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汝城這位正七品小官,為何敢與朱元璋的五世孫斗……

汝城這位正七品小官,為何敢與朱元璋的五世孫斗……

原標題:汝城這位正七品小官,為何敢與朱元璋的五世孫斗……


「湖湘廉吏」之十五


范輅:直言敢諫的「繡衣御史」


范輅(1474—1536),字以載,號三峰,明湖廣布政司郴州直隸州桂陽縣(今郴州汝城縣)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進士,歷任行人司行人、都察院理刑、南京雲南道監察御史、四川龍州宣撫司、漳南兵備僉事、饒州兵備副使、廣東參政、福建按察使、山東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等職。


拒絕饋金、彈劾閹黨、揭露寧王朱宸濠謀反陰謀……范輅,這位明朝最著名的監察御史,早已置生死於度外,無私無畏,廉正剛直,正氣動天地。范輅居官三十餘年,家無長物,僅存俸銀九十兩,布衣木笏,清白之操如一日。


明正德年間專門為旌表監察御史范輅而建的石牌坊——繡衣坊


01


一門三進士 拒絕「黑夜賄賂」


范輅出生於理學思想底蘊深厚的湖南汝城縣,從小受周敦頤愛蓮守拙、勤政廉政思想的熏陶。范氏家族人才輩出,僅明弘治九年(1496)到正德九年(1514),不到二十年間,范氏一門就先後出了三位進士:范淵(范輅族叔)、范輅、范永鑾(范輅侄子)。


中丞公祠


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曾任汝城縣令4年,傳道授業,弘揚理學。受周敦頤愛蓮思想影響,明朝時期,汝城先後出了一批剛正敢言、有廉能聲的監察御史,范淵、范輅、范永鑾三人都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按察使等職,還出了朱海、朱守恕「父子繡衣」(繡衣,漢代以來朝廷監察官員的別稱,又稱「繡衣御史」、「繡衣直指」),被人們稱為獨特的「御史現象」。他們都具有剛正不阿、清廉守節、激濁揚清的品格,這對范輅的為官品德有著直接影響。范氏族譜里記載有范輅的一句名言:「此心若有纖毫偽,口舌飄零不得還」。


行人司行人是范輅中進士後擔任的第一個官職,雖然品階低,但履行「掌傳旨、冊封」等事務,代表皇帝頒行詔敕、冊封宗室、撫諭四方、賞賜、慰問、賑濟、祭祀等。正德七年,范輅作為副使赴蘭州冊封純化王。冊封各事項完成後,純化王按常規給冊封使節贈送一筆金銀,以表示謝意,范輅堅辭不受。純化王對范輅品行不了解,誤以為是怕白天人多嘴雜,於是,晚上再悄悄地來到范輅住處,堅持要贈送這筆金銀。范輅堅決拒絕,義正言辭地說:「難道我是趁黑夜接受賄賂之輩!」遂不辭而別。純化王聽了後,十分後悔和慚愧,也很感動,即行附詩歌一首《賦贈天使三峰范老先生還朝詩》。製作成繪有短詩的金字緞軸,騎快馬追到途中相贈,以示誠意。


此詩原文是:近臣持節下龍樓,青鎖郎官第一流。御牒恩傳天上語,使星光照道傍郵。堂堂氣象藍山重,勃勃才華湘水流。人道桂陽多俊義,我與鮑叔僅交遊。空囊果稱珠璣富,馬橐何需薏苡愁。此日星軺歸上國,他時姓字覆金甌。旋旆金門題事畢,好將忠悃答皇猷。


02

揭露寧王謀反 彈劾閹黨、權臣


正德十年(1515),范輅出任南京雲南道監察御史,第二年冬,奉旨以監察御史的身份赴江西履行清理軍籍事務,時人稱為「清軍御史」。監察御史奉旨「清軍」,其職能權力還包括監察御史本身的「巡按」任務和職權。



《范輅傳記》木刻匾

明朝時,改御史台為都察院,對監察官實行「位卑權重」的制度,監察御史雖只是正七品的小官,但是天子的代表,八府巡按,代天子巡狩,所巡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明史·官職志》稱御史「主糾內外百司之官邪」,在內,作為中央監察官,設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協管兩京、直隸衙門;在外,作為地方監察官,新增六科給事中,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即十三布政使司管轄之地),謂之「巡按」。


范輅出巡江西時,正值江西的明朝宗藩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孫寧王朱宸濠勾結太監劉瑾等人,結黨營私,意欲篡位奪權,起兵謀反。有朋友勸范輅先避避風頭,范不畏權貴,知難而進。


范輅與朱宸濠的鬥爭主要體現在反對其僭禮行為和挫敗其篡位陰謀。據《明實錄》記載,時寧王朱宸濠妄自尊大,要求撫、按、三司等地方官員穿朝服到王府行禮。這遭到了范輅的堅決反對,他上奏朝廷稱,洪武年間就已定下規矩,州縣文武到藩王府以便服行禮。朝廷准奏,「廷議請如輅言」。這裡表面上是朝見諸王禮節之爭,實際上,范輅此舉更重要的意義是「防微杜漸,陰折其不臣之心。」


當時在位的明武宗沒有子嗣,武宗的寵臣、左都督掌錦衣衛事指揮使錢寧與朱宸濠暗中勾結,陰謀以寧王的世子作為武宗的嗣子,將來入繼大統。范輅對朱宸濠謀反的跡象早已有所察覺,立即聯合一批正直官員上表皇帝,「請建皇儲以安宗室」。此舉再一次挫敗了朱宸濠的陰謀。


早前,朱宸濠以重金賄賂劉瑾等人,矯詔恢復了已裁撤的護衛,掌握了一定的兵力,又蓄養亡命之徒,隨意殺害囚禁不依附於他的地方官員,搶奪百姓田產,窩藏盜賊,密謀起兵。劉瑾被消滅後,他又勾結畢真等宦官作為其謀反的外援,將畢真調為江西鎮守太監,畢真以操練軍隊的名義給官兵發重賞,大肆收買軍心,打造大批盔甲,購買大批糧食,為起兵謀反做準備。


范輅無所畏懼,毅然彈劾畢真「貪虐十五事」:「先朋逆瑾……藉瑾聲勢,吞噬無厭。往來徐、揚之間,科斂民財數以萬計,民皆銜入骨髓……」《萬曆郴州志》記載,「時太監畢真、都司郭宇與濠比黨」,范輅「累疏極論二人貪虐,乞黜以剪其羽翼」,但朝廷的處置結果總是「疏留不報」。除了作惡多端的宦官,他還彈劾了自己曾經的頂頭上司右副都御史、南京大理寺卿任漢的作風問題,彈劾衛官簡文、王忠罪等奸臣。


范輅得罪了寧王朱宸濠和閹宦權臣,災難終於來臨。正德十三年,當范輅上疏勸阻皇帝外出尋歡作樂的行為時,朱宸濠和畢真等人乘機誣陷范輅「誹謗宗藩、妄議朝政」,昏庸的明武宗聽信讒言,范輅被捕入獄,押解赴京。臨行時,同僚們潸然淚下,悲痛不已,范輅神色自若地說:「大丈夫當如此也!」


03


居官三十載 僅存俸銀九十兩


范輅作為要犯解押赴京,朱宸濠暗中派刺客一路跟蹤,意圖暗中謀害范輅。一天,當押解范輅的船停靠港口時,恰好旁邊停了一艘客船,當晚突然起了風浪,將范輅乘坐的船沖向下游十多里。刺客誤將客船里的人全部殺害,回去向朱宸濠報功了。



范氏家廟(圖片均為汝城縣紀委監委提供)


入獄後,朝中眾多正直的御史紛紛上疏請求赦免。關押一年多後,正德十四年夏四月,范輅被貶為四川龍州宣撫司。兩個月後,朱宸濠及畢真等人舉兵叛亂,僅僅35天後,就被王守仁率部平定,朱宸濠兵敗被俘。


朱宸濠被誅殺後,范輅等因揭露其與宦官勾結而受迫害的一批人並未被立即平反,事後的兩年里,許多正派官員紛紛上疏為他們申訴,都被明武宗拖延壓了下來。


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駕崩,嘉靖皇帝即位後,范輅才得以平反,官復監察御史原職。後來,范輅升為江西按察副使,整飭饒州等處並備,任廣東參政、福建按察使、山東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等職。


禮部尚書范謙為范輅作傳記贊曰:「公居官三十年,家無長物,僅存俸銀九十兩,布衣木笏,守父田九十工耳。為人好學,勵行剛方,廉潔忠義儉約、恤寡憐貧,彰善嫉惡……除逆黨、劾貪污、卻饋金、焚妖皮、勤政恤民。」


至今,在汝城縣益道村范氏宗祠前,仍保存有一座明正德年間專門為旌表監察御史范輅而建的石牌坊——繡衣坊,它是我國現存唯一一座專門表彰監察御史的牌坊。(蔣偉)


編輯:李曉玲


校對:方可、尹驍


勤政恤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湘風紀 的精彩文章:

【紅色家書】一封讓任弼時「連夜不安」的來信……

TAG:三湘風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