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戰火蔓延 從智能音箱到智能家居的風口爭奪

戰火蔓延 從智能音箱到智能家居的風口爭奪

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主婦抱著一籃洗好的衣服走向陽台,此時窗帘緊閉,除了放下衣服手動拉開窗帘之外,她也可以選擇打開手機上的APP,點擊「打開窗帘」指令,但這樣的體驗完全稱不上「萬物智能」。  但如果是這樣的智能家居——它可以通過多模態感測器感應到用戶的行為,進行計算與判斷,並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您打開窗帘」,主婦只需點點頭或語言回復,窗帘就會自動打開。以上是在今年早些時候,物靈科技創始人顧嘉唯對未來智能家居的暢想。

智能音箱的「百箱團戰」在過去一段時間逐漸平息之後,各家互聯網公司又將戰火升級,從智能音箱轉移延伸到對智能電視、智能家居的市場爭奪。

從一加創始人劉作虎長文宣告進軍智能電視,到樂視網(300104,股吧)新品牌「樂融」要圍繞構建家庭生態,再到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計劃今年至少推出8款智能硬體產品……近期,各界都緊盯智能家居領域,蓄力發起攻勢。

市場

當然,這是一個巨大的充滿了吸引力的萬億級蛋糕。

2017年以來,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與發展,全球物聯網的設備規模、普及率和企業級應用項目也迎來爆髮式增長,物聯網解決方案漸趨成熟。

近期,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下稱《年報》)顯示,中國物聯網去年的市場規模已正式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5%。而全球物聯網市場更是有望在10年內實現大規模普及,2025年市場規模或將成長至3.9-11.1萬億美元。

而以小米為代表的勢頭最猛的一批手機廠商玩家,面對的則是智能手機市場的疲軟與萎縮。中國信通院最新發布的《2018年8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8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繼續同比下降20.9%,環比下降11.8%。

事實上早從去年5月份開始,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就已經出現同比下降的趨勢,今年這一狀況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在近幾個月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哪裡還有市場?艾瑞諮詢在2017年底的統計顯示,2015-2017年間,全球物聯網硬體的銷售額從3063億美元增加到了4859億美元,已經超過了智能手機的市場規模。

智能手機品牌一加CEO劉作虎在9月17日的微博長文中表示,我們非常確信,隨著5G、AI等技術的發展,未來家庭智能生活場景將和現在有很大不同。五年來,一加的每一步都是在思考良久之後再往前,而這次的決定,劉作虎表示,「同樣有我們的小心謹慎和深思熟慮。」

玩法

當前,物聯網已經進入包括交通、物流、環保、醫療、安防在內的各行各業,上述《年報》顯示,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成為「物聯網+行業」四大主流細分市場。

在智能家居領域中,玩家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最為敏銳、步調最快的互聯網企業,這其中既包括小米、華為、OV等手機廠商,也包括電商平台、互聯網巨頭在內的一眾勢力,這裡的競爭也最為激烈。

「先入為主」的小米已經通過生態鏈玩法建立起了國內最具規模的IoT平台;華為將智能家居定為消費者業務中的核心之一,構建起智能家居平台HiLink;oppo和vivo則採用聯盟玩法,與眾多知名家電廠商聯合成立開放生態聯盟,產品互聯互通,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服務。

互聯網巨頭企業則依託龐大的平台流量入口,力圖建立起生態,掌握標準,吸引商家和用戶進入。百度、阿里主要壓注智能語音系統,人工智慧語音操作系統DuerOS和阿里的天貓精靈智能家居平台架構,也都是以技術和數據資源吸引各路廠商,擴張生態。

創業公司多從細分市場入手,尋找諸如智能門鎖、車載設備等細分智能硬體領域上的機會。

第二類玩家是以家電企業為代表傳統廠商。美的、海爾、格力這樣的家電企業基於傳統產品製造以及產業鏈優勢,在原有的市場佔有基礎上,「升級」硬體即可,但他們的智能硬體產品也多限於原有的白電產品,系統建設和生態產品的布局上劣勢仍存。

還有一類玩家是以亞馬遜為代表的國際勢力,此前亞馬遜主要專註於智能音箱和語音助手,今年公司全面進軍家電在內的智能家居市場,計劃推出至少8款硬體,包括微波爐、信號放大器、車載設備在內的智能硬體,均可通過Alexa進行控制。

Alexa是亞馬遜的核心競爭力。今年的柏林消費電子展上,亞馬遜方面透露,Alexa已接入超過2萬種設備,超過5萬種應用。這樣的力量不容小覷,全球主要硬體廠商入駐Alexa,已經助力亞馬遜智能家居生態形成領跑態勢。

在全球,谷歌和蘋果也在提升自身智能家居業務的競爭力。儘管目前由於本土化不足,國際玩家在國內市場尚不能形成威脅,但未來國內各廠商欲擴大生態,走向國際化之時,就必須正視全球性巨頭的力量。

上述各方勢力都擁有不同優勢,群雄逐鹿,最終誰能稱王,變數重重,但最終,產品技術勢力、產業鏈規模、合作夥伴與服務運營都將成為角力中的重要參考因素。

短板

過去一個階段,中國先後湧現了很多優秀的互聯網公司,步入萬物互聯時代,中國物聯網行業生態體系日趨完善,智能硬體層出不窮,但發展瓶頸也同樣存在。

首先,智能家居現在離真正的「智能」還有一段距離,正如文章開頭所描述的「窗帘場景」,實際操作體驗不夠流暢舒適,高端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有待提高,市場與產業協同不足。

其次,新興事物的發展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用戶在享受高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應對各種未知。

近期國內首份《物聯網產業法律數據報告》顯示,全國範圍內涉及物聯網企業的訴訟案件數量逐年增長。而網路安全問題也因為萬物互聯,正從虛擬世界向物理世界蔓延,但截至目前,行業內尚未建立統一的標準與法律法規。

借鑒國際經驗,加州議會於上周通過了全美首個物聯網法案,預計將於2020年1月生效,該法案規定了IoT裝置的製造商必須提供合理的安全功能,並明確規範物聯網裝置都要有獨立的密碼。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家居絕不是一個偽需求,未來「自動窗帘」也會成為現實,行業的完善需要時間,智能家居這片藍海也尚待發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評測 的精彩文章:

2018-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分析,哪些國家值得關注?
獅子交易所虛假礦機一條龍傳銷騙局,逾3萬人受騙

TAG:小明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