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茶經》云:「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飲茶至今,數千年過去了,茶葉已發展出六大類別,如下圖: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茶葉類別

是否驚奇,茶葉亦有如此多彩的外表?

確實,茶葉色澤豐富,以致其能作為分門別類的依據。

通常,剛採摘的茶葉呈現綠色,是經後續加工而變成不同顏色的。

  • 茶青

    :指剛採摘下來的新鮮茶葉;
  • 干茶

    :指茶青加工後形成的成品茶。

茶青綠色的化學解釋

首先茶青中含有諸多色素,主要幾種如下:

  • 葉綠素

    :顯綠色,其中葉綠素a顯深綠色、葉綠素b顯黃綠色;
  • 葉黃素

    :顯黃色;
  • β-胡蘿蔔素

    :顯黃色;
  • 花青素

    :鹼性條件下偏紫,酸性條件下偏紅。

在上述幾種色素中,葉綠素通常佔比最高,所以茶青呈現葉綠素的顏色。

至於是顯黃綠還是深綠,就取決於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相對含量了。

干茶六色的化學解釋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六色干茶

綠色的茶青,經不同的工藝加工而成六色的干茶,必是發生了關乎多種顏色的化學變化。

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發酵工序就是顏色得以產生的根源。

六類茶葉的典型加工過程如下:

  • 綠茶

    :殺青——揉捻——乾燥;
  • 黃茶

    :殺青——悶黃——乾燥;

  • 白茶

    :萎凋——乾燥;
  • 青茶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
  • 紅茶

    :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 黑茶

    :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其中,「悶黃」、「做青」、「炒青」、「發酵」、「渥堆」等都是涉及茶青發酵、顏色變化的工序。

白茶也有發酵過程,只是包含於萎凋工序中,因該工序持續時間較長。

六類茶葉的一般發酵度如下圖所示: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茶葉發酵度

通常,發酵度越高,顏色變化越深。

而白茶之所以顯白色,是因為其茶葉表面有一層濃密的白色毫毛,遮掩了茶葉本身的顏色。

  • 發酵度

    :主要指茶葉中茶多酚被氧化生成茶色素的程度。

那發酵過程中顏色變深的化學本質是什麼呢?

  • 綠色褪去的主要反應

  1. 葉綠素在葉內葉綠素酶、蛋白酶、過氧化酶等的酶促作用下分解;
  2. 葉綠素在外部濕熱作用或微生物作用下分解。
  • 深色生成的主要反應

  1. 茶多酚在葉內多芬氧化酶的酶促作用下氧化縮合生成黃色的茶黃素、紅色的茶紅素和黑色的茶褐素;
  2. 茶多酚在外部濕熱作用或微生物作用下氧化縮合生成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綠茶

綠茶几乎無發酵,經殺青後就能保持住茶青本有的綠色。

  • 殺青

    :利用高溫使酶快速失活,避免葉綠素酶促分解與茶多酚酶促生成深色物質。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紅茶

不同於綠茶,紅茶是全發酵茶,不可殺青滅酶。

紅茶需要利用揉捻工序使葉內酶與色素、茶多酚充分接觸,為發酵過程中葉綠素分解和深色物質生成做準備。

其中深色物質以茶紅素為主,亦有部分茶黃素。

  • 揉捻

    :用外力破環茶葉細胞結構,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加,促進酶與色素、茶多酚接觸。

黃茶、白茶和青茶又不同於綠茶和紅茶,它們只有部分發酵。

因葉內葉綠素只有部分酶促分解、茶多酚只有部分酶促生成茶黃素和茶紅素,所以呈現綠、黃、紅三者的搭配色。酶促反應程度不同,茶葉顏色深淺、偏向就不同。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黑茶

相較於前述五種茶葉,黑茶屬於後發酵茶。

因先經殺青滅酶,黑茶無法同紅茶一樣發酵。但後續工序中專有的渥堆過程,可使葉內的茶多酚在外部微生物和濕熱作用下充分氧化生成茶紅素、茶黃素,尤其是特有的茶褐素。

  • 渥堆

    :將茶葉堆放在一起,洒水並上覆麻布,使其在濕熱環境中發酵。

所以,黑茶也是全發酵茶,且獨具「褐」色。

生活與化學的趣問之七:茶與化學

茶書

「茶香寧靜卻可以致遠,茶人淡泊卻可以明志。」

至此,茶之六色的原由就清晰了,色素的生成和消亡決定了多彩的茶世界!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教科書式的鑒別普洱茶的好壞
送你一份十大名茶沖泡方法詳解,愛茶的朋友收!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