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紫光集團趙偉國:十年後中國集成電路在全球會有一席之地

紫光集團趙偉國:十年後中國集成電路在全球會有一席之地

「我估計再有5年,中國集成電路基本上能把腳跟站穩了,2028年到2030年左右,中國集成電路在全世界會有一席之地。」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2018年中國晶元發展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紫光集團趙偉國:十年後中國集成電路在全球會有一席之地

縱觀當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依然面臨著基礎薄弱、惡性競爭以及國外嚴防死守的挑戰,不過隨著5G時代的到來,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尤其是近年來移動晶元、物聯網晶元等領域發展迅速。

趙偉國表示,「在這樣的兩個大的背景下,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機遇有,但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IC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作為以移動晶元為主的大型通訊晶元製造商,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展銳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其業務範圍也遍布世界各地。除了中國以外,紫光展銳在印度、非洲、南美等地均有布局,其中印度市場佔有率約為40%,且晶元產品也正在向高端市場邁進。

紫光集團趙偉國:十年後中國集成電路在全球會有一席之地

事實上,當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行業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都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對中國最熱門行業互聯網的關注。而近期中美貿易戰,更是讓集成電路成為中國上下都關注的領域。

至於挑戰方面,中國集成電路正面臨來自外部和內部環境的兩大挑戰。對外,中國不僅要應對中美關係的變化,還要承受來自歐美國家IC領先水平的壓力;對內,則面臨著中國集成電路領域大部分都處於低水平、基礎薄弱的瓶頸。

「因為資本規模以及市場熱度,我們90%以上的晶元設計公司都是不賺錢的,都是你做一點我也做一點,你幹什麼我也幹什麼。」趙偉國說,這反映了在資本的熱捧下,中國企業正在扎堆進入集成電路領域。

挑戰再大也得發展

趙偉國在論壇上提供的一組數據是,2017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值約為4100多億美元,今年約為4500億美元至4700億美元,而今年中國集成電路的進口額預計將在2800億美元到2900億美元,這其中尤以存儲產業為主。去年,全球主流存儲產值約為1280億美元,今年可能會達到1500億美元到1700億美元。

反觀中國,儘管國內的存儲公司也在積極布局,但在整個存儲領域還處於「邊角」地位,僅佔市場3%-5%的市佔率。而在主流存儲領域,在去年年底紫光集團研發出3D NAND晶元之前,中國還處於空白,而2018年,紫光集團已經開始進行小規模的量產。

總體而言,從紫光集團近五年進入集成電路領域的經驗來看,儘管在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很難,道路也非常艱辛,但只要努力去做依然會有所作為。

趙偉國預測,「再有5年,中國集成電路基本上能把腳跟站穩了,2023年左右,能比今天強一點,到2028年到2030年左右,中國集成電路在全世界會有一席之地,即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有其一。」

備註:以上內容為集邦諮詢TrendForce原創,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歡迎轉發或分享,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言取得授權。

圖片聲明: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半導體觀察 的精彩文章:

集成電路裝備:十年生死競速
紫光國微:DRAM設計已具備世界主流設計水平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