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追夢格林還只是一頭幼獸,小球五號位的巔峰遠不止於此

追夢格林還只是一頭幼獸,小球五號位的巔峰遠不止於此




德拉蒙德·格林還只是一頭幼獸,「小球五號位」還遠遠沒有發展到他的頂點。



大家都說明年勇士的冠軍更穩了,這不是因為考辛斯來了,而是因為對手又變得更弱了。




現階段要挑戰勇士,各隊怎麼處理內線是重點。目前無外乎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就是和他們一起打小,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純粹拼實力。




第二種是比較靠譜的策略,用一個活動力強、能換防的機動長人統治籃板,進攻端則配備一個大師級的持球者,讓他去用擋拆解決禁區得分的問題。




但這所需要的天賦過高,只能是個案而不能成為一種普遍流行的打法。




因此聯盟現在的主流,就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小球五號位,但在這種風潮下,勇士隊基本上是無敵的。因為他們完美的找到了提速和鞏固禁區之間的平衡,而解答就是格林—他是現有的眾多「小球五號位」中,最新款、且功能最多、實用性最高的。 




所以,現在大部分球隊都搞錯了方向,其實去朝主流靠攏這沒有錯,這能讓你更快速、更有效率地成為一個強權,但重點是要去找出自己的特色。勇士之所以能長期統治聯盟,部分原因在於:全世界都在模仿他們,但沒有人真正去研究怎麼幹掉他們。




而模仿者到凱爾特人等級就已經是極限了,除非你有辦法找來兩位以上的聯盟前五球員,可在今夏的格局確定後,短時間這項條件已經不可能達成了。那麼要結束金州的霸權,就只能另闢蹊徑。


勇士在2015年之前是典型的雙槍隊伍,庫里和湯普森那時已經嶄露他們遠超聯盟水準的投射能力了。但是直到大衛李受傷、科爾下定決心重用格林之前,他們始終不能突破季後賽第二輪。




在那之前是傳統球隊的時代,過去將場上的五人分成特定的五個位置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是發揮場上5人潛力最有效率的方式。而雙槍型的球隊則必須打破這個建制,擺上兩個、甚至三個分衛(實質意義上的)好來追求火力最大化。




直到勒布朗在熱火實現萊利的「未來籃球」之前,所有總冠軍都追尋同一種模式成功:控衛—分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



這五個位置各有所長,也都有顯而易見的缺點,但同時他們也各自互補,當找到對的人和對的位置時,就能發揮巨大的力量。







我們可以把他們想成是一個更具天賦的開拓者,利拉德和CJ在今年夏天首輪面對的困境也剛好是他們遭遇的難題。



庫里和利拉德的共通點是—投射能力遠遠強過切入能力,這讓他們難以自主持球為隊友創造得分機會,也更適合去當一個終結點,而不是發起點。所以13、14年勇士在水花兄弟投射能力已經很成熟的情況下,仍過不了馬刺和快船這一關,問題是出在進攻端。




勇士的持球點太少了,如果讓庫里持球,那對手只需要堅決貼防和換防就行了。但格林的出現讓勇士能擁有更多選擇。




格林解決了雙槍球隊那種「無差別轟炸」的進攻方式,不再需要一整個內線精英藍領團隊為他們做協防和撿子彈的擦屁股服務。第三個穩定持球點的出現,讓庫里的壓力減少,能夠專註在得分上。格林持球推進的能力往往被人所忽略,他不黏球,抓下籃板後可以很快的把球送過半場,所以庫里和湯普森兩把機槍能提早來到前場落位,勇士的攻防轉換也因此成為聯盟其他球隊夢魘般的存在。而這是阿米奴、哈克利斯和埃德戴維斯沒辦法做到的。




所以格林本質上是一名進攻價值大於防守的球員,這或許有些讓人難以想像,但他相比聯盟其他的PF硬體,真正的優勢之處確實是在於他的進攻能力。




沒錯,格林持球終結能力是不夠優秀,外線準星也僅在2016賽季(38.8%)及格。但他的組織才華、策應能力、全能身手以及被低估的掩護和空切能力,都讓其難以在勇士團隊中被替代。並且,不要忘了他「附帶」的防守價值。







馬里昂在05-07的那支太陽,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納什大部分時間包辦持球組織的任務,斯塔達邁爾則是一把終結效率十足的大砍刀,鳳凰城以他們兩人的擋拆作為基調,輔以一大群精英射手。




馬里昂專註在貢獻他的運動天賦上,他需要擔任快攻箭頭、二次進攻的苦工,戰況焦灼時他的鉤射以及擦板是一種可靠的取分方式。




太陽需要他投進一些從禁區到三分線內的球。




所以從這兩人我們能了解,「小球五號位」們的演化並不是一條流水線的產品,重點是球隊如何去選進適合的素材,然後給予空間和耐心去培養。



馬里昂和格林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球員,但他們相似的地方也不少,不佔球權、進攻端多才多藝、能防守多個位置,以及善於利用無球機會得分。




在經過十年,也許更久的時間實驗下來,慢慢收集到了足夠的參數,從過去的失敗中記取教訓,去蕪存菁,生產出了德拉蒙·格林這一套新產品。他並不是無中生有、從石頭中跳出來的,而是籃球不斷進化的結晶。







所以我們的眼睛不能老是看著這些現有的成功案例,過去前人的足跡也很值得摸索和研究。同樣出自老鷹體系,為什麼霍福德成功了,但史密斯卻失敗了?羅德曼是一名巨頭嗎?迪奧更專註、自律一些能取得怎麼樣的成就?




想要如法炮製一個「德拉蒙·格林」並不切實際,就算你真的得到了他,要如何用好他也是個大疑問。




勇士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求新求變才是王道,不要害怕和主流走反路,多看多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比得到最好的更重要。




這一物種的進化還沒完結,德拉蒙·格林也遠不是終點,我們且行且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0後怪蜀黍 的精彩文章:

詹姆斯:若不是他,我可能只有2個總冠軍
科比是湖人隊史第一人嗎?

TAG:90後怪蜀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