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晃是關羽故友,卻要關羽人頭,張遼戰場遇關羽會手下留情嗎?

徐晃是關羽故友,卻要關羽人頭,張遼戰場遇關羽會手下留情嗎?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關羽一向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他會生氣,會怒罵,也會因為他人的認可而得意洋洋,但是作為一代名將,他本身足夠強大,真正能夠讓他動容的事情很少。不過,如果我們細細研讀歷史,就會發現,曾有一件事,讓他在戰場上大驚失色,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怎麼回事呢?

《三國志》注引《蜀記》記載:「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意思是說,襄樊之戰的時候,關羽與徐晃在戰場上相遇,因為兩人是故交,所以他們暫時拋開陣營問題,寒暄了一會兒。不過,就在關羽沉浸在他們的友情中時,徐晃卻突然對自己的軍隊宣布,誰能殺掉關羽,賞金千斤。這讓關羽有些接受無能,追問徐晃這是什麼意思,徐晃卻說私事談完了,我們該談國事了,暗示各為其主,自己不會念及私情。

雖然這一戰,以徐晃大敗關羽,並得到曹操的讚賞告終,但是開始的時候,曹操其實並不看好徐晃,於是他還特意將張遼調了過來。只不過張遼還沒有到達戰場,這一戰就已經結束了。眾所周知,同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遼與關羽的交情,比徐晃更甚,他與關羽情同兄弟。那麼,如果徐晃沒能戰勝關羽,導致張遼有了與關羽在戰場上相遇的機會,張遼會念舊私情嗎?

小編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從一件往事中,就能夠看出端倪。《三國志》中提到,當初曹操生擒了關羽,想將其收歸麾下,於是派張遼去探關羽的態度。結果關羽直言「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意思是說,他會報答曹操的恩情,但是絕對不會投降。

曹操早有規定,那就是被大軍包圍之後,才不得已投降之人,殺無赦。關羽遭到生擒之後,還被曹操禮之甚厚,這已經算是破例了,他再說出這樣的話,簡直與尋死沒什麼兩樣。面對他的回答,張遼也非常糾結——如實轉告曹操,很可能害得關羽丟了性命,是對兄弟不義;欺瞞曹操,則是對主公的不忠,他根本做不到忠義兩全。但是,在一番糾結之後,他還是做出了選擇,那就是選擇忠,放棄義。

《傅子》記載:「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由此可知,在張遼看來,忠君愛國比兄弟之情更加重要,他早就做出了選擇。因此,如果是他在戰場遇到關羽,同樣不會留情。

再者說了,關羽與張遼情同兄弟,卻也不過是同鄉的情分,被關羽迫降的于禁,卻與張遼共事幾十載,被圍困的曹仁,同樣比關羽與張遼相處的時間長。這個時候,張遼對關羽留情面,又怎麼對得起曹仁和于禁呢?所以,他只能拼盡全力。不過,他終究是比徐晃更在乎關羽的,所以,他應該不會懸賞關羽的首級,而是儘力生擒關羽,並且會努力在關羽被生擒後,在曹操面前保住關羽的性命。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如果張遼在戰場上與關羽交手,同樣不會手下留情,就算他們情同兄弟也沒用。但是比起徐晃一心想取關羽性命,他可能更偏向於,在不違背「忠」這一原則的前提下,努力保住關羽的性命。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梁山好漢慘死的不少,唯獨這3位好漢死得最不值,其他都是浮雲
三國中光環最大的五個人,兩個是頂尖謀士,一個是威震華夏的猛將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