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評論區回復【公開課】可獲取書法公開課視頻

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一書中曾說:「書法在用筆,用筆貴用鋒」。用筆,就是對毛筆合理的使用,而毛筆的合理使用,古人已經經過千年的實踐早已總結的很清楚,翻開字帖就可以看到。

問題是,有很多初學的朋友總是在問「帖中某一個點畫是中鋒還是偏鋒」這樣的問題,有些時候覺得怎麼還在問這樣的問題,但仔細一想,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學用筆,不就是研究如何玩轉筆鋒的過程嘛!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毛筆在紙上運行時大致有以上這三種狀況、不同的書體,對運筆的要求也不相同:

篆書純用中鋒;

隸書、楷書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

行書、草書以中鋒、側鋒為主,偏鋒偶爾為之。

由於筆毫是柔軟的,因此有時落筆處於偏鋒狀態,要在運行過程中將筆毫逐漸理順調節成中鋒。線條形狀、線質首先與用筆方式有關。中鋒用筆時寫出的筆畫兩個邊緣受力相等,線條圓渾而飽滿。

相反,偏鋒寫出的線條,一個邊緣受力,另一個邊緣純為副毫擦出,挺直的一邊與癱瘓柔弱的另一邊,兩個邊緣受力無法構成力量的均衡,筆畫晃得扁平、單薄。當然,這兩種方法寫出來的筆畫外觀形狀也是不同的。

一、中鋒

中鋒運筆的關鍵在於會使用中鋒,會調節筆鋒,令其保持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毛筆在紙上運行時,筆腹處於運行的前方,筆鋒緊隨其後,筆鋒始終重複在筆腹所形成的墨跡之上,為中鋒運筆。中鋒運筆時,筆鋒到筆腹的方向,與毛筆的運行方向一致,且執筆應當盡量使筆桿垂直於書寫面。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篆書《白氏草堂記》


中鋒有兩個好處:

是筆鋒走在筆畫的中間,墨水通過筆心流注到紙面,會自然地向線條的兩邊滲開,中間墨色略濃於兩邊,出現如錐畫沙的立體感。

是筆鋒走在筆畫中間,能夠在點畫的起訖之處,上下左右,八面出鋒,帶出細挺圓勁的牽絲,錢條圓渾而有質感。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

(1) 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用來形容中鋒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

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

(2) 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象徵筆畫其形凝重自然。或稱 「金石氣」。

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略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石門頌》整拓


初學者應該先練習前一種乾淨利索的線條,待熟練了再追求「屋漏痕」。實際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決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顫抖或扭動去達成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筆畫線條。所謂「力透紙背」,是指書寫時筆力雄厚,墨能透過紙背。中鋒運筆,因筆鋒常在點畫中間行迸,筆畫的中央線著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濃重的墨線痕迹如黍米,稱為聚墨痕。

老師檢驗學生毛筆字寫得是否認真,往往將元書紙反過來看筆畫中間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筆畫的兩頭與中間一樣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認真,不馬虎。如果發現筆畫的頭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草率,一帶而過。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趙孟頫行草:《望江南凈土詞》


「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寫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寫新的祝詞,叫木匠將字削掉,結果削去三分才不見墨跡。說明王羲之筆力渾厚,墨能進入到木板三分那麼深。「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講中鋒運筆的力量和墨色實而不虛浮。 筆鋒在筆畫的中心線上運行,被稱為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這是歷代書家所提倡的一種主要運筆方法。

其實質是筆鋒的指向同筆畫運筆方向正好相反,即180°平角,當筆鋒在筆畫中心線上運行時,副毫也分隨筆鋒兩側作同步運行。但由於筆鋒含墨量大,運行時滲墨暢快,所以書寫出來的筆畫,其中心部分的墨色濃,愈至兩邊墨色則漸淡。這樣就顯出渾圓有力的三維空間的視覺效果。古人常說的「錐畫沙」、「屋漏痕」的筆法,便是中鋒運筆的視覺效果。

二、側鋒

晉王羲之談側鋒,他說:「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其中「棱側起伏」即是側鋒的效果。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頻有哀禍帖》摹本


側鋒運筆是介於中鋒運筆,和偏鋒運筆之間的一種運筆方法。也就是說從上往下投視,筆毫方向(中心線),與運行方向(筆畫中心線)呈45度左右的夾角時,這種運筆方式叫側鋒運筆。

三指握筆的方法,使筆與紙呈四十五度斜角,這樣就使筆鋒的側面與紙張接觸,自然所畫線條在於左向筆畫無力,也就是側鋒運筆,所以左撇的字像鼠尾。

側鋒運筆所書寫的筆畫線條的質感,也處於中鋒運筆與偏鋒運筆之間。筆毫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小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中鋒效果;筆毫的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大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偏鋒效果。

具體地說,側鋒行筆的方法是指在運筆的過程中,筆鋒在一定程度上偏離筆畫中心線。筆鋒的指向常與運筆方向呈135°夾角。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張即之《楷書度人經帖》(局部)


側鋒行筆比中鋒行筆自由,特別是表現在筆畫的轉折處,它可以省去一些提、按,頓、挫的細微動作,書寫速度較快。而且書寫的筆畫常顯得峻峭多姿、精神外拓。

對於中鋒和側鋒這兩種運筆方法,歷代書家大都主張以中鋒運筆為主,以側鋒運筆為輔。因為多用中鋒,可以正筋骨、豐血肉,間用側鋒,可以增強筆意,外拓神采,加快書寫速度。

側鋒多用來取勢,勢成則轉換為中鋒。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這種筆法最初在隸書向楷書演變時形成。它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洒妍美的神情。

三、偏鋒

偏鋒運筆的筆鋒一側的筆畫光潔平齊,筆腹一側枯澀不平。這種一邊光一邊毛的筆畫,因其不夠完美,教歷來被書家視為病筆。因 偏鋒行筆,筆豪躺紙,如同鐵鍬平地,難以入紙,也就不會產生力度。


掌握這三種筆鋒,讓你輕輕鬆鬆寫好毛筆字!

王羲之《遠宦帖》


至於說書法家在寫行、草書時,由於書寫速度的加快,抑或為了加強作品的節奏感而出現的枯濕濃淡,甚至偶而的偏鋒,該當別論。

用筆要領歸結為兩個字:用鋒。所謂能用筆,就是能「用鋒」,體力轉化為筆力,即轉化為用鋒之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