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能化,是中國製造破局突圍的關鍵一招

智能化,是中國製造破局突圍的關鍵一招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崔爽

「2010年起,我國就是製造業第一大國,但我國製造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創新能力依然薄弱,高端供給明顯不足,產業總體上屬於價值鏈的中低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9月18日召開的2018中國製造業創新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強調。

與會者普遍認為,面對這種局面,智能化是中國製造破局突圍的關鍵一招。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回憶,20年前建新工廠時自動化設備比較貴,需要計算和人工相比效率如何,如今這個問題在大部分工業領域已經不復存在。智能製造的能力非常重要,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縮短產品設計周期,「一次把事情做對」。

對此,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院長盧山表示:「企業的智能升級不僅能解決生產一線勞動力短缺和人力成本高升的問題,更能從根本上提高製造業的質量、效率和企業競爭力。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企業生產線、車間、工廠的智能升級將成為推進智能製造的一個主要戰場。」他認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家是創新的主帥,專家是創新的主力,政府是創新環境的主責。」尤其是對企業家作用的強調,盧山表示這不是呼喚喬布斯或馬斯克似的強人,而是希望企業家做好優秀人才的整合和組織,企業的創新是群體的創新,需要產學研用的緊密協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我們有8萬多員工,其中12000多是研發人員。空調產業提效一倍,衍生出數控機床、智能裝備、模具等產業。」這兩年因為做晶元又成「網紅」,董明珠對此表示,「明年這個時候,我們的空調會用上自己的晶元」,堅持創新就永遠在藍海。

國家製造強國戰略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周濟表示,智能製造在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從數字化、網路化到智能化順序發展。我國應發揮後發優勢,走一條三化並行推進的智能製造創新之路。周濟表示,到2035年,一方面要湧現出一大批先進的智能產品,如智能家電、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玩具等,為更加美好的生活服務;另一方面,要著重推進重點領域重大裝備的智能升級,如信息製造裝備、航天航空裝備、船舶和海洋裝備、醫療和農業裝備等,特別是要大力發展如智能機器人、智能機床等智能製造裝備。

苗圩表示,近年來,我國智能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等關鍵產品和裝備不斷創新突破,製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在不斷深化,新模式新業態快速湧現。他強調,創新無止境,永遠在路上,「推進位造業創新發展,應注重以新理念新思路強化製造業創新體系建設,促進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製造業多層次人才隊伍,營造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

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指導,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會上發布了「中國製造業創新指數」,並舉行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部省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合作簽約儀式。會上成立了「中國製造業創新聯盟」,聯盟以服務製造業創新為宗旨,定位於推進國內製造業創新生態體系建設。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利國利民利生態,防治面積卻不到10%,生物農藥何時擺脫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