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那麼厲害,但她很害怕一條詛咒,為此還下了一奇怪的命令
話說,武媚娘入宮當了唐太宗李世民十二年的才人一直未得皇嗣。唐太宗死後,新皇登基,先皇帝未生子嗣的妃嬪便被集合在一起,發放到感業寺出家做了尼姑。正是青春年少時,便是後輩子陪著青燈古佛度過,對於極具姿色與野心的武媚娘來說,斷然不能接受。
其實,武媚娘和當今皇上李治早已兩情相悅。所以,當李世民的祭日到來時,武媚娘說什麼也要抓住這個和皇帝見面的機會打一場翻身仗。這日,李治攜王皇后等一眾後宮、朝臣前來祭奠先皇,武媚娘一身佛衣更添素雅,淚眼汪汪,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邊敲木魚邊偷偷的去看皇帝李治。皇帝就是這樣,宮中粉黛三千,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得到。此時,兩人四目相對,含情脈脈,更是想把媚娘從這感業寺帶回皇宮從此相伴。
宮中善於察言觀色的人比比皆是,要不怎麼在宮中混,伺候九五之尊的皇上呢?王皇后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將李治與武媚娘之間的眉目傳情全部看在了眼裡。她心中暗暗思謀武媚娘或許可以成為自己的一顆棋子,鞏固自己的後宮勢力。那麼,王皇后為什麼這樣想呢。
王皇后出身官吏之家,擁有一個好的家世。然而身體卻不爭氣,做為中宮皇后一直無所出。時日久了,宮中走馬燈似的新人讓李治都花了眼,對於日漸色衰的王皇后自然不上心。王皇后身邊沒有一兒半女,李治當然就不再顧惜她,將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了蕭淑妃那裡。按唐制,皇后母儀天下,其下有正一品夫人四人,分別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淑妃與皇后,中間只隔了個貴妃而已。這樣,淑妃的得寵自然是對皇后的位置造成了威脅,皇后怎麼也不能容了她在後宮一家做大。
再說回王皇后看到了李治與武媚娘兩情相悅的苗頭。於是,她計上心來,武媚娘就是她一直在找的同盟者。回到宮中後,王皇后尋了個機會在皇上面前提到了武媚娘,王皇后的進言正中皇帝的下懷,他李治趁勢下定決心,將武氏媚娘從感業寺里接了出來,並且封為昭儀。從此,武媚娘又回到了唐朝的政權大舞台,舞出了蕩氣迴腸的女帝之歌。
昭儀的位份可不算低,為九嬪之首,位在賢妃之下。之前,武媚娘在太宗時期可是做了十二年的才人。足以看出李治對待武媚娘的不一樣,情深意重不可訴。當然,武媚娘能重回宮中,首先要感謝王皇后。但是,冰雪聰明的她也知道王皇后無力不起早,自己只是王皇后宮斗的一枚棋子而已。武媚娘一邊討好王皇后,讓王皇后把自己當親信;一邊加緊媚惑皇帝,鞏固自己的後宮地位。王皇后自認為聰明,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武昭儀通往皇后之路的一塊墊腳石。
隨著王皇后母女行巫術、殺害媚娘親女等等一系列宮中變故的發生,王皇后徹底失去了皇帝的心。其實這都是武則天暗中謀劃。武媚娘深知王皇后性格跋扈,對下屬恪厲,就給王皇后的下屬一些小恩小惠,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眼線……,
總而言之,經過武則天的籌謀算計,她販倒了王皇后與蕭淑妃,兩人均被廢為庶人,關入冷宮。被武媚媚惑了的李治還嫌不解恨,將王皇后改姓為「蟒」,蕭淑妃改姓為「梟」。千餘年後,雍正皇帝將自己的弟弟改名為「阿其那」、「塞思黑」,只怕就是跟著李治武則天學的。
王皇后也到罷了,偷雞不成蝕把米。本是集寵愛的蕭淑妃失勢後,更是恨極了武則天。她大罵其道:「願阿武為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皇宮中宮斗本不足為奇,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放狠話,詛咒咒罵自然也平常。但是,武則天卻十分在意蕭淑妃的這一番咒罵。所以,「自是宮中不畜貓」,武則天禁了宮中養貓。
說到底,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這句話已經不適合武則天,後宮弄權已經讓她滿手皆臟,沾滿了血腥,不知多少個夜晚她會從夢中驚醒不得安然。她定是一見到貓,就會想到那蕭淑妃,乾脆連貓都不準在宮中養。


※羅貫中到底多厲害?看三國中他埋下了伏筆,看過的人無不頂禮膜拜頭
※明朝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朱元璋死後,其後代一個比一個沒用
TAG:深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