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不少頭部平台恢復搶標狀態,關於P2P未來形勢幾點判斷

不少頭部平台恢復搶標狀態,關於P2P未來形勢幾點判斷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 遠望君

8,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是一個吉祥的數字。

可2018年熱帶、亞熱帶地區正遭受著颱風「山竹」的肆虐,十年前的2008年發生了汶川地震。

而金融市場上也總是流傳著「逢8必亂」的魔咒。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兩伊戰爭爆發。

1988年,嚴重通脹危機,前一年,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發生了金融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1998年,泰銖貶值引發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美國次貸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2018年,無需多言。

確實,今年的經濟形勢讓很多投資人有些茫然。

尤其是P2P投資人,常年在溫室中生長。P2P市場基本出清後,有的損失慘重,有的退出P2P後不知道該怎麼投了。

1

整體經濟形勢的判斷

人最怕的就是沒有預期。

投資就一定要有投資的定力,更要有對未來的預期。

現在很多投資人拿中美股做對比,對國家整體經濟形勢的判斷並不佳。

美國10年走了個大慢牛,中國10年彷彿回到原點。

確實,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經濟周期是被人為熨平的。

既然是人為修正經濟規律,那就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區別。

2017年及之前一直在釋放信號,並開始實質性出清,2018年市場出清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所以,今年我們見證了歷史。

國內資本市場出現了罕見的股債匯三殺,房價陰跌,P2P雷潮。

遠望認為,在每次的「逢8魔咒」里,都要分兩種國家來看,一是發達國家,二是新興市場。

在08年的魔咒里,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出了問題;而這次,新興國家基本都遇到了問題。

巴西、土耳其、義大利、俄羅斯、阿根廷、印度尼西亞等國「唇亡齒寒」。

這一系列外部和內部的表象,導致國內各個投資市場都蔓延著一波恐慌情緒。甚至有人認為金融危機要來了。

但遠望認為,形勢固然是嚴峻的,但遠遠沒有嚴峻到金融危機的程度。

回顧2008年,那才是真正的金融危機。彼時,美國的五大投行分別是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

中國是沒有美式投行一說的,但是券商里有投行部。所以美國的五大投行對應到中國就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

在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後,這五大投行發生了什麼呢?遠望直接給各位翻譯成中國版本。

廣發證券宣告破產;

國泰君安證券被中國銀行收購;

華泰證券垮台,後被中國工商銀行收購;

剩下的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獲得央行批准,轉為商業銀行,做銀行存貸業務。

從此,華爾街投行一詞成為歷史。

而當時美國的外部環境是,中國日益崛起,並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還較為順利地度過了金融危機。

所以,今年的中國到了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程度了嗎?顯然沒有。

遇到危機,就那麼可怕嗎?顯然也不是。

彈指一揮間。10年後,你假想自己是美國人民,回顧這10年。

你只會後悔這10年股票和債券買得太少。

2

P2P形勢的判斷

但遠望認為,在2008~2018年這十年里,我們確實曾經在某個時間節點,處於一個極度危險的狀態。

多邁出一步,就會掉下懸崖。

那就是2015年「股災」。

今年,P2P圈興起一個詞,叫流動性危機

很多投資人發現,即使是某些大平台,也會出現「退出困難、退出時間長」的問題,也就是流動性危機。

所以,不少投資人說,「早知道就買股票或基金了,就算跌了,也能及時止損」。

那遠望只能說不好意思,可能有些事並不是各位想像的那麼簡單。這麼說,意味著你沒有真正體驗過15年「股災」的兇險。

2015年6月15日,上證指數從5178點的高點開始迅速下跌。

大量股票常常被天量賣單釘死在跌停板上。特別是中小盤股流動性急劇下降,許多股票呈現無量跌停狀態。

隨著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大量資金槓桿被強平,整個A股市場的投資信心徹底崩潰。市場的跌停浪潮向原本相對優質的個股傳染開來,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枯竭。

最後,私募基金大規模平倉,公募基金甚至也出現了擠兌整個市場流動性趨於枯竭,不少券商瀕臨破產。

當時,遠望和幾個朋友戲言,炒股炒成股東就算了,結果直接炒成了永久股東。這樣的護盤大俠都應該寫進金庸老師的小說里。

所以,不管什麼金融市場,原理都是一樣的。

一旦某個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就意味著資產存在無法變現的風險。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會使得市場陷入更大的恐慌,導致不計成本的出逃,導致流動性進一步枯竭,形成惡性循環。

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螺旋」

而解決流動性危機的關鍵,就是非常直接乾脆的在流動性枯竭的地方注入流動性,中斷螺旋。

這種流動性可以來自於市場內部,即投資人信心恢復;也可以來自於市場外部,即外部流動性的注入。

在這次P2P雷潮後期,網貸備案時間節點重新確認四大AMC的公開介入,分別意味著部流動性的注入。

因此,8月中旬開始,遠望在多篇文章中給出的判斷是——

雷潮告一段落,市場基本出清,流動性將會緩慢恢復。

最大的市場風險就是沒有抓住機遇的風險。

當時,很多投資人對這個觀點有爭議。有義憤填膺說都是騙子,有陰謀論說都是老鄉別走的套路。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確實在回暖。

不少頭部平台已經逐步恢復成搶標的狀態,利率開始下行。

3

現經濟態勢下的資產配置思路

正所謂「愛有多銷魂,就有多傷人」。

很多積極的投資者在享受了數年財富的高速增值後,在2018年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損失。

不少投資者哀嘆,「早知道當初就投貨幣基金了」。

但是這個世界沒有早知道,也不要忘記在這些年理財過程中積累的財富和經驗。這些都是很寶貴的。

而且,只有切身經歷了周期的底部,才會真正地敬畏市場,也能知道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底線。

那麼,如何在結構性調整的周期底部做好資產配置呢?必然是抓住核心

隨著經濟從總量擴張向結構調整的轉變,我國甚至全球的整體生態都在向核心集中。

說幾個各位熟悉的。

(1)核心的政治。這兩年,全球的強權人物接連登台,有些連續執政,有些風格鷹派。

美國的川普大帝、俄羅斯的普京大帝、德國「鐵娘子」默克爾、英國「新鐵娘子」特雷莎·梅、土耳其「狂人」埃爾多安、印度莫迪、日本安倍晉三,菲律賓杜特爾特。

從國內來看,一些中央機構全面升格,領導小組升格為委員會,比如各位熟悉的「金穩會」。主要思路還是強化核心,加強執行力。

(2)核心的城市。這兩年崛起了一批所謂的「新一線」或強二線城市。區域性的資源不斷向這些核心城市集中。房價自然水漲船高。

中西部的省會城市進一步加強,比如成都、重慶、武漢、鄭州等城市。

東部的某些省會城市,過去常年屈居老二、老三,但這幾年增速很快,比如南京、合肥、濟南等。

(3)核心的產業。這兩年,代表整體產業的A股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分化局面。

最低檔的上市公司盈利極差,資不抵債,連股東權益都不值錢了,只能極端處理。

所謂極端處理,就是退市,或者實控人跑路。在2018年上半年,這個結果都顯現出來了,而且很多都涉及問題P2P平台,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斯太爾董事長失蹤,大股東英達鋼構旗下有P2P平台理財范,還曾在合眾金服借款超1億元;

金盾股份董事長跳樓,曾在信融財富等平台借款數千萬;

凱瑞德董事長被抓,凱瑞德系後來基本都出事了;

九有股份董事長韓越被刑拘,韓越作為春曉資本創始人涉及至少3家暴雷平台:牛板金、君融理財和聚財貓等。

中弘股份董事長失蹤,旗下P2P平台仟金所已暴雷。

(4)核心的金融。再來看看投資人熟悉的金融行業,分化明顯、核心突出。

券商行業整體下滑,業績分化趨勢也在加劇。9家上市券商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僅中信證券和申萬宏源兩家大型券商,在營收和凈利潤上實現正增長,其餘7家券商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P2P行業整體泡沫破裂,尾部的詐騙、自融平台紛紛暴雷,頭部化趨勢明顯,各位的體會一定是最深刻的。

回歸到P2P投資理財上,

在泡沫破裂後,不少曾經榜上有名、待收較大或運營時間較長的平台或墜入深淵,或陷入泥潭。

而一些嚴守風控、做差異化競爭的中小平台逐步浮出水面,晉陞為新的二、三線平台。

和經過篩選的頭部、一線平台組成未來的P2P行業格局。

遠望認為,未來P2P投資人的資產配置模式必然是——

在核心的頭部、一線平台做理財,在差異化競爭的二、三線平台做投資

作者:遠望君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這輪P2P雷潮何時會結束?提供兩個線索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