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起源於北方民族的帽頂

起源於北方民族的帽頂

步步高升—漫 談 帽 頂

文/吳 江

元成宗像

明憲宗像

帽頂作為一種帽飾品,當它被賦予權利的象徵時,它就開始承載起廣為大眾所熟悉的權利寓意。當我們一提起紅頂商人,大家自然會想到和官員權利相捆綁的商人,一說到用鮮血染紅的頂子,就會想到獲取權利的血腥。在清朝,不同品級的官員佩戴不同品質的帽頂,那個年代,開啟了帽頂的權利之路。

在秦朝之前,官員等級相對比較模糊,俸祿高低並不決定於權利的大小。秦漢時期開始用俸祿規範官員等級和許可權,如當時所表述的千石、萬石官吏即指官員大小。官員的品級,產生於三國曹魏政權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其最初的制定是用於選官。公元220年由曹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其制在西晉漸趨完善。九品十八級的官員劃分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並開始用帽頂來規範官員品級。

帽頂一詞最早見於唐,李復言的《續玄怪錄·張老》中有:「張老嘗過,令縫帽頂,其時無皂線,以紅線縫之。線色手蹤,皆可目驗。」觀全文此「帽頂」是指唐朝的席帽,類似現在的斗笠,意思是帽子頂端漏了用紅線修補過。

帽頂作為一種帽飾出現的時間比較晚,最早源於北方游牧、狩獵民族的傳統服飾形式,通常情況下,這些少數民族的貴族和首領往往會在帽子頂部鑲嵌寶石帽頂作為裝飾,有別於中原地區的帽子裝飾風格。最後演變成了等級身份的象徵。從元代服飾歷史來看,皇帝和一些皇室成員、貴族都將特製的寶石作為帽頂裝飾,《老乞大》中記載有西番蓮金頂、羊脂玉頂、金頂、琥珀頂等諸帽頂。全國各大博物館所藏玉爐頂,一部分就是當年元朝消亡後被挪作他用的帽頂。元人被朱元璋驅逐後,朱元璋詔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舊」,可事實上明代冠服制度還是沿襲了很多元代的制度,而帽頂在使用上也有相關規定,比如庶人帽不得用帽頂,貴族們也沿襲著部分元朝的習慣。

明代金鑲無色藍寶石帽頂

明代金鑲藍寶石帽頂

明代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帽頂

2001年,湖北鍾祥市發掘明代永宣時期梁庄王墓,共出土金帽頂6件,梁庄王墓所出帽頂當時應該嵌於何種冠帽之上,墓中所出無由得解,所幸從存世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等畫作中,我們得以一窺真相。

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部建立後金,開始完全抄襲模仿明制,其後,隨著全面佔領遼東地區,後金天聰四年(1630),皇太極接受明降官寧完我的建議,改革官制。《清史稿》卷一〇三記載崇德元年開始釐定親王以下文武官員、公主至鄉君、皇子福晉至民公夫人及命婦等的帽頂諸制。帽頂正式開始演變成了等級身份官位的象徵。對投降的明降官,沒有過多要求,還可穿明官服袍帽。

1644年清人乘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明朝之機揮兵南下,擊破李自成部佔領北京,後武力統一了中國。為鞏固政權,清人入關後對全國下達了「剃髮易服」的法令,順治九年頒發了大清《服色肩輿永例》,開始嚴格對文武百官的服飾等進行強制規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又多次對帽頂的使用進行了規範。至清中期基本形成定製,並在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光緒五個朝代修訂了五次會典頒布執行。

在會典中,上到皇帝下至王公文武百官,對其帽頂形制、鑲嵌都做了規定。帽頂的形制分為朝冠頂和吉服頂。

朝冠頂為帝後臣僚在穿朝服時所帶帽頂,為進行嘉禮慶典和吉禮祭祀活動所戴。皇帝、后妃、皇子、公主、親王、親王世子、郡王、貝勒、皇孫、貝子、固倫額駙、鎮國公、和碩額駙、輔國公、民公、侯、伯及其配偶嫡子女等朝冠,以朝冠上鑲嵌東珠數量區分尊卑,皇帝為東珠15顆分三層,皆承以金龍四條,其他親貴福晉后妃依次遞減,上銜紅寶石。文武一品官、鎮國將軍、郡主額駙、子爵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上銜紅寶石。文武二品官、輔國將軍、縣主額駙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上銜鏤花紅珊瑚。文武三品官、奉國將軍、郡君額駙、一等侍衛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上銜藍寶石。文武四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上銜青金石。文武五品官、三等侍衛、鄉君額駙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文武六品官、藍翎侍衛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上銜硨磲。文武七品官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水晶石,上銜素金。進士、貢士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上銜三枝九葉。狀元的朝冠頂為鏤花金座,上銜水晶石。舉人、貢生、監生的朝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金雀。生員的朝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銀雀。外郎、耆老,冠頂以錫。文武八品官、從耕農官的朝冠頂為鏤花金座,上銜陰文素金。文武九品官及未入流小官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上銜陽文素金。

清代貴族與大臣像

清代狀元用指日高升文銀鎏金朝冠頂

清代一品紅碧璽蓮瓣紋銀鎏金朝冠頂

吉服頂為帝後臣僚在穿吉服、常服、行服時所用。皇帝的吉服頂為滿花金座上銜大東珠一顆。皇子、皇孫、皇曾孫、皇元孫等未封爵者用紅絨結頂。親王、親王世子、郡王、貝勒、貝子以及入八分公者、固倫額駙均為紅寶石頂珠配鏤花金座。未入八分公及和碩額駙、民公、侯、伯、文武一品官、鎮國將軍、郡主額駙、子爵為珊瑚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二品官、輔國將軍、縣主額駙為鏤花珊瑚頂珠。文武三品官、奉國將軍、郡君額駙、一等侍衛為藍寶石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四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為青金石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五品官、三等侍衛、鄉君額駙為水晶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六品官、藍翎侍衛為硨磲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七品官及進士為素金頂珠鏤花金座。文武八品官、貢生為鏤花陰文素金頂珠鏤花金座。文武九品官及未入流小官為鏤花陽文素金頂珠鏤花金座。監生、生員為素銀頂鏤花銀座。外郎、耆老以錫制吉服頂。

清高宗薰貂朝冠

清代皇貴妃夏朝冠

清代一品紅尖晶蓮瓣紋銀鎏金朝冠頂

清代二品仿珊瑚纏枝牡丹紋銀鎏金朝冠頂

清代親王朝冠頂

清代二品紅珊瑚八寶紋銀鎏金朝冠頂

清代三品仿藍寶八寶紋銀鎏金朝冠頂

清代四品仿青金蓮瓣紋銅鎏金朝冠頂

清代五品水晶蓮瓣紋銀鎏金朝冠頂

清代六品硨磲壽比南山文朝冠頂

清代一品仿紅寶石四藝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七品素金鏤花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二品象牙染色雙龍戲蛛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二品仿珊瑚盤長蝴蝶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三品仿藍寶福壽雙全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五品水晶福壽如意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六品仿硨磲鏤空連環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四品仿青金石累絲炸珠工藝吉服頂

由清代典制和現存各級帽頂實物來看,其主要分為兩大類造型:一類是以柱式為主的朝冠頂,一類是圓球狀的吉服頂。帽頂座子的材質包括金、銀、銅、錫、木頭等。從帽頂上鑲嵌的寶石來看,目前實物能見到的有紅碧璽、紅尖晶石、紅芙蓉石、東珠、藍寶石、紅珊瑚、青金、硨磲、水晶、染色象牙等,但最多的卻是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產的仿各類寶石的玻璃。所以,雍正朝以前會典中明確所說的一品帽頂用紅寶石、三品用藍寶石,現在看來值得商榷。在古代,通常所說的紅寶石、藍寶石是泛指紅色、藍色的寶石。在十九世紀以前,人們對紅寶石的認識出現了很多混淆。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時所戴的大皇冠上,也有一顆重398.72克拉的紅色寶石。當1676年俄國特使從北京花2672枚金盧布購得它時,當時的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曠世罕見的大紅寶石。在總共鑲嵌4836顆鑽石,總重2858克拉的俄皇大皇冠上,這顆紅色寶石被裝飾在最頂端,享受眾星拱月的待遇。現在想來,當年的買者和賣者其實都沒法區分尖晶和紅寶石。此外,在博物館所藏考古出土明確紀年的康熙時期隨型花蕾朝冠帽頂,所用藍寶和紅寶,除了紅色尖晶和碧璽外,玻璃也已經出現(康熙三十五年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建立)。早期玻璃帽頂因為技術原因,氣泡一直不能很好地去除,造辦處不能大量製造優質玻璃,紅藍玻璃大概也被算為了紅藍色寶石。雍正朝後,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隨著大量外國傳教士的加入,玻璃製造技術取得飛快進步,按雍正諭令要求,帽頂開始大量使用玻璃,嘉慶朝設頂戴委署庫掌官員。查閱清宮造辦處檔案,可以發現大量這類玻璃帽頂的製作資料,玻璃帽頂平時是用於賞賜官員的,同時期民間玻璃的製造技術是沒法與其相比的。

清高宗像

清高宗朝冠頂

清代東珠吉服冠頂

從工藝上來看,帽頂座的製作涵蓋范鑄、鑲嵌、鎏金、鏨刻、焊接、捶揲、炸珠、掐絲、拉絲、累絲、編絲、點翠、畫琺琅、模壓等首飾製作的所有工藝,處處體現了官器製品的精良華貴。

帽頂作為官器在加工製作上相當複雜,一方面體現了清代傳統金、銀、銅等器物的製造技術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也讓我們領略了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玻璃製品的風采,造辦處玻璃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當時國外玻璃製造技術的引入帶動了中國玻璃工藝的發展。這些小小的帽頂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了那些逝去歲月的輝煌和流光溢彩的工藝。

(本文作者為中國文物收藏家)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加拿大狗糧標註「不含來自中國成分」,中國網友抗議,這是對我們歧視
西方人是如何看待滿洲人的?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