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養生先知五惡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養生先知五惡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素問·宣明五氣》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來說說五臟之所惡。

什麼是五臟之所惡呢?這是祖國傳統醫學對五臟屬性的高度概括。它見於《素問·宣明五氣》。原文是這樣說的:「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我們先來說說「心惡熱」。

我們都知道,心屬火,素來就有陽熱之性。心臟平時的射血,以及心氣推動血液的運行,靠的就是心陽。我們的心,主「任物」。我們平時所見所聞,都要傳達給心,然後由心來化生思維、判斷、情感體驗。而這些也都要依靠心陽。

正因心有陽熱之性,故而它最容易出現心火上炎、內熾的現象。一旦如此,我們就會口舌生瘡、失眠、心胸煩悶等等。如果有邪熱入心,我們甚至會發狂。總之,我們務必要注意避免心火熾盛的問題,在平時減少思慮、凡事看開,不要鑽牛角尖,不要熬夜、通宵達旦地工作。

那麼,如何滅心火呢?我們可以用蓮子心。用蓮子心3到5克,泡水代茶飲,效果不錯。

我們再來說說「肺惡寒」。

我們都知道,肺為嬌臟。它最容易受外邪的困擾。肺主皮毛,開竅於鼻。所以,當外界的風寒之邪襲擊肌表和口鼻的時候,就會內應於肺,形成肺氣失宣的諸多癥候。故而,肺最怕一個寒字。這是肺的生理功能所天然決定的。正因如此,張介賓才說:「肺屬金而主皮毛,金寒則病,故惡寒」。

肺被寒氣所束,有什麼癥狀?這就會咳嗽痰稀,流清鼻涕,惡寒發熱等等。老年人如果脾腎陽虛而寒水射肺,則會在形寒肢冷的基礎上,出現氣喘氣促、痰多清稀、不能平卧、四肢浮腫的現象。

那麼,如何散肺寒呢?我們可以用乾薑。準備乾薑適量,煮水,入紅糖調味飲用,對於外感風寒初期者有效。

接下來,我們說說「肝惡風」。

我們常常聽說一個詞,叫做「肝風內動」。什麼意思?就是肝屬木,木應風,故而肝最容易在某些病理狀態下,呈現風動之象,形成肝風內動。這個時候的人,就可能出現眩暈、頭痛、筋脈失養、震顫、抽搐等現象。

那麼,什麼原因導致肝風內動呢?最主要、最常見的,就是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說白了,木沒有了水的滋養,於是乾枯,應風而動。所以,我們平時就不要做損害肝腎之陰的事情,比如熬夜、動怒、上火、過濾、縱慾等等,這些事不要做。

如何來滋補肝腎之陰呢?我們可以用女貞子。取女貞子9克,泡水代茶飲。

我們接下來說說「脾惡濕」。

話說我們的脾,最大的功用之一,在於運化水濕。我們體內如果沒有痰濕之邪,多虧了脾的運化之能。然而,正因為脾是濕邪的死對頭,所以濕邪最容易找脾的麻煩。所以如果我們吃過太多肥甘厚味,或者外感濕邪,形成濕邪困脾的局面,我們脾的功能就會下降。濕困脾土、運化失常,我們就可能四肢困重、食少便溏。

如何才能化解脾濕呢?可以用白扁豆。用白扁豆來煮粥。每次取炒白扁豆60克,或鮮白扁豆120克,粳米60克,同煮為粥,至扁豆爛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

最後說說「腎惡燥」。

我們都知道,腎為水臟。張介賓說的好:「腎屬水而藏精,燥盛則傷精,故惡燥」。腎藏真陰和真精。腎中陰精乃是一身之陰精的源泉。如果腎陰不足,燥邪傷腎,則必然損耗腎精,形成腎陰不足、未老先衰等諸多癥候。這主要表現為消瘦、腰酸耳鳴、發脫齒搖、眩暈健忘、耳鳴耳聾等等。如果腎陰不足,形成相火妄動,則還會導致早泄、遺精等疾病。

我們如何才能滋補腎陰呢?可以用枸杞子。每日干嚼枸杞子一小把,嚼碎,連唾液一同咽下,長期堅持,效果很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尿渾是怎麼回事?一味葯,讓尿清下來
蹲著拉屎和坐著拉屎,哪個好?答案讓你哭笑不得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