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第一戰爭片,我提前預定它
這世上最經不起考驗的就是人性。
斯坦福監獄實驗已經證明,缺乏限制的權力,能夠讓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變成殘暴兇悍的惡魔。
德國電影《浪潮》也在警醒我們,法西斯獨裁重新吞沒現代民主社會是如何易如反掌。
而在下面這個真實故事中,讓一個19歲的少年變成撒旦,只需要一件制服:
《冒牌上尉》
Der Hauptmann
故事發生在1945年4月11日,二戰結束前兩周的德國。
在頹喪氣息的籠罩下,各個德軍部隊陸陸續續都有出現士兵逃跑或走散的現象。
男主角威利·赫羅德就是其中之一。
逃兵向來是遭唾棄的,所以影片的開場就是赫羅德被行動部隊追殺的畫面。
不過他命大,活了下來。
在饑寒交迫之際,他發現了路邊一輛被棄的汽車,裡面不僅有食物,還有一套嶄新的軍官制服。
一陣狼吞虎咽之後,他嘗試著換上了衣服。
對於自己的新造型,他似乎很滿意。
或許,赫羅德原本只是出於保暖目的換上大衣,但偏偏此時從遠處走來一個士兵,看見赫羅德的裝扮張口就喊「長官」。
他聲稱自己和原部隊走散了,希望能夠被收入赫羅德的麾下,說著還殷勤地去幫忙開車。
當長官被人服侍的感覺自然要比做又冷又餓的逃兵好得多,於是赫羅德決定把這場戲演下去。
僅僅一層包裝的外殼,就讓逃兵搖身一變成了手握重權的上尉。
當晚,他們就靠著「赫羅德上尉」的身份蹭吃蹭住;
第二天又名正言順地「拜訪」農場,大吃大喝。
明明餓得要死但假裝細嚼慢咽
要知道,就在前兩天,赫羅德也曾來過這裡想偷點吃的,卻被人舉著犁耙趕了出來,差點命都不保。
才一天的功夫,他就陸陸續續收編了一組士兵,甚至擁有了兩架高射炮。
他還裝模作樣地在這些人的士兵證上寫「赫羅德衛隊」。
之後,這夥人來到一個營地,那裡實際上是「逃兵集中營」。
在戰爭末期,很多逃兵為了生存開始打家劫舍,偷盜、搶劫的現象時有發生,他們在被軍隊逮捕後,既不能送回前線,又無人處置他們,只能關在營地中等候發落。
這些逃兵中,有的已經年老色衰,有的看起來才不過十六七歲。
而我們那位原本也應該被關在這裡的「赫羅德上尉」,為了掩蓋身份繼續演戲,謊稱自己是受「最高首領」的命令,來這裡視察逃兵狀況。
但戲劇性的是,曾經追捕赫羅德的軍官(弗雷德里克·勞 飾),正巧也在此地。
那位軍官其實一眼就已經看出赫羅德不過是個「冒牌上尉」,但他並沒有揭穿,因為他需要借這位「偽權威」來擴大自己的權力。
在他所屬的國防部看來,被關押的逃兵們每天都在消耗原本就不充裕的物資,營地管理員早就想找個理由,殺死這些一無是處的寄生蟲;
但司法部不同意,要求必須通過正規的「軍事法庭」制裁這些逃兵。
當然,司法部的負責人也並不是什麼好鳥,他把逃兵當人質來威脅他們的妻女奉獻肉體。
僵局之下,赫羅德的出現就變得非常關鍵。
既然「赫羅德上尉」是由首領直接授權,權轄應當就在兩位部門主管之上,他說要支持國防部「消滅寄生蟲」,司法部自然就無話可說。
那位軍官正是借赫羅德的頭銜來壓制司法部,而且一旦出現問題,也只需要全盤推給赫羅德即可。
但也不得不誇,赫羅德確實聰明,非常懂得察言觀色,演技也是一流。
在營地軍官的支持下,赫羅德的行為愈發猖狂,也愈發殘忍。
他默許手下搜刮逃兵們的財物,看著逃兵被肆意毆打虐待,每個人都對他言聽計從,不敢反抗。
他稱呼這些逃兵為「豬玀」,因為當初別人就是這麼叫他的。
而他最喜愛的殺人方式,就是先讓對方逃跑,等距離差不多了再開槍擊殺。
這同樣也是在模仿自己曾經的遭遇,他就是因此才倖存下來。
但赫羅德更殘忍的一點是,他壓根不留求生的可能性。
他用繩把這些人綁起來,讓他們一起跑,只要有一個人被擊倒,其他人就得拖著屍體繼續往前。
直到最後一個人,拖著其他三具屍體難以動彈……
手握權力的快感,令赫羅德深深著迷。
在這些逃兵身上,他瘋狂發泄著暴力的慾望,似乎越是展現自己的權威,就越能洗刷掉自己曾經作為逃兵所受到的羞辱。
最終,他下令對整個營地的逃兵囚犯進行「大屠殺」。
屠殺的場面令人膽寒——
為了「加快效率」,他們以30名逃兵為一組,趕進事先挖好的大坑,直接炮彈轟炸。
殘留沒死的,就再逐一擊斃。
在帶領士兵們走向墳墓的路上,軍官甚至還帶頭唱軍歌,似乎他們所進行的是某項偉大而正義的事業。
也許你會好奇,在赫羅德興風作浪的這段時間裡,為何沒人站出來揭穿他?
那個軍官想借他的虎威,故意不戳穿,可其他人呢?
只要檢查一下他的士兵證,一切謊言便會不攻自破。
唯一要求他出示證件的憲兵隊長,只因一句「元首欽定」,就被嚇得啞口無言。
赫羅德收入麾下的第一位列兵,也就是最初替他開車的司機,一直都對他的惡行嗤之以鼻,雖然懷疑他的真實身份,但也沒有膽量敢揭發。
赫羅德最精明的一點,就是擅於拉人入伙,讓懷疑他的人與其同流合污。
在對逃兵進行屠殺時,赫羅德特意找來司機,讓他射殺那些沒在炮彈轟炸中死去的囚犯。
原本還存有一點良知的司機,此刻也惡魔附身,並在射殺完成後,畢恭畢敬地向赫羅德敬禮,報告任務執行完畢。
在這樣一個扭曲的環境里,任何一個好人,都會變成劊子手。
而更荒誕的是,這個故事是真的。
威利·赫羅德這個人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出生於1925年,一位屋頂工人的兒子。
他因為在德國下薩克森州埃姆斯蘭營地(Emslandlager)的殘暴屠殺而被稱為「Emsland的劊子手」
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他在營地的八天時間裡,謀殺了超過100名同胞。
而他當時只有19歲。
一個月後,德國宣布投降,赫羅德因偷盜行為被皇家海軍逮捕,經調查後被確認為戰犯;
半年後,赫羅德及其手下被佔領英軍要求挖掘當初被殺害的集中營囚犯,一共挖掘出了195具屍體。
1946年11月14日,赫羅德在斷頭台上被處決,終年21歲。
權力使人扭曲,極權社會更是最容易製造撒旦的溫床。
哪怕是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一聲口號,一件制服,在被塞進無限權力的毒瘤後,就可能會滋生出暴力的黑洞。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浪潮》中那個曾經被吞沒的學生,演員弗雷德里克·勞,長大後在《冒牌上尉》再次成了極權的擁護者。
他和同為德國人的法鯊居然是同款笑容。
更令人不安的是,其實他在見到赫羅德第一面的時候,就識破了對方的偽裝,不合身的褲子已經暴露了一切。
但他仍然樂意陪著赫羅德演戲,因為他和那位軍官一樣,需要有人為自己的暴力慾望發放通行證。
高喊一句「為了赫羅德上尉」,就能讓一切私慾正義化、合法化,大家都是在假借希魔的名義。
赫羅德的惡,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這些機會主義者所煽動起來的。
赫羅德的扮演者,93年的瑞典演員麥克斯·庫巴徹在片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他的另外兩部作品:《我的冠軍男友》和《出租男孩》,都值得推薦。其中前者講述的是直男足球界里的出櫃男孩,劇作雖然一般,但比較養眼。
如果說正片的故事是在回溯歷史,儘管驚悚,但離我們有一定距離;
那麼片尾的彩蛋則稱得上細思極恐。
赫羅德和他的手下們「時空穿越」出現在了現代德國一個小鎮的街頭,他們肆無忌憚地調戲街頭的姑娘,搶奪路人的手機,頻頻做出挑釁的姿態。
路人的反映令所有人吃驚,他們大多數選擇了服從而不是反抗。
類似的故事在今天的社會依然在發生。
對口號和宣傳不辨黑白的接受、對制服和官銜不問緣由的服從,對禁令和規則不分對錯的遵守……
在權威面前,我們比自己想像的更加懦弱。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除了「假疫苗」,這世界還有很多黑幕
※終於有一部不爛的合拍片了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