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閱讀如何轉換為寫作

閱讀如何轉換為寫作

很多人讀書不少,各類書籍都有涉獵,從文學、歷史、哲學、科學、奇幻到數學、科技,可以說只要書店有的書都看,但是寫作(作文)卻總不得法。這是為什麼?該怎麼辦?

蘇門四弟子之一的黃庭堅才學不及蘇軾,但在詩歌創作產量上卻不比蘇軾少,而且質量也不是很差。關鍵,黃庭堅的創作理論對弟子的影響深遠。今天就介紹給大家,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黃庭堅的詩歌創作主張「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等,是在創作中總結出來的關於詩歌寫作的方法。

黃庭堅的「無一字無來處」、「奪胎換骨」與「點鐵成金」的詩歌創作主張,一方面顯示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指導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

簡單的理解就是用前人的典故,或者前人的詞句,或者前人的意思,目的是「以故為新」,後來,黃的理論被人簡化成一句話――無一字無來處。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借鑒」或「化用」,初期模仿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就像小學學習經常做的仿寫詞語、句子一樣。

著名學者李安綱說,「《西遊記》是一部奇書,不僅僅是中國傳統儒道釋三教文化合一的經典,也是一部有來歷的書」。「無一字無來處」是他對《西遊記》的形容,這句本來形容古詩的話,用在一部小說上,就顯得特別的重,也特別的不可想像。

《西遊記》的來處

研究《西遊》幾十年,對李安綱來說,這是一部奇書,也是一部被忽視的書,這部小說中的每一句,每一段,每一個名字,都有它的意義,可以說「無一字無來處」。

具體操作,希望各位同仁和朋友一起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