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累又冷渾身痛,為什麼醫生卻說你沒病?
經常有網友在「分答」上問我:總感覺累,渾身說不清是哪裡疼,而且比別人怕冷,但去看病檢查,醫生卻告訴她:沒病。
對病人的不舒服熟視無睹,是因為醫德不好么?至少不全是
,
因為醫生告訴你沒病的時候,確實化驗檢查沒發現問題。
最先,他可能懷疑你貧血、甲低或者肝功能不好,但這些檢查「未見異常」,就排除了導致這些不適的最大危險,也許還有其他疾病隱藏,但幾率相對很低,所以醫生會告知你「沒病」,或者是「回去觀察觀察看」。
觀察什麼呢?對醫生來說,他等的是新的質變,比如從原本的疲勞,變成了心慌心悸嚴重,這個時候再去查,也許就發現了甲狀腺問題。但很多人可能始終新變化出現,幾年甚至十幾年都又累又冷渾身疼,這個時候還
說你沒病的醫生,一般都是西醫。
因為西醫重在結構的變化,這些病病歪歪的人,可能終身都到不了結構變化的程度,
他們的不舒服是因為
功能出問題,能量不足
了
,但對這些,西醫確實查不到
,比如紅細胞和血色素都正常,問題出在了這些正常的紅細胞,不是個頂個的管用,每個細胞的能量欠缺,導致了血液的功能不足,因此又冷又累渾身疼。這時候如果看中醫,中醫會告訴你,「血虛」了,「血虛」是中醫的病名,在中醫眼中,你確實有病,你身體的不適事出有因。中醫不做化驗檢查,不過是根據你又累又冷渾身痛的感覺,最多加上舌、脈,診斷你的病。
也就是說,西醫要看身體結構變化而下診斷,你覺得難受,但是指標正常就是沒病。
中醫就看你的感受,你覺得難受,不管指標如何,你也仍舊有病。
那麼問題來了:
病人的自我感覺,難道比儀器化驗出的指標還靠譜?
是的,靠譜!
因為人感覺到的,是功能和能量的變化,儀器測出的,是結構變化,功能能量的變化往往先於結構變化之前發生。也就是說,當儀器還沒發現你身體出問題時,你已經病了,只不過這個病只有中醫承認,也只有中醫能治,因為
面對疾病,中醫的診療戰線更靠前,更能從蛛絲馬跡的感受變化中,發現和遏制疾病。
中醫自己,也將能把診療戰線往前提的人,稱為「上工」,所謂「上工治未病」,意思就是說,
在疾病發生的最初階段,甚至還沒有明顯病狀時,就發現疾病,治療疾病,這才是大師
。比如扁鵲,他看了一眼齊桓公就說「病在腠理」,而齊桓公身邊天天圍著的御醫,卻沒發現端倪。
扁鵲靠的是他看病時的感覺,這個感覺包括視覺的看面色,看眼神,還包括身體的感受。盲人的聽覺好,因為他們用聽覺這個身體的感受,代償了視覺,扁鵲生活的年代,科技不發達,各種信息干擾很小,相比現在人,那時的先人,幾乎處於盲和聾的狀態,就是這個相對封閉的狀態,逼出了人體感受的能力,扁鵲就是靠這個能力,感受到齊桓公的身體問題。
人能感受的東西肯定不是結構的,扁鵲看齊桓公,用的是肉眼,沒有X光的穿透力,他能感受的就是
能量的變化
,以及能量變化導致的功能變化,而不是看出齊桓公的心臟二尖瓣是不是閉鎖不全。
虛寒體質的人,膚色大多偏淡,因為中醫的氣血這種能量不足,皮膚缺乏能量的供應,影響了正常膚色的顯現,中醫將這樣的身體信息綜合在一起,就得出虛寒的診斷。
而作為「上工」的扁鵲,他的綜合判斷能力肯定比一般醫生要強,足以使他從能量、功能的變化預測未來結構的衰敗,果不其然,齊桓公在扁鵲見他的五天之後,病死了。
據說扁鵲只是傳說中的人物,但這並不影響你在今天遇到一個好中醫,只要他理解中醫重視功能和能量改變的總則,他可以在你有氣無力、特別怕冷但不是貧血時,就用東阿阿膠給你補血,使每個紅細胞都能量充足,血液能充足地背負氧氣,並運到全身;在你沒有糖尿病時開始補氣,用黃芪增加肌肉的體量和張力,讓肌肉能充分從血液中運走和消耗糖分,減少血糖升高的可能……
在這樣的中醫面前,你的所有不舒服都會被他重視,不因為他醫德好,而是因為中醫治的就是你的感受,而你的感受很可能就是疾病最初的端倪。
END
||責任編輯:張曉雪
||本文配圖選自「視覺中國」;所使用的圖片屬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
||
如有健康疑問,可點擊這裡
向我諮詢
||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養生好物!


※今日立秋,「貼秋膘」吃的肉一定要放它,好吃又養生!
※多吃維生素不僅無益,反而致癌?!真正能補營養的,其實是這個
TAG:健康新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