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看點在網上各種吐槽陪娃寫作業的段子里,父母們輕則吼叫,重則住院。這也反映出陪孩子寫作業,尤其是孩子寫作業磨蹭是個突出的「世紀難題」。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呢?專門研究過孩子的時間管理問題的浣溪老師認為,父母從這三個步驟入手就能有效幫助孩子:合適的結果導向,清晰的目標管理和完善的工具。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律的父母養出自律的孩子。

文丨浣溪 編輯丨黃曄

放學後,彷彿餓了一天的孩子,叫嚷著吃點心。

吃完點心,感覺有點飽,要休息消化一下。

半個小時過後,攤開書包,開始做作業。

一會兒找不到鉛筆、一會兒又找不到橡皮。

好不容易寫了會兒作業,又急著要上廁所了,不一會兒,卻又口渴要喝水了。

老人催,快點做作業!

媽媽下班問,放學回家為什麼沒有抓緊做作業?

爸爸加班回到家,聽著媽媽的吼聲、娃的哭聲,直皺眉頭……

家有小學生,或者家有超前起跑的幼兒,此情此景,恐怕再熟悉不過了。

做作業磨蹭,看著礙眼;發展到連吃飯磨蹭、睡覺磨蹭都越看越讓人焦慮。

為了讓孩子不再磨蹭,成為時間的主人,老母親們開始研讀各種時間管理的書,買了各種時間管理的工具,下載了各種時間管理的表單。

然後,夢想真的就此照進現實了嗎?

讓孩子學習時間管理是典型的第二象限事件--重要而非緊急,可惜大部分時候都被焦慮的我們視作第一象限事件--重要而緊急。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時間象限

一件本應細水長流的事情被拿來充當滅火工具,一開始的立竿見影讓人欣喜,然後心有戚戚,因為效果不可持續、且日漸衰退之勢看似不可扼制,最後在憤懣中放棄,又重蹈「不吼不精彩」的覆轍。

吼過的媽都懂,大吼過後,血壓高、心跳快、心力交瘁啊!更何況,聰明如我們,又怎會不知道,「獅吼功」真的只是治標不治本,真的只能解決一時。所以,長久之計還是要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繞了一圈,似乎又回到原點!

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近看可以提高做事效率,遠看可以培養受益終身的自律習慣,但是學過無數理論、試過無數方法後,卻仍然陷入了「道理誰都懂,問題依然在」的境地。問題到底在哪裡呢?讓我們重新來梳理一下,可能哪裡是被忽略的細節吧。

Step1-2-3,慢慢說!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Step1:

結果導向——讓孩子嘗得到甜頭

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從士兵到將軍的路途漫漫,多少人都倒在看不到結果的路程里。所以,和孩子描述「一個好習慣,會帶給他一生的好處」往往是徒勞無效的,因為那個「一生」,對孩子而言,太遙遠。

一個一心想要完成指標(甚至超過指標),以期獲得更高的獎金以及晉陞機會的銷售,往往會是個好銷售。儘可能多地完成指標,是個在一定時限內清晰可見的目標,達成後可以獲得獎金是個可預見的好處,為此,他會不斷嘗試直到找到正確的方法,更努力勤奮地工作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所以,對孩子而言,也是一樣。人生大道理可以慢慢講,但要向他願意學習時間管理、並且去實踐,絕對有必要讓他看到,在現實生活里,他可以因此獲得什麼好處。

那麼,好處到底是什麼呢?

1)少被催促,少挨罵

讓孩子意識到,只要他能有質量地在規定時間內,做完該做的事情,他就可以不被催促快做作業,更不會因此挨罵。

讓孩子意識到,當他做完該做的事情之後,就可以不用邊玩邊擔心還有作業,邊擔心被催被罵,可以玩得心安理得。

2)獲得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讓孩子明白,做完該做的事,就可以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越快做完,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就越多!

當然,可自由支配時間,不代表沒有限制。通過和孩子提前約定界限,比如非周末時間不可以玩iPad、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可以超過半小時等。約定完畢,就讓孩子在自己的可支配時間裡玩得盡興。

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這樣約定:

1. 放學後,做完作業以後的空餘時間,你可以自由安排;

2. 空餘時間內,我們約定不適合用來做什麼,除此之外,不再有干涉;

3. 到了約定了睡覺時間,按時休息。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如果孩子欣然接受了,則還有兩個「避免」需要我們牢記,切莫犯錯。

  • 避免物質獎勵

很多時候,我們都太熟悉「積分換獎品」的遊戲規則。似乎,沒了物質獎勵的遊戲,都是不刺激的。所以,我們會懷疑,就這兩個平淡無奇的好處,夠嗎?於是,畫蛇添足地加上額外的物質獎勵……然後,毀滅性的打擊就是——上文提到的純粹的好處,就此形同虛設了。因為,孩子如何能抵擋物質獎勵的誘惑?

你要堅定地相信,「少被催促,少挨罵」、「獲得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對孩子,絕對是有分量的、有吸引力的好處,若你不信,孩子也不會信。

  • 避免貪婪

如果孩子提高效率,為自己「賺」出了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們千萬不要心痒痒,別急著去擠占那些「多出來」的時間。如果覺得因為效率提高而有更多的時間值得被安排使用,也需要在一段時間後,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再做出調整。

Step2:

目標管理--讓孩子看得到行動

讓孩子學習時間管理,本質是讓他們學習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對於習慣以頻繁喝水、上廁所等瑣事,中斷做作業的孩子來講,減少干擾,保證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持續做作業,就會很明顯地提高效率、減少做作業的時間,這是「時間擠一擠總是有的」的典型表現,但這只是初級階段。

長遠來講,光靠節省,是無法獲得足夠多的時間的。簡單而言就是,如果需要孩子必須完成的事情,數量有限,少做浪費時間的瑣事=縮短做整件事的時間。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但如果需要孩子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高,只想著少浪費時間,可用的時間卻仍然是不夠的。所以,這時候需要教孩子學習兩件事情。

第一,遵循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將目標拆解成為具體可執行的任務。

註: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S(specific)具體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以達到的、R(Relevant)相關的、T(Time-based)有時間限制的。

因為越清晰地對時間、數量、內容進行描述,越有助於孩子能時刻看清目標要求、有效執行。以放學回家做作業為例,錯誤和正確的表述方式分別如下 :

不符合SMART原則的任務表述:2小時內完成所有的作業。


符合SMART原則的任務表述:2小時內完成所有的作業--10分鐘內做完30題計算練習、10分鐘內讀5遍英語課文、15分鐘內完成15個詞語的默寫……以及2小時內每25分鐘休息5分鐘,等等。

第二,依照四象限法則,對需要執行的任務,進行排序或做出取捨。

如果所有規定孩子必須完成的都是校內作業,那就屬於剛需,彈性極為有限,除了根據喜好做出一些排序外,可以加入考慮要素的無非是:同科目作業、書面作業、口頭作業、背誦作業與默寫作業做一些分類。

但如果必須完成的不只是校內作業,那麼就有必要根據學習時間長度、校內作業量以及校外作業的重要或緊迫程度,做出適當的取捨,而取捨的依據則與每個家庭的學習習慣、傾向與對孩子的規劃相關,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合與否。

讓孩子清晰且不帶疑惑地看到自己的任務內容,會大大有助於降低孩子的執行難度,但只做到這點,對於實現真正高效的時間管理,依然還是不夠的。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Step3:

工具武裝--讓孩子找得到幫手

為孩子匹配合適的工具,才能讓孩子得到最重要的幫手,時間管理才能真正事半功倍的價值。使用工具的好處,是單靠好記性所無法比擬的。工具能時刻提醒主人:

1. 不知道做什麼?快來用我--做好規劃

2. 不知道怎麼做了?快來看我!--看到目標

3. 忘記怎麼做了?我來叫你!--監督執行

4. 想以後可以做得更好?我來協助你!--反思調整

所以,要讓孩子做好時間管理,一定要使用工具,而時間管理的工具說到底就兩樣:無聲的「表單」、有聲的「計時器」,兩者組合使用,方能成為真正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

  • 【表單】

最常用的表單工具無非就是任務清單(To Do List)、慣例表(Routine Sheet)、日程表(Schedule)等。各人對錶單的定義方式有所不同,為了方便說明,以我在《打敗吃時間的怪獸—兒童時間管理圖解》一書中的定義,對表格稍作說明。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各種表單工具

依照上圖所示,使用「任務清單」時,只要列出全部待做的事情,做完了標記完成,執行的結果一目了然。使用「慣例表」時,需要與孩子提前約定各事件的發生順序,執行時要按順序逐一完成。使用「日程表」時,則需要為待做的事情再加上起止時間,即規定時長,執行時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有計劃地完成各種事情。

這三張表在功能上是不斷地做加法,對使用者的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的同時,對時間管理的效能也是同步提高的。表單的本質其實差異有限,善加利用、按需選擇就一定能發揮作用,否則就只是一張表格而已。

回到以做功課為例,這些表單可以如何按需使用呢?

在上海的大部分學校,孩子們在校都有使用類似「作業備忘錄」的習慣。一本記錄了各科作業內容的本子,可以視作最為基礎的「任務清單」,完成後做標記。

低年級的孩子,或者剛剛開始嘗試做時間管理的孩子,能堅持做到這一點,並且輔以積極主動地減少做與本子上無關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對於高年級的孩子,或對時間管理有更高要求的孩子而言,可以逐步嘗試讓孩子在做作業前,對所有作業的完成順序做出自己的排序,那麼它就升級成為了「慣例表」

再之後可以嘗試對完成每項作業提前估算時間,進一步升級至「日程表」,這樣孩子就可以對自己在多少時間內可以有效地完成作業就有了預判,並且計划出如何完成備忘錄以外的「媽媽的作業」——文藝、體育、教輔、STEAM……,最後規划出可以獲得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 【定時器】

能計時的工具太多,從鐘錶、到手機,但是最適合用來作為時間管理的計時工具,就是定時器,而且必須是能發出聲響的定時器。因為只有會適時發出聲音,才能起到讓工具提醒執行的目的。

由於人天然都是喜新厭舊的。定期更換工具,有時候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更換工具,並不是說從定時器換成用手機,而是更換不同式樣的定時器。

機械式的、電子數字式的是種差異,番茄、蘿蔔、兔子、小豬的造型變化也是種差異。總之,讓孩子帶著新鮮感與好奇心去看到不同的工具,對他願意不斷接納工具繼續執行,絕對是很有幫助的。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各種形狀的定時器

不過,工具再有用,說到底都只是死工具,妄想依賴工具就實現時間管理的目標,最後自然都只會落得個「新買馬桶三日香」的結果,所以,請牢記,能讓工具富有生命、卓有成效的,絕不是工具,而是人!

做完上述Step1-2-3,相信孩子的時間管理,一定會大有成效。但是,還有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沒有說!做好了,一定會給孩子的時間管理添一把火,不過呢……卻可能給打算成為甩手掌柜的爹媽潑下一盆大冰水!

那就是,無論孩子是否學會了時間管理,父母都不可缺位。在學習時間管理的過程中,孩子處於兒童時期,父母就應該是教導者、陪伴者;處於青少年時期,父母則應該是引導者、督促者

人,生來有惰性,好習慣養成不易,放棄卻很輕鬆。只有夠自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夠自律的孩子。

各位,讓我們堅定而快樂地一起三步走吧!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外灘教育聯合羅博深教授推出——

小學數學思維分級課程

Level 課程秋季班再度招生!

小學數學思維分級課程 Level 2

計算、幾何、代數

深奧的數學理論四年級輕鬆get!

點擊下圖立即購買

不吼不叫,只要三步,破解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世紀難題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