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千年前的「油膩大叔」蘇東坡在窮途末路時候的幽默

一千年前的「油膩大叔」蘇東坡在窮途末路時候的幽默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月纏紗

 花木蘭

玄鳥傳說 

00:00/04:41

作者:劉永

(一組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在人們的想像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就是一個胖乎乎的中年人,整天樂呵呵的。拿今天的流行語言來說,他就是一位「油膩大叔」。油膩大叔當然不是只具有油膩的外表,還要有一顆油膩的內心,人到中年,愛開玩笑,油腔滑調,故作聰明,指點江山、人物,嘮嘮叨叨,象那個《西遊記》裡面的唐僧。呵呵,不幸的是這些特點蘇東坡竟然都完全中招了。

(一)「油膩」一詞的發明人

說來也巧,「油膩」一詞的發明權還要歸功於蘇東坡。

好友蔡景繁的女兒病逝了,蘇東坡寫信問候說:「情愛著人如黐膠油膩,急手解雪,尚為沾染,若又反覆尋繹,便纏繞人矣。」(蘇軾《與蔡景繁書》之十二)他勸慰好友節哀順變,不妨寄寓佛老,可免於情愛的困擾。

這是「油膩」一詞的最早書面記載,蘇東坡也是第一個使用「油膩」一詞的人。在蘇東坡看來「情愛」如同油膩,一旦沾染上,就很難洗乾淨。蘇東坡一生風流多情,他對「情愛」的體會可謂感同身受。蘇東坡時時提醒自己和朋友要清心寡欲,卻常常身陷「情愛」,不能自拔。到了中年反而隨波逐流,愈發變得「油膩」起來。

(二)大叔愛蘿莉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十九歲的蘇東坡正在杭州擔任通判。一天,他和朋友們遊覽杭州鳳凰山後,在宴會上與芳齡十二歲的歌女王朝雲相遇。王朝雲天生麗質,歌喉清越,舞姿翩躚,如同一朵出水芙蓉,讓蘇東坡頓生愛憐之意。於是,蘇東坡對王朝雲一見鍾情,當即就決定把她收歸己有。想來,這不正是「大叔愛蘿莉」的典型表現么?從此,王朝雲就成為蘇東坡的貼身侍妾,蘇東坡無論走到哪裡,總會把朝雲帶在身邊。

當然,蘇東坡看上王朝雲這件事還真不能等閑視之,畢竟被譽為中國「千年英雄」的偉大人物只有蘇東坡一個。所謂「惺惺惜惺惺,慧眼識英雄」,真正的愛情必定超越地位、年齡的限制,蘇東坡用他的慧眼,幸運地遇上了相愛一生的紅顏知己。

據毛晉《東坡筆記》記載: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何物?」一婢曰:「都是文章」。東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經綸。」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曰:「學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 東坡捧腹大笑。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由此可見,蘇東坡視王朝云為知己,而王朝雲似乎也是上天贈與蘇東坡的天使,在患難之中給予了蘇東坡無盡的精神慰藉。王朝雲陪伴蘇東坡度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人生,條件再艱苦困難,她也不離不棄。在蘇東坡晚年,王朝雲陪伴他貶謫輾轉各地,但她最終還是未能扛過瘴癘之苦,病亡於廣東惠州,年僅三十四歲。

(三)不合時宜的蘇東坡

用「一肚皮不合入時宜」來概括蘇東坡的遭遇,是王朝雲常年跟隨蘇東坡,觀察體會,得出的結論。實際上,蘇東坡總是與世事格格不入,還與他逐漸趨於「油膩」的性格有關。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二歲的朝云為蘇東坡生了一個兒子。蘇東坡為他取名「遯」,「遯」取自《易經》中的第三十七卦,是消遁、歸隱的意思,這一卦的爻辭中說:「嘉遁,貞吉」。可見這個名字,既包含有自己遠遁世外之義,又寄託著對兒子未來的美好祝願。這一年,已經是蘇東坡在經歷「烏台詩案」的嚴酷打擊後,在黃州窮困潦倒地生活的第四個年頭。新生兒的到來給處於困苦中的一家人帶來了驚喜,蘇東坡更是感慨萬千。

他在兒子滿月之時,寫《洗兒》詩一首:「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東坡總是喜歡語出驚人,標新立異。不過你要慶祝兒子誕生就慶祝吧,怎麼還挖苦諷刺,順帶就把那些公卿罵了一通呢?你說那些「愚且魯」的公卿們看了這詩,慪氣不慪氣?看來即使身處困境,這「油膩大叔」還是只圖嘴上快樂,其他就顧不了那麼多了。

按理「烏台詩案」血的教訓是深刻的,蘇東坡到黃州後也曾「深自反省」,一度閉門不出,不復筆硯。然而他生性樂觀豁達,是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東坡文章,妙絕古今,而其病在於好譏刺。」 在他到杭州赴任之前,好友文同就曾告誡他:「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

蘇東坡吟詩作賦、愛管閑事的習慣卻始終難以改變。而他的政敵也正是利用其黑紙白字,斷章取義,攻其要害,最終導致了「烏台詩案」的千古奇冤。新黨勢力欲將蘇東坡置於死地而後快,讓他飽嘗「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苦果。在這些政敵的眼中蘇東坡始終是牢騷滿腹,嬉皮笑臉,一個頑固不化的異見分子。

(四)「油膩大叔」變成老人

元豐七年(1084) 四月蘇東坡帶領一家人離開黃州,在前往汝州途中,小兒子蘇遯就在金陵(江蘇南京)夭折了,這真是雪上加霜,凄凄慘慘戚戚。

元豐八年(1085)二月,朝廷終於答應了蘇東坡的請求,准予他離開官場、歸隱家園。蘇東坡買田陽羨,欣喜若狂。路過揚州竹西寺,他寫了《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中有「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句。他們才在常州居住近兩個月,蘇東坡就否極泰來,命運發生了徹底改變。五月,蘇東坡官復原職,出任登州(山東蓬萊)知州,緊接著他又步步高升,進入朝廷當上了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真是春風得意、前程似錦。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朝廷政治格局的急劇變化。當年三月,宋神宗駕崩,十歲的宋哲宗繼承大統,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高太后反對「王安石變法」,傾向於恢復舊制,她啟用老臣司馬光入主朝政,著手廢除新法。

蘇東坡作為舊黨的代表人物隨之東山再起,得到重用,成為小皇帝宋哲宗的貼身侍從。當時擔任小皇帝老師的官員還有著名的大儒程頤,蘇程二人都在舊黨陣營,本應該是同一戰壕的戰友。卻不料「油膩大叔」蘇東坡得意忘形,難改愛開玩笑、譏諷損人的本性,對程頤多有批評指責。兩人的關係後來發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進而又導致兩派人員形成「蜀黨」「洛黨」,相互傾軋、猜忌攻訐,黨爭甚至一直延續到幾十年後的南宋高宗時期,影響十分惡劣,對此蘇東坡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程頤是著名的理學家,性格端肅持重,而蘇東坡卻豪邁洒脫,不拘小節。史載:「程頤在經筵,多用古禮,蘇軾謂其不近人情,深疾之,每加玩侮。」(《續資治通鑒》卷八十)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去世,程頤主喪。蘇軾與眾官剛剛參加完一次太廟慶典活動,便欲前往祭奠司馬光,遭到了程頤的堅決阻攔。

程頤的理由是:依據《論語》,慶、吊不能同日。蘇東坡反駁說:孔子雖然說過「哭則不歌」,但並沒有說過「歌則不哭」,還諷刺程頤「燠糟鄙俚」(北宋孫升《孫公談圃》卷上)。結果「眾皆大笑,結怨之端,蓋自此始」。蘇東坡賣弄聰明,嘲諷程頤,引得眾人哄堂大笑。從此蘇東坡得罪程頤,結下仇怨,「蜀黨」、「洛黨」黨爭隨之爆發。

蘇東坡是「蜀學」的代表人物,學術主張生動活潑、遂情達欲、要「近人情」。而程頤卻認為:「性即理也,所謂理,性是也。」(《二程遺書》)二程兄弟在千辛萬苦的生命歷練中體會得出「天理」二字。他們認為:欲存「天理」,必滅人慾,必須不近人情,因此特別重視「敬」的功夫。朱光庭是程頤的弟子,他聽了程頤的講課「如坐春風」,深得老師的真傳。

在朝廷之上,朱光庭「端笏正立,嚴毅不可犯,班列肅然」。蘇東坡特別反感他,常常加以冷眼、挖苦。當然這「油膩大叔」哪裡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們的對手,在他們面前,蘇東坡敗得一塌糊塗。可恨「油膩大叔」的批判勁頭不夠,太過油膩隨性,讓那「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恣意橫行,殺人不見血,之後被統治者利用,流毒肆虐中國幾百年,真是可悲可嘆,嗚呼哀哉!

起初,司馬光一心一意全面否定「王安石變法」,蘇東坡不知哪根筋不對,堅決反對廢除王安石制定的免疫法,竟然和司馬光吵了起來。蘇東坡就是這麼任性,導致他在政壇上變成了兩邊都不討好的油膩角色。元祐四年(1089)一直懷恨在心的朱光庭終於抓住把柄,彈劾蘇東坡在主持進士考試時,故意在試題當中「謗訕先朝」,要求朝廷予以嚴懲。於是,蘇東坡不得不再請外任,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出知杭州。這時,蘇東坡已經五十四歲,曾經的大叔老矣!

(五)窮途末路的幽默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蘇東坡的豪放不羈、口無遮攔往往給自己埋下禍根。

到了元祐八年(1093)御史賈易舊事重提,彈劾蘇東坡當年路過揚州竹西寺時,聽到神宗駕崩的消息,在所題詩中反寫「山寺歸來聞好語」,這是違背人臣之禮,大逆不道。沒辦法,「油膩大叔」到老了都還在為自己曾經的「油膩」買單。蘇東坡雖千方百計為自己辯誣,說自己寫的詩絕對清白,最終他還是被迫出知定州(河北定州),這之後他就被一貶再貶,受盡了苦難折磨。

直到七年後,蘇東坡才從「天涯海角」海南島返回大陸,他在《自題金山畫像》詩中描繪自己的狼狽處境:「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此時他感覺自己行將就木,心如死灰。不過畢竟曾經是位「油膩大叔」,即使面臨山窮水盡的困境,他還是不忘幽默、調侃一番。黃州、惠州、儋州這些令他刻骨銘心的傷心地,在他看來反而成為了他引以為豪的建立偉大功績所在。

【作者簡介】劉永,現為公務員,愛好文史寫作,時有詩文發表於報刊。從事文同、蘇軾研究,有《文同評傳》等書籍出版。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唐代的外國人來華留學規模空前,朝廷怎麼對待這些留學生的?
《紅樓夢》里「假府」的族長「賈珍」對應的是大聖人「朱熹」?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