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記者追憶:王繼才領我走一趟島上巡邏路

記者追憶:王繼才領我走一趟島上巡邏路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7月下旬,我登上開山島採訪全國「時代楷模」、民兵守島英雄王繼才。7月27日,噩耗傳來,王繼才在執勤期間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8歲。沒想到,我與他的第一面,便成了永別。至今,那天採訪的情景仍像剛剛發生一樣清晰,以至於我遲遲不願相信,那天領著我走了一趟島上巡邏路、坐在床頭給我講述守島故事的王繼才,已經永遠離開了人世。

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記者在開山島與王繼才合影。王中權攝

——追憶採訪王繼才的日子

中國國防報記者 單慧粉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也許只有一面之緣。

7月下旬,我登上開山島採訪全國「時代楷模」、民兵守島英雄王繼才。7月27日,噩耗傳來,王繼才在執勤期間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8歲。沒想到,我與他的第一面,便成了永別。

至今,那天採訪的情景仍像剛剛發生一樣清晰,以至於我遲遲不願相信,那天領著我走了一趟島上巡邏路、坐在床頭給我講述守島故事的王繼才,已經永遠離開了人世。

「你得上」,父輩的一句囑託,讓他選擇了以島為家

「嗚……」伴隨著遠處陣陣汽笛聲,這天上午9時,我和灌雲縣人武部一行人從燕尾港出發乘船前往開山島。

經過近50分鐘的航行,茫茫黃海,開山島的碼頭出現在視野里。遠遠地,王繼才站在碼頭上向我們招手,身旁的兩隻小狗跳著叫著迎接客人。

皮膚黝黑,身著一身筆挺的民兵常服,一雙大手蒼勁有力,這是王繼才給我的第一印象。在王繼才的帶領下,我們沿著島中央的一條長長的台階拾級而上。依山而建的營房層層疊疊,小島像極了「海上布達拉宮」,這也使它多了分神聖感。開山島素有「石多泥土少」之稱,島邊都是陡峭的石壁,路並不好走。

時值三伏,天氣異常悶熱。不一會兒,我們的衣衫已經被汗水浸透。

王繼才解釋:「夏天島上溫度一般比陸地高5℃。」

當日,灌雲的氣溫是38℃!

這與想像中碧海藍天、舒適愜意的海島生活有著天壤之別。我不由發問:「總這樣嗎?長期生活在島上,受得了嗎?」

王繼才笑了笑:「習慣了。」

「這是苦楝樹,這是爬山虎,這是桃樹,這是洋芋頭……」王繼才一邊走一邊介紹島上的一草一木,「前兩天颱風過境,島上還沒來得及收拾,你們別見怪哈!」循著他的目光,不遠處是幾棵被攔腰刮斷的大樹,部分營房的房頂也被掀了大半……

「還好,損失不大!」王繼才語調平靜。在王繼才的生活里,颱風光臨屬於家常便飯。他告訴記者,過去,開山島由海防部隊駐守。1985年部隊撤出後,成立民兵哨所。當時島上無電無淡水無居民,除了幾排空蕩蕩的營房便只剩下肆虐的海風,連飛鳥都不肯光顧。灌雲縣人武部曾先後派出10多個民兵守島,可最長的只待了13天。直到1986年7月,26歲的王繼才上了島。

「小島條件這麼苦,別人都不守,你為什麼要守?」這是一個被無數人問過的問題,可每一個登上小島、看到周圍環境的人,還是會情不自禁地發問。王繼才想都沒想就回答:「我的父親1942年入黨,我的舅舅曾參加過解放戰爭。他們曾對我說,『我們這代人用生命打了江山,你們這代人要守住領土。如果國防需要你出力,你得上!』」

「你得上」,簡簡單單3個字,王繼才一家付出的是32年的歲月:王繼才瞞著家人上島48天後,妻子王仕花追隨他也上了島,從此,荒島成了他們的家。為建好這個家,夫妻倆求往來的船隻一包一包從陸地上運來泥土,鑿開石頭栽花種樹,頭兩年一無所獲,直到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樹種子撒下去,終於長出一棵小苗。如今,島上的苦楝樹已經有碗口粗。

「民兵也是兵」,他在堅守中履行兵的職責

「平時吃的糧食從哪來?喝水用電有保證嗎?」我拋出一連串問題。

其實上島前,人武部領導就介紹過,王繼才夫妻倆上島之初條件艱苦:一盞煤油燈、一個煤炭爐、一台收音機就是全部家當;遇有颱風,船隻停航,小島就會出現斷糧斷水等情況。有一次,颱風一連颳了17天,島上的糧食吃完了,夫妻倆就把背包帶拴在腰間,頂著狂風在礁石上撿海螺充饑。就這樣撐了3天,才等到送給養的船隻……

然而,對於守島的苦澀,王繼才自己卻不願多說,他解釋:「民兵也是兵,當然要履行兵的職責,那些苦不算什麼。」他更津津樂道的是這些年島上生活的變化:「條件比前些年好多了。縣裡和人武部派專人給我們送給養,還有了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機,能看電視能打電話能吹空調。」他帶著我參觀了卧室,還指著電視機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就是這島上條件差、費電器,電視機總是壞,縣裡3年給換過3次了……」

卧室外不遠處是由舊營房改建而成的青少年實踐基地,裡面擺放著王繼才夫婦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夫妻倆上島之初使用的煤油燈、馬燈、水壺、對講機、手電筒等老物件。王繼才徑直走到一面整齊疊放的五星紅旗前,自豪地介紹:「看!這可是曾經在天安門廣場飄揚過的國旗!2012年元旦,天安門國旗班的戰士專門從北京送來的!天安門的國旗飄揚在開山島,多大的榮譽和責任呀。每天看著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這些年的苦呀、痛呀都值了!」

斜倚著展櫃,王繼才悄悄抬起左腿磨蹭右腿,被我發現後不好意思地解釋:「癢,一會兒就好!」原來,常年堅守在高鹽高濕的海島上,王繼才和王仕花都患上風濕性關節炎和嚴重濕疹。這兩天,王仕花就是因腿疾複發被大女兒接到島外醫院住院治療去了。王繼才撩起褲腿,雖然已有心理準備,我還是被嚇了一跳——滿腿都是因抓撓形成的道道疤痕,新傷摞著舊傷。

「這麼嚴重啊!沒有辦法醫治嗎?」「醫生說這是由於海島過於潮濕造成的,離開小島才能根治。我想,過幾年再說吧……」

島上最高處的燈塔,依然熠熠生輝,照耀著小島

採訪中,王繼才激動地向我回憶起那難忘的一天。2015年2月11日,軍民迎新春茶話會在北京舉行,習主席在茶話會前親切會見全國雙擁模範代表。座談時,王繼才就坐在習主席身邊。他說:「習主席非常平易近人,問了我子女的情況、開山島的情況,告訴我有困難就向組織反映。他還拍著我肩膀說守島辛苦了,祝我們全家新年快樂。我說,『請主席放心,我一定把開山島守好!』」

「把開山島守好」,一諾千金!這不僅意味著他要面對嚴冬酷暑、颱風暴雨的惡劣自然條件,還意味著他要承受拋親別友、獨處一域的孤寂,甚至還有竄上海島不法分子的誘惑和威脅。

王繼才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不少偷渡者想把開山島當作中轉站,走私者也想在島上囤積物資。曾經,有一個「蛇頭」找到他,希望用10萬塊錢討個「方便」。「我是民兵,哪能幹這種事!」王繼才毫不猶豫地向人武部和邊防部門報告了情況,並協助警方抓獲了這名「蛇頭」。

還有一次,一名不法分子借著旅遊開發的名義,想在島上辦色情場所,並以王繼才年僅10歲兒子的生命為威脅。「我是民兵,只要我在這個島,休想在這裡干違法亂紀的勾當!」不法分子氣急敗壞,帶人把王繼才毒打一頓,並放火燒毀了哨所值班室,王繼才多年積攢的文件資料全都化為灰燼。所幸,當地公安機關和武裝部門及時趕來,將其繩之以法。

談到這些時,王繼才話語間充滿自豪和堅定。但沒有想到的是,我成了最後一個聽他講這些故事的人。我倆雖是初次見面,卻像是忘年老友,王繼才向我暢談心路歷程和一顆報國心,他說:「守島就是守家,我只是做了最平凡的事。」

「你看,這裡高47.8米,是島上的最高點。」在後山的小操場上,王繼才曾指著國旗杆旁邊的燈塔對我說。

如今,這最高處的燈塔依然熠熠生輝,照耀著這座小島、這片海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