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趣頭條上市:不做資訊界拼多多,要做下沉市場的今日頭條?

趣頭條上市:不做資訊界拼多多,要做下沉市場的今日頭條?



撰寫|數娛君







美國時間9月14日,移動內容聚合第一股趣頭條正式在納斯達克登陸,順利完成搶灘,交易代碼為「QTT」。




上市之前,趣頭條將首次公開募股發行價確定為7美元/ADS,不含綠鞋發行12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融資額為8400萬美元。




9月14日上市之後,趣頭條首日開盤價為9.1美元,開盤大漲30%,盤中漲幅超過100%。




鑒於目前嚴峻的資本市場環境以及中概股普遍面臨的巨大挑戰,選擇此時上市的趣頭條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拋開大環境不說,目前趣頭條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嚴峻環境下為自己打造出更為長遠的投資價值?




從2016年6月正式上線到如今兩年多的時間,圍繞著趣頭條的光環時常出現,「上線一年打入資訊類APPTop5」、「騰訊領投」,如今最新的數據顯示,8月份趣頭條APP的累計裝機量達1.81億,月活用戶達6220萬,躍居內容聚合領域第二名,僅次於今日頭條。







但伴隨著光環而來的,還有快速發展之下的爭議。針對下沉市場的內容定位給其帶來了「資訊拼多多」之名,邀請好友的擴張模式在快速獲客的同時也受到質疑,不夠高端的廣告也備受爭議。




但上市之後的趣頭條顯然明確了自己的方向,目前其已獲澎湃新聞的戰略投資,看起來是要加強內容建設,而泛娛樂平台的最終定位,也將使趣頭條在未來發展出更多元的盈利模式。誰能說,如今的「資訊界拼多多」沒可能發展成下沉市場的今日頭條呢?




下沉市場,是蜜餞還是砒霜?





在趣頭條出現的2016年,新聞資訊類市場已經不乏頭部玩家了,今日頭條、騰訊的天天快報、一點資訊、UC頭條等,內容分發平台基本格局已定,但趣頭條依然單槍匹馬在巨頭扎堆中殺出了自己的一條血路。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6月趣頭條上線後,6、7、8前三個月的月活躍用戶均值為170萬,2017年Q3月活均值達1600萬,同比增長841%,2018年Q2月活均值為3210萬,最新數據則顯示,短短兩個月之後的8月份,趣頭條的月活用戶已經躍升為6220萬,在內容分發領域僅次於今日頭條。




能夠快速趕超大量對手,首先靠的是對玩家稀少卻潛力巨大的市場的精準切入。



「雖然2016年做資訊類APP起步有點晚,但通過專註下沉市場,藉助微信爆發紅利,更多的用戶開始接觸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這也成為了趣頭條最初的核心用戶。」趣頭條創始人兼董事長譚思亮曾向媒體如是表示。




三四線城市為代表的下沉市場正是趣頭條上線之初便盯緊的用戶群體。這個市場里TOP級別的平台滲透率不高,這正是趣頭條的機會。







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移動端用戶達到4.96億,佔總移動用戶的比例為51.1%。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移動用戶增長將遠超一二線城市,預計在2020年達到5.99億;而在移動設備的數量上,一二線市場平均每人1.3台移動設備,下沉市場則人均0.5台,這些都意味著未來下沉市場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但奮力耕耘下沉市場的後果,一定程度也帶來了趣頭條對主流優質新聞資訊的偏離,「資訊界拼多多」的名頭也由此而來。




實際上,相比一二線主流市場,下沉市場的用戶基數更為龐大,但市面上大多數內容分發平台皆服務於一二線城市用戶,下沉市場用戶的相關線上資訊和娛樂等需求卻無法滿足,趣頭條的出現正是為了契合這部分觀眾的需求,這也正是趣頭條能夠利用差異化內容打出一片天的關鍵因素。




但在後期成長階段,對於內容的管控則勢必越來越有必要。目前趣頭條已經建立了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在智能演算法推薦的基礎上,還有近600人的人工審核團隊,對平台所有內容進行層層篩選,過濾高危、低質、重複等不合規內容,致力於傳播正向內容。




目前趣頭條已與國內超過200家專業媒體機構達成合作,有超23萬家自媒體入駐趣頭條自媒體平台,為用戶提供海量內容。




所以,與其說趣頭條是資訊界的拼多多,不如說它是下沉市場里的今日頭條。





騰訊領投,趣頭條的狙擊之戰





外界注意到趣頭條這匹黑馬的時間是在2017年上半年。彼時趣頭條剛在當年3月份完成了2.0版本的升級,等到6月份上線一周年之際,已經沖入了OPPO應用商店排行第4、Vivo應用商店排行第5,App Store 資訊類排行免費應用中一度排行NO.4。







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不斷增長的營收。趣頭條招股書顯示,2016年其運營半年營收5795萬元,2017年營收為5.17億元,同比增長近9倍,如今2018上半年,營收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為7.178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的1.1億元實現5倍以上的增長。




亮眼的業績自然也吸引到了投資方的關注。趣頭條於2017年下半年獲得成為資本、紅點創投、華人文化的4200萬美元A輪融資;2018年上半年完成超過2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小米及其他財務投資者跟投,B輪投後估值超過18億美元;最新的一筆融資發生在今年8月,趣頭條引入包括人民網旗下基金在內的戰略投資者,投資額約6000萬美元。




騰訊的領投,被市場解讀為是對今日頭條的狙擊,那麼,為什麼會是趣頭條?




易觀數據顯示,2018年7月,趣頭條APP日活用戶滲透率(即趣頭條日活/全市場移動設備日活)達到4.2%,在移動內容聚合領域僅次於今日頭條,且日活用戶平均每日使用時長55.6分鐘,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獨特的積分運營機制,以及該機制帶來的社交關係傳播下好友推薦的分裂式傳播模式,使得趣頭條在短期內匯聚了大量用戶,並具有強大的品牌粘性,數據顯示,相較於其他資訊聚合類平台30%左右的用戶登錄率,趣頭條的用戶登錄率高達95%。




在趣頭條上,只是簡單的註冊便可獲得積分獎勵,用戶簽到、答題、閱讀以及連續閱讀,都有相應的積分獎勵,同時邀請好友贏積分的方式更是簡單直接地促進了趣頭條用戶的增長。




在營收增長的同時,虧損也在加大。趣頭條招股書顯示,2016年虧損額為1086.2萬元,2017年凈虧損增長到9476萬元,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在用戶大增的同時凈虧損也提升至5.14億元。





上市後趣頭條的重任








持續虧損的背後是趣頭條為自己在激烈競爭中殺出的一條血路。




正如譚思亮此前所言,「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用補貼發錢建立競爭壁壘,在打車軟體、外賣等市場已經被證明過是行之有效的。當你發現一個足夠大的市場,應該迅速獲取用戶,佔領市場,建立行業壁壘。」




而在快速成為行業里有話語權的玩家之後,趣頭條也開始思考平台上內容質量的提升以及盈利模式單一的兩大短板。




目前趣頭條已獲得澎湃新聞的戰略投資,雙方將建立深度合作機制、打通內部溝通渠道,在內容、品牌、流量、數據、技術、內控等方面構建互為優先、互惠共贏的深度戰略合作模式。結合此前人民網旗下基金的入股,可以看出趣頭條正在努力強化和提昇平台內容。




而在盈利模式上,趣頭條過於依賴廣告收入。去年上半年,趣頭條的廣告收入佔比高達99.03%,今年上半年廣告收入為6.70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達到93.3%。




此前趣頭條的招股書顯示,IPO募集到的資金除了用於技術開發及營銷推廣外,還將持續拓展和增強平台內容。除現有的資訊及視頻外,未來還將推出小遊戲、小說、漫畫等輕娛樂內容,持續完善內容生態系統。




這種打法也正是目前移動內容類平台普遍採用的商業路徑,未來是否能走順,仍然取決於自身反應速度、執行力以及團隊協同力。




從宏觀層面來看,移動資訊平台的發展一直處於上升期,日前根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今日頭條的最新估值最高或可達750億美元,而該平台在2016年底的估值為110億美元,兩年上漲近7倍。這一路走高的估值似乎也給趣頭條未來發展提供了想像空間。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娛夢工廠 的精彩文章:

《故事王》第二季「燒腦」回歸,B站自製綜藝有哪些獨特看點?
二季報看網易,遊戲依然是未來兩年業績成敗關鍵

TAG:數娛夢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