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盧鶴紱:回國抗戰錯失諾獎的核物理學家

盧鶴紱:回國抗戰錯失諾獎的核物理學家

在中國,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物理學家被認為是中國原子彈事業的開拓者。相比之下,作為最早掌握原子彈秘密的物理學家——盧鶴紱卻鮮為人知,11位兩彈元勛中有7位曾經是他的學生。6月7日是享譽世界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盧鶴紱百年誕辰紀念日,盧鶴紱之子盧永強特地從美國空運回國7箱檔案資料,盧鶴紱的傳奇經歷因此又重新被世人關注。

盧鶴紱:回國抗戰錯失諾獎的核物理學家

最早掌握原子彈秘密的人

盧鶴紱1914年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籍山東萊州。1932年考入燕京大學理學院物理系。一二?九運動中,盧鶴紱擔當糾察隊員,護送遊行隊伍,聲援古北口前線。

1936年,盧鶴紱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他的畢業證書上還有當時教務長司徒雷登的簽名。畢業證書上的民國標誌,他自己用毛筆畫了兩道叉。復旦檔案館的楊家潤說,「文革」時,生怕紅衛兵抄家,盧先生想出這個辦法,保留了自己的畢業證書。

同年,他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深造,專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在明尼蘇達大學物理系,盧鶴紱是博士畢業生中的佼佼者之一,曾與尼爾教授一起工作。尼爾因在上世紀30年代第一個發現用質譜儀測定提取鈾同位素,很長時間在美國物理學界擔任主導,曾長期從事質譜測定教學。盧鶴紱是他的得意門生。1939年,盧鶴紱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碩士學位,當時他便用質譜儀測量鋰7及鋰6離子釋放量的比值,發現了熱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他的碩士論文《熱鹽離子的質譜儀研究》以及實驗本身,被國際物理界公認是一種創舉。

1941年,他又在明尼蘇達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他就在《美國物理月刊》上發表了《關於原子彈的物理學》一文,簡要闡明了估算鈾235臨界質量的方法,這是世界上首次公開發表估算鈾235原子彈及費米型鏈式裂變反應堆的臨界體積的簡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這一文獻已被世界上廣泛引用。盧鶴紱被稱為「最早掌握原子彈秘密的人。」

盧鶴紱:回國抗戰錯失諾獎的核物理學家

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國

1941年,就在盧鶴紱在美國取得驚人成績時,他毅然回到抗戰中的中國。復旦檔案館館長周桂發講述了盧先生歸國前後的兩個故事——

回國前,盧鶴紱收到廣西大學聘書。回國要上飛機,規定每人攜帶行李不超過20公斤,可是,他在美國求學期間,身邊有大量的外籍外文資料,而這些科研資料,正是國內急缺的。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對付超重,登機前,他穿了一件很大的大衣,裡面做了很多插袋,很多書全部都插在他的大衣袋裡面。結果,大衣袋過安檢時被查到了,可查到的不是金條、不是戰爭中最最寶貴的日用品,而是一排排英文書。

不久,日本人就打過來了,廣西大學只能往內遷,往貴州方向走。結果,師生們要經過一個叫元寶山的地方,土匪出沒,見人就搶東西,大家都不敢走。盧鶴紱聽說後,帶了一個體育教授,上山找土匪頭子,說現在抗日爆發,日本鬼子打進來,自己從國外回來抗戰。土匪王一聽,人家都逃掉了,這個教授還回來抗戰,非常敬重他,當晚請他吃飯、喝酒。第二天,為學校的每隻船上發來一竿杏黃的小三角旗,這是一個特別通行證。盧鶴紱的真誠和愛國熱情,竟然感動了土匪。

盧鶴紱:回國抗戰錯失諾獎的核物理學家

中國從事物理研究第一人

回國後,他最先來到中山大學,任物理系教授。而當年從事核物理研究的,在中國只有他一人。因為戰爭,學校遷到了偏僻的農村,校舍設在一座廢棄的破廟裡。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極其艱苦,盧鶴紱夫婦住在一個祠堂里,要用劈柴生火自己做飯。為了講授量子力學、近代物理、力學和地球物理探油術等課,他常常只能在點燈草的油燈下備課。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大規模地向中國南方發動進攻,中山大學被迫再次遷移。盧鶴紱又幾經輾轉來到廣西大學任教。年輕的盧鶴紱在戰亂的祖國,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的情緒。他的京戲唱得很好,據說還是屬於譚派一流的。在《四郎探母》中,他演楊四郎。不僅能演完全本,甚至在表演中還能完成「搶背」這樣的高難度動作。在他的日記中曾有關於他在慰問抗日將士時做京劇表演的記述。日記中他這樣寫道:「天上有敵機轟炸,地下有蛇蟲野獸。物資也嚴重匱乏,但是大家的情緒仍然十分高昂。」據盧鶴紱的長子盧永強說,京劇是他父親一生的最大也是唯一的愛好。

1941年,應校長竺可楨的邀請,盧鶴紱前往已經遷到貴州湄潭的浙江大學。當時浙江大學彙集了全國眾多著名的學者。王淦昌教授回憶起盧鶴紱這樣說:「他是新來的教授,什麼都沒有,房子也沒有,吃的東西也沒有,生活非常苦,非常困難,我是系主任,要為他奔波啊,要房子,要吃的東西。湄潭的房子很少,我們住一套房子,他們只好住我們的閣樓上,那個房子很簡單,要是走路走重一點,那個樓板的灰都會掉下來,蹩腳得很。他有小孩,那個時候就是每天買一點白薯,給小孩吃一點白薯,牛肉要去很遠的地方,才能買到一點給孩子吃。」王淦昌教授聽過盧鶴紱的課,印象很深。他說:「學生非常擁護他,因為他講得好,他會演戲的嘛,像演戲那樣教,當然大家歡迎了,我聽過他幾次課,非常不錯。」

盧鶴紱:回國抗戰錯失諾獎的核物理學家

為節儉用煙盒當記事本

一本厚厚的外賓接待記事本,細看之下,竟然全部用「海鷗」牌香煙的包裝紙裝訂而成。盧永強介紹,父親十分節約,也從不搞特權。盧鶴紱的煙癮很大,一天要抽兩包煙,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門」牌煙是憑票供應的,每個人一個月大概幾張煙票,而「海鷗」牌「飛馬」牌煙是不用煙票買的,於是,他就抽「海鷗」牌煙。

翻開這本用煙紙做成的記事本,第一個就是記錄來訪楊振寧,接下來是吳健雄、袁家騮;從1972年到1981年,美國科學家來複旦大學訪問,都是重量級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幾乎每年都來複旦,李政道也是如此,還有楊福家先生的丹麥老師波爾也來過,都是盧鶴紱接待,記載得非常清晰。

即便在「文革」那段特殊時期,盧鶴紱仍堅持科研。從1970年至1985年,他留下大量的中、英文科研筆記。他的日記和一般人不一樣,分成「紅」和「專」兩類,「紅」是記錄日常生活,「專」則記錄專業內容。原來,他怕科研日記被人看到,如果有人要抓到什麼小辮子,他就說「我是按照又紅又專」的要求記日記。

如果留在美國肯定能獲諾獎

盧鶴紱在國際物理界地位卓著,他離開美國後,與他同一研究課題的兩名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也是為什麼上世紀8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巴丁在上海科學會堂作報告時會說:「如果盧鶴紱當年留在美國的話,肯定會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對此,盧鶴紱卻十分淡然,他終極一生,都致力於研究,淡泊名利。1954年,盧鶴紱回到闊別了19年的北京大學,在新辦的保密機構物理研究室,開設了核物理和加速器課程,培養新中國第一代核物理人才。在我國11名兩彈元勛之中,就有7名曾在北大學習和工作過。

1979年,盧鶴紱被美國斯瓦斯莫爾大學聘為訪問教授。1979年~1981年間,盧鶴紱赴美講學,美國的大學總計給予他個人5000美元的報酬。1981年在國內,萬元戶都是很讓人羨慕的,但盧先生回國後卻決定將5000美元上交教育部。他在日記記下交錢的理由:「我在美國,國家仍舊給我工資,我這筆錢不應該拿,因為我拿工資了,另外的收入應該交給國家。」

盧鶴紱教授於1997年逝世,享年83歲。這一年,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第一浸信學校的校園裡,豎起了一座盧鶴紱的雕像,該校的實驗室也被命名為「盧鶴紱實驗室」,這是美國人在他們的土地上,第一次為一位中國科學家豎立雕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明十三陵里的「地下鬥爭」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