產生瘀血的病因,瘀血既成之後,又必然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從而可導致和加重血瘀的病理狀態,兩者又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係。


總之,中醫學認為血瘀是由於「血行失度」引起的「積血」「蓄血」之症。



中醫認為,

「久病必瘀」、「百病皆瘀」



凡血虛、熱毒、寒凝、氣滯等都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血瘀」

。血瘀證是中風、痹證、腫瘤等許多疾病的病理基礎。微信搜索經絡艾灸大全,既往活血化瘀幾乎都集中在中醫中藥的研究領域,針灸活血化瘀的實驗研究報道不多。


艾灸辛溫通絡、行氣活血,有活血化瘀作用,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某課題組應用寒凝血瘀證大鼠模型,觀察艾灸大鼠「腎俞」穴

對血液流變、氧自由基、血管內皮分泌功能、細胞因子和中樞神經遞質含量等方面的影響,探討艾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機制。


施灸方法

小艾條距穴2厘米處懸灸。採用溫灸法,每日灸1次,每次15分鐘,連灸7日。


結果觀察


1、艾灸有活血化瘀作用

寒凝血瘀造模大鼠因持續受風寒濕邪侵襲,一般先有惡風寒、打噴嚏、流涕、發熱與飲水增多等風寒表證出現。在途續低溫受凍2~3周後,造模大鼠出現畏寒喜暖食少便稀、踡縮少動、弓背毛松;口唇、鼻、耳處呈紫色等寒凝血瘀證癥狀。


艾灸「腎俞」治療了1星期後,上述癥狀明顯好轉。與對照組相比,大鼠活動、攝食增多,體重增加,便干,毛色光亮,口唇、鼻耳色紫轉紅等。


艾葉性溫、辛、苦。溫可祛寒,辛可利竅,苦可疏通。

研究觀察表明,灸療能提高大鼠的抗風寒能力,能減輕或改善大鼠一般寒凝血瘀癥狀,使循環狀況好轉,起到了

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瘀、扶正生新的活血化瘀作用。



2、灸療能改善血瘀證的血液流變性


血瘀證的形成與血液系統,特別是血小板、纖溶、抗凝血酶系統密切相關。血瘀時,血液黏度增大,流動性變差,表現為濃、黏、凝、聚狀態。血液有效灌注量少,影響了氣血的運行。


實驗觀察到

灸療能降低寒凝血瘀證大鼠的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壓積,促進局部和全身的氣血運行,改善血液流變性,疏經通絡、行氣活血

,糾正血瘀引起的缺血缺氧和內分泌素亂,因面改善了血液循環和微循環障礙,起到對血液流變異常的治療作用,維持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


3、艾灸能糾正血瘀時自由基代謝的素亂


血瘀可引起體內自由基增多及清除力的下降,造成其代謝的素亂。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體內自由基的堆積,會損傷組織細胞,導致各種病理變化。自由基的攻擊和脂質過氧化反應可引起紅細胞、血小板凝集及血液流變性及微循環的障礙。


此項實驗和既往的研究都觀察到,

艾灸「腎俞」穴能減輕或阻斷血瘀時氧自由基的過量產生與釋放,提高SOD活性(SOD是體內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劑),改善血瘀時氧自由基代謝的紊亂。


4、艾灸能調節血瘀證內皮素ET、NO的失衡和血管的舒縮功能活動


ET有強烈的縮血管作用,NO則有擴血管效應,ET、NO比例失調是血瘀證的病理基礎。


實驗結果表明:寒凝血瘀使ET升高,NO降低,導致血管收縮、血液瘀滯,可引起血細胞聚集。


艾灸能降低血漿中ET的含量,提高NO水平,因而降低其血管的緊張度,減輕缺血缺氧狀態

,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分泌功能及ET、NO的失衡,因而有利於血管舒縮活動的調節,促進血液流變性的好轉,減輕血瘀證的嚴重度,促進其恢復,起到了溫經通絡活血化瘀、平衡陰陽的作用。


5、艾灸能抑制炎症細胞因子,增強或調節免疫功能


實驗結果發現,灸治可以抑制TNF、IL-1等炎症介質的產生與釋放,起到抗炎抑炎的作用。同時,灸療又能恢復和促進大鼠脾淋巴細胞活性,提高胸腺指數,誘生內源性Ⅱl-2,有免疫增強與調整的作用。


6、艾灸調整血瘀證中樞神經遞質,穩定機體內環境


NE、DA是中樞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當寒凝應激時,NE、DA的大量釋放會造成毛細血管收縮、痙攣,使微循環障礙加劇。


而灸療能降低NE、DA的含量,

改善血瘀時NE、DA引起的毛細血管痙攣、血小板聚集、微循環障礙。


【總結】


實驗證實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其作用途徑與灸療改善血液流變性、糾正血瘀時自由基代謝的紊亂、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活動、抑制炎症細胞因子釋放、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整中樞神經遞質水平、穩定內環境等多方面作用有關。


應用其他幾種血瘀證動物模型如:失血造成的「血虛血瘀」、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攻擊造成的「熱毒血瘀」和老齡大鼠的「氣虛血瘀」等模型,結合現代實驗手段開展了一系列實驗,較系統地證實了艾灸活血化瘀的作用。研究表明,

灸療不僅對寒凝血瘀有效果,對氣虛、熱毒、血虛血瘀等也都有改善作用或獨到的療效。




  

讚賞

 


昨日分享:





  • 減肥不在於節食,在於補氣!



  • 火龍灸操作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艾灸大全 的精彩文章:

灸透這些大穴,可解決多數慢性病、急性病!
想走路健身,隨便走走可不夠

TAG:經絡艾灸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