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陝西老農耕田挖出陶罐,隨手撿回家中餵雞,如今卻成國寶禁止出境

陝西老農耕田挖出陶罐,隨手撿回家中餵雞,如今卻成國寶禁止出境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先後誕生了許多燦爛文化。在早期,中華文明的中心位於黃河流域,如今的陝西、河南兩省就是昔日的「文明誕生地」。在這裡,人們隨處可以尋見悠久歷史所留下的痕迹,普通的黃色泥土中或許就埋藏著無價珍寶。當地經常就有農民在耕地時意外挖到了文物的事情發生。今天子淵要向大家介紹的國寶就是一位老農在自家田地里挖到的,如今這件國寶已經被永久禁止出境展覽。

出門耕田的老農

事情還要從1957年的一天說起。那天,家住在陝西華縣太平庄的殷思義老漢,跟往常一樣給耕牛套上工具,拉著一起去田裡耕地。當牛正在賣力耕田的時候,殷思義手上的牛犁突然一抖,他馬上就意識到這是牛犁碰到了硬物。殷思義當時也沒多想,以為是什麼大石頭,所以就放下手中的牛犁,拿起鋤頭準備把田裡的硬物撬出來。

犁耙

殷思義沒挖一會兒,就看見泥土裡露出了一點兒東西,乍一看像是個陶器。於是他開始小心翼翼地挖掘,這個硬漸漸顯露出大概形狀,是一個鷹頭形狀的陶罐。不過由於剛才犁地的時候沒注意,這個陶罐被牛犁給划了一道口子。殷思義老漢端詳了好一會兒也看不出個所以然,想著家裡剛好還缺個給雞餵食的槽子。於是殷思義就順手把這個破陶罐撿回家,給雞當食槽了。

陶鷹鼎

此後,殷思義從來都沒把這個破罐子放在心上,漸漸也就忘在腦後。一年以後,當時北大考古系的一位學生張萬鍾和同學來到華縣,支援仰韶文化遺址的挖掘工作。同時,他和同學也負責到周邊村莊宣傳普及文物保護知識。當張萬鍾到達太平庄宣傳的時候,恰好遇到了殷思義。殷思義聽完解說後瞬間想起一年前耕地挖到的那個陶罐,於是就跟張萬鍾提了一句。後者一聽來了興趣,非要跟著殷思義回家去看那個被用來餵雞的食槽。等清洗乾淨一看,張萬鍾大吃一驚——好傢夥,這可是國寶啊!

仰韶文化生活場景復原

張萬鍾趕忙通知了當地文物局,把這個發現告訴了他們。聞訊而來的考古隊一行證實了張萬鐘的推測,並前往殷思義一年前挖到這個陶罐的地方,繼續深入挖掘。很快他們就挖到了一個古代墓葬,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尤其是這個鷹頭狀的陶器,更是罕見之至,在整個仰韶文化遺址周邊出土的文物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相關專家看來,這個鷹頭狀的陶器,改變了人們以往對新石器時代陶器製作技藝的認知。從這個陶罐不難推測,早在商代前的仰韶文化之中,中國就已經有以鳥獸作為器皿造型的傳統。毫無疑問,這個文物價值連城,當屬國寶之列。經過一番研討論證,這個陶罐被定名為陶鷹鼎,又稱「陶鴞鼎」。

國家博物館外景

在經過專業修補處理後,陶鷹鼎被收藏於國家博物館,成了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同時在195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中位居第二。如今回想前塵往事,不免感嘆歷史總是充滿種種巧合與僥倖,如果不是張萬鍾恰好遇到了殷思義,這件國寶可能一直都是個餵雞的食槽,若是哪一日不小心被弄碎或丟棄,這件國寶也就徹底沒了。

參考文獻:

《國寶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是史上最牛軍隊,5個皇帝同時身處其中,三位還是開國皇帝
唐朝有一邊疆部落,利用大國矛盾反叛崛起,如今卻被韓國史家冒認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