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越罵越貴!收視造假是如何一路「升級」

越罵越貴!收視造假是如何一路「升級」




9月15日,導演郭靖宇在微博發布一則演講,

曝光了其執導的新劇《娘道》被暗示「買收視」的行業黑幕

,將屢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的收視率造假問題再次推向了大眾視野。






輿論發酵後,新浪娛樂撥通郭靖宇的電話,他卻抱歉表示:「

我都已經說了,再接受採訪就像炒作了。

」隨之掛掉了電話。而接下來,許多業內人士亦對此事三緘其口,即便是郭靖宇提到的尤小剛導演、出現在熱門轉發中的王長田,也表示不再多說。這不免讓人擔心,此次的輿論又將像以往的每次聲浪一般,再無下文。所幸的是,這次好像有所不同。







郭靖宇發聲次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官網發布《總局就收視率問題開展調查》,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將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可以說,這一次的公開舉報,比以往任何一次引發的風波都更大,主管部門對事件的反應最迅捷、表態最嚴厲。但是,這樣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事不止一次,過去,中國電視行業曾三度掀起收視率打假浪潮:




2010年,《人民日報》連發三篇深度報道,揭露了收視率樣本戶被收買的事實

2012年8月,製作人王建鋒向媒體曝光新疆某調查機構涉嫌收視率造假

2015年,浙江衛視電視劇《美人私房菜》因收視率過低被撤,再度引發收視率造假問題的大討論

。長期以來,新浪娛樂對收視率造假新聞都進行了跟蹤報道,也遺憾地看到,這些聲音都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與政府的批判聲相對應的,不是行業的真實整肅,反而是造假價格的直線上升——一組直觀的數字是,

2012

年王建鋒舉報時,每集的造假價格為

3000-

7000

元不等;

2015

年《美人私房菜》事件之時,這個數字飆升到了

30-50

一集;而在郭靖宇曝出的《娘道》被暗示買收視率現狀中,一集的造假價格已經達到了

90




為什麼毒瘤越禁越大?為什麼利益鏈越來越緊密?為什麼過去身先士卒之人,隱退江湖? 


     


今天,我們又站在了媒體和政府大聲疾呼的風暴眼內。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收視造價的毒瘤如何越禁越大。



收視率造假1.0:2009-2012年




收買樣本戶、篡改數據  造假方式被扒皮




劃重點:早在2010年前後,電視收視率造假就曾被公開處罰,情節較嚴重的涉事人員還被判刑,負責數據提供的索福瑞直面質疑,表示將自查。同期發生的,還有尼爾森退出中國市場。彼時收視率造假的方法就已經被媒體和業內人士揭露,許多人大聲疾呼,希望儘早剷除毒瘤,但卻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曾從事影視製作10年的業內人士陳孚(化名)對新浪娛樂回憶,

2009年是收視率數據的分水嶺

。「十年前,我向美國公司做數據報告的時候,就已經不用央視索福瑞的數據。當時有兩個做收視率調查非常有名的公司,一個是叫AC尼爾森,一個是央視索福瑞。」 




2009年2月,AC尼爾森正式退出中國。許多媒體在報道中援引了其CEO斯蒂夫·施密特2006年的訪談內容,對於中國,他大嘆「這個市場太複雜了」。




2009年年初,東部沿海兩個省會城市的開機率異動,引發業內關注。同年,西安曝光一例收買樣本戶達到收視率造假的案例,一名索福瑞技術維護人員王某,涉嫌與西安電視台李某、電視短劇製作人張某等人收買樣本戶,被西安市檢察院起訴,王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王某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張某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109.5萬元,且互負連帶責任。






2010年4月,廣電總局的機關刊物《中國廣播影視》在《電視收視測量新變》中指出,某衛視因為收視表現異常在上海地區被查戶,上海東方傳媒發函給索福瑞,後者自查發現,6個樣本戶的確受到了賄賂,很快取消了這些被「污染」的樣本戶;同時,有不止一家在全國排名靠前的衛視,從2009年10月至次年4月在上海無規律,多時段零收視。







當年,《人民日報》連發四篇深度報道,揭露了收視率樣本戶被收買的事實,引起了很大反響。隨後全國多家媒體跟進報道,其收買樣本戶、竊取信息和篡改數據等作弊方法被曝光。







收買樣本戶之前先要尋找到他們,這並不是難事。有的人僱傭私家偵探公司尾隨調查公司工作人員,從而獲得樣本戶住址;或者在住宅小區張貼廣告,又或是假意扮成活動推廣,尋找樣本戶;或者收買賄賂索福瑞工作人員,獲取樣本戶信息;



此前,還有人通過關係從電信內部拿到索福瑞的電話清單,並監聽公司電話,以此獲取樣本戶信息;又或是干擾數據回傳線路,竊取測量儀傳回的信息及樣本戶的電話。隨後,索福瑞通過內部電話交換系統屏蔽了所有通話的電話號碼,並把電話線路回傳數據從語音信息更改為沒有語音功能的GPRS數據回傳。




某電視台工作人員透露,索福瑞的樣本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更新,但是不外乎是一些老式小區。收買樣本戶的方式,無非是給對方送大米、食用油等,讓對方長期鎖定目標頻道。此前,北京的樣本戶是500戶,每買通5家,就意味著搞定了收視率的1個百分點。這樣原始的方法,如今仍在使用,如果在新浪微博搜索網友爆料,會發現仍有在小區尋找樣本戶的告示和攤點。




至於更為隱秘的篡改數據,早前東方衛視副總監徐向東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收買樣本戶』是造收視率的手段當中最低級的,還算是複雜的,它也是低成本的。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直接篡改(數據)」




2010年7月,央視索福瑞召開說明會。



他們面對的第一個質疑是在中國市場上的獨家壟斷。央視索福瑞(CSM)由央視與法國媒介研究機構TNS共同組建。2008年後,TNS被WPP收購。WPP是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之一,旗下的廣告公司及媒介集團掌握著一大批廣告客戶的投放和策略。也就是說,

代理著中國內地電視台大量廣告投放的機構,是中國唯一一家收視率調查機構的股東。




在這個問題面前,時任索福瑞總經理的王蘭柱稱收視率調查是一個準入門檻很低的行業,而收視率基於統計學,不是絕對的自然科學,所以被質疑很正常。




至於樣本戶被泄露,王蘭柱當時列出了四種干擾手段,表示公司已經採取多項措施規避,將情況彙報給了主管部門,並將部分事件移交司法機關。







在揭露報道和各種表態之後,事情依舊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 此後的幾波浪潮中,索福瑞顯性或隱性地處在漩渦中心,而製片公司、電視台與收視率賣家之間的關係則越發複雜。時至今日,索福瑞的官網上都掛著一條文章的鏈接,標題是《為什麼大多數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使用一家收視率調查公司的數據?》







2012年5月,王蘭柱辭任央視索福瑞總經理一職,轉而投身教育行業。同年6月,他在與微博網友討論收視問題時,於留言中表示:「

當今圍繞收視率產生的亂象已影響到了廣電、廣告行業的健康發展;收視率的問題已不只是索福瑞的問題,電視、廣告、製作機構、廣電、宣傳部門都是解決問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問題不解決,中國電視不會發展。







收視率造假2.0:2012年

 




實名舉報人虧損2億退出影視圈 




劃重點:2012年是收視率打假史上值得單拎出來的年份,出品人王建鋒首次把電視台、造假賣家的利益鏈公之於眾,這條黑色產業的操縱能力已經到了相當可怕的地步,造假金額已經系統化地與收視率掛鉤,達到了3000-7000元一集。然而那時的電視台就已經與賣家沆瀣一氣,與利益共同體對抗的王建鋒,不僅沒有撼動盤根錯節的利益大樹,還因此損失2億,不再從事影視製作。




在與收視率造假的戰鬥里,有一位比郭靖宇更早公開舉報的馬前卒。




2012年8月3日,中視豐德影視版權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建鋒

整理出十餘頁證據,向新浪娛樂獨家曝光收視造假黑幕。6月中旬,一家名為「烏魯木齊海視盛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電視研究機構」以合作推廣名義,遊說其以推廣費換新劇《大祠堂》的收視率,「

一部電視連續劇,想要達到0.8%收視率,推廣費用為每集3000元;如果達1.0%,每集4000元;1.2%為5000元、7000元封頂……每年投入5000萬可做到全國前十強。




為了向王建鋒證明確實有操縱收視率的能力,海視盛通將6月17日西寧地區,《大祠堂》收視率從前一天0.07%升至1.39%,躍居西寧地區收視率榜首。6月21日《大祠堂》在新疆地區收視率從前一天0.11%,推升到1.14%,由此該劇衝進新疆衛視同時段的前十名。


       


王建鋒選擇向央視索福瑞舉報,對方派了兩位技術人員到王建鋒公司調查,但當他們看完證據之後,只說了一句「回去查看,等通知」,便再無迴音。







後來他轉而向媒體曝光此事。報道發出後,央視索福瑞分別在8月4日和6日在官網連發兩則聲明,否認造假。







「他那個犯罪還沒有開始實施,他只是發了一個合同,說我要多少錢,可以讓你做到什麼程度。」新浪娛樂近日再度聯繫到王建鋒,他向我們解釋了當年沒有訴諸法律的原因。




王建鋒的爆料雖然引發了眾多主流媒體跟進報道,但在業內並沒有獲得太多響應:「製作公司的人不會響應的,因為都怕影響自己跟電視台的關係,那時候大家還能活下去,因為儘管有收入造假,金額還是比較小,好多公司覺得還承擔得了。另外,對於電視台來說,當時只是為了廣告收入,跟購片的價格之間的聯繫不是特別大。」




廣告一直是電視台收入的重要來源,每年數以千億計的資金通過4A廣告公司進入電視媒體的口袋,收視率就成為了通用貨幣。在王建鋒看來,收視賣家實質上是與相應電視台同體系的公司,「

不是同體系的你根本接不到那個活。





當年,新浪娛樂對王建鋒舉報收視率造假事件進行了深度調查。走訪中,多數從業人員對收視率數據問題被污染都心中有數。但在當時的「唯收視率」論調下只能屈服於現狀。製作方依靠收視率拿尾款,

收視率不好或遭遇中途停播,那製片方的投入回報率連3成都達不到

。電視台各個欄目組的績效直接和收視率掛鉤,在節目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一檔節目的收視率墊底整個班底都面臨無飯可吃的窘境。




在對收視率造假並非那麼諱莫如深的年代,我們就已經預見到:「如果此問題放任不管越演越烈,在市場競爭的重壓下,我們的整個電視環境都將遭到破壞,這對行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但事情仍是再無下文,而

舉報人王建鋒則與新疆衛視終止合同,並承擔了違約責任,賠給新疆衛視2億




據《人民日報》報道,王建鋒公開舉報的那一年,國家廣電總局曾出台指導意見,規定在電視台的電視節目綜合評價體系中,觀眾滿意度、專家評分等因素也應成為電視節目綜合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

收視率權重應為40%左右




「但事實上,在具體的操作中,由於觀眾滿意度、專家評分等因素難以實現有效量化,與廣告收入之間的互動不敏感,因而一直被置於不冷不熱的境地,有的電視台草草評估用以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有的則乾脆棄之不理。」2014年,《人民日報》記者在《讓收視率走出「羅生門」》一文中如此分析。




收視率造假3.0:2013-2016年




多方呼籲但仍未有實質監管




劃重點:四五年前開始,收視率造假從個別現象,成為業內「行規」,有人在預算中就計入造假成本,有人把請演員和做宣傳的錢省下來做假數據,每集造假價飆升至30-50萬,行業已然畸形。呼籲整治的聲音終於換來了「國標」準則、自律公約,可只要造假利益鏈存在,自律就只是空談。




郭靖宇公開演講後,編劇汪海林也向新浪娛樂回憶,收視率造假存在多年,但「全面淪陷」成為行規,是從四五年前開始的,「大量資本化之後,尤其以江浙一帶南方的那些公司為主,發現其實不用在戲上面下力氣,只要直接買收視率。這五年來,我們的電視劇創作質量明顯在下降,就是因為排在前面的是用錢買排名,而且會這麼做的公司,它會越做越大,你看這些年走勢比較好的電視劇公司就是這樣佔了主流,它們把認真做戲的公司洗牌洗出去了。」




這些年,汪海林和很多同行曾經向主管部門反映過,「電視劇的主管部門沒有執法權,他們機構級別也不夠,你告訴它,它怎麼查?它除了審查電視劇的內容以外,沒有別的權力。」




2013年9月,

湖南衛視熱播劇《璀璨人生》在上海地區9月2日收視率幾乎為零

,疑似因其他衛視買收視而受影響。







2014年3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實施了《電視收視率調查準則》,

將收視率調查準則從行業標準上升到了國家標準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國標」與此前的「行標」並無太大區別,儘管準則中提到了希望收視率調查機構能夠被第三方審核,但並未明確誰來擔任第三方審核機構;同時,《準則》還建立了舉報制度,由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接受舉報並履行核查,但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只是行業組織,並非國家行政機構或權力機構,恐難實現監察職能。







2015年,光線傳媒退齣電視節目市場。這次郭靖宇微博揭露黑幕之後,王長田再度提起當年因不願參與收視造假而帶來的重創:「當時多檔節目在央視等播出,二三百人賴以生存,停播所有節目之痛苦記憶猶新;停播至今又已三年另九個月,其間業界呼籲吶喊不絕於耳,惡況卻愈演愈烈無人倖免,據測算利益集團非法收入每年有幾十億之巨。有關部門不治之由屢屢傳出:無法律法規可依、抓不到證據、缺乏權力手段、掀開蓋子恐傷害電視行業、市場行為政府不便干預、利益集團太大扳不動、不影響意識形態大局等等。此次民間想決一死戰,有關部門什麼態度?」







2015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張澤群、政協委員歐陽常林與張國立先後向收視率造假開炮,再度引起輿論關注。







2015年8月,由總局電視劇司倡議,中央電視台和多家省級電視台發起,全國省級及以上電視台共同簽署了

《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

(以下簡稱「自律公約」)。




在自律公約公布前夕,新浪娛樂曾對收視率造假進一步深入報道,當時收視率造假生意已經火爆到需要提前三個月預約,部分劇作把一線大咖換成二線演員,或是省下宣傳經費,就是為了拿去做數據。相較於2.0時代,當時的調查暴露出收視率造假已再度「升級」,

電視台和造假方已經公開勾結,形成固定的利益共同體,站在了製片方的對面,成為了壟斷行業的黑勢力







2015年10月26日,郭靖宇執導的《大秧歌》在天津、江蘇衛視開播,分城數據顯示,

天津衛視在三亞的收視率比前一天下降了109倍

江蘇衛視在部分城市的收視數據為零

。 當年接受媒體採訪時,郭靖宇直言在《大秧歌》開播前的三個月就曾經遭人威脅「

不買收視率絕對進不了前十

」。為此,郭靖宇曾在微博直接向央視索福瑞和主管部門喊話,要求前者出來解釋,請求後者「為我們做主」。







那一仗之後,郭靖宇曾對媒體說,他相信「大家一定就知道收視率里的問題了,相關領導一定也會看到這個不正常,司法部門也一定會介入調查。他們(黑手)這是犯罪,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2016年6月6日,廣電總局將自律公約全文公布。強調「

自本公約發布之日起,在電視劇購銷合同中不簽訂以收視率和以收視率排名定價、議價的條款。







2016年12月,浙江衛視《美人私房菜》因收視率過低被撤,再度引發業內關於收視率造假的討論。







幾天之後,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聲明指出:

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

以全國排行前20家衛視頻道每年播出13000集電視劇計,全年有40多億人民幣被非法竊取。發布會上,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決定,

將聯合全國電視劇製作行業,簽署自律公約,並授權法務委員會調查取證,向司法部門報案







從準則到公約,這一階段與收視率造假的鬥爭,

都在強調行業自律




前述業內人士陳孚對新浪娛樂分析,當虛假收視率已經成為明面上的規則時,其利益鏈已經十分緊固,在對賭公約時代,電視台可以在購片協議里要求收視率與購片價格掛鉤,逼得製片方出錢買收視,電視台一是能用虛假繁榮向廣告主兜售,二則存在與造假公司的利益輸送,三則能為高層積累業績。




此外,這一階段,電視台還面臨著激烈的外部競爭。主流視頻網站迅速崛起,2015年「一劇兩星」政策實施之後,片方在整個電視劇買賣交易中越發成為弱勢群體,有電視台願意買片子已經求之不得,不可能再顧忌苛刻的購銷條件。在倡議取消對賭的自律公約公布前夕,新浪娛樂在調查中發現,取消了收視對賭,電視台雖然不簽對賭協議了,但是在購片協議上可以不蓋章,不寫購劇款數,等電視劇播出後,再根據播出效果填寫錢數、蓋章。




即便沒有對賭公約,

只要制假利益鏈仍存在,自律就只能是空談





收視率造假4.0:2018年




微博實名舉報引發輿論地震




劃重點:郭靖宇在微博的實名舉報,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地震,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收視率造假產業鏈是如何形成試圖壟斷影視行業的黑勢力,並從暗處走向明處,公開威脅製作者。此時的造假成本已經漲到了90萬一集的天價,這棵大樹腐朽透頂了,是時候推倒它了。這一次,政府的表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堅決。




9月15日,郭靖宇在湖北大學宣傳新劇時,道出了電視行業的收視造假內幕。當日下午,郭靖宇將原文發布在新浪微博。




近期,由郭靖宇執導、其妻子岳麗娜主演的《娘道》上星熱播,遭遇網路負評。郭靖宇認為,負評主要集中在「封建思想嚴重」和「岳麗娜整容」兩點,兩個結論都是在劇播出幾分鐘就有了,明顯是「有組織的黑」。他透露已經請專家鑒定過,並有確鑿證據,有利益集團在操控評論。




「不用查,我也知道是什麼人乾的,是試圖壟斷影視行業的黑勢力,操縱並買賣收視率的巨大利益集團乾的。」接下來,郭靖宇指出了這個巨大的利益集團。




《娘道》於2017年完成後期製作,合同早就簽下,但電視台一直沒有播出。2017年9月,五部委曾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要求規範收視數據的調查、管理和應用行為,宣布將嚴打收視率造假,但震懾作用似乎有限




 2018年年初,郭靖宇前往壓片子的電視台,先是找了台長,然後又石沉大海,不得不去另拜山頭,卻被衛視總監要求向操作收視率的「大神」購買收視率,對方

開價90萬一集

80集的《娘道》需要7200萬買收視率

,而

這家衛視買下《娘道》的價格是130萬一集







 「大神」還對郭靖宇說,近三年以來播出的所有大劇,沒有一個收視率不是花錢買來的。「去年播的平均收視率破2的某劇,是三個團隊一起買;又說今年某兩位大明星拍的劇,花了錢,但沒找他,數據沒上去,衛視很生氣,不會給製片公司結賬的。」







 一位不願具名的製片人向新浪娛樂印證了這個說法: 「電視劇買收視率這個事,絕對不是個新鮮事,也不是暗箱操作,也不是什麼潛規則,這就是一條明規則,幾乎所有的電視劇都買收視率。

你在投資電視劇的時候,你就要考慮拿出總預算的10%去購買收視率

,這類似於行規,這個《娘道》收到這麼高的錢,是罕見的,有點太瘋狂了。」




除了前文曾指出的豆瓣等社交平台負評以外,郭靖宇還指出,涉事電視台曾跑到另一播出平台北京衛視,要求對方率先不播,而北京衛視沒有答應。據了解,《娘道》目前在兩大衛視播出,一家是北京衛視,另一家則是江蘇衛視。







郭靖宇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陳思誠在接受《編劇幫》採訪時坦言,今年1月播出的《遠大前程》也曾遭遇同樣問題,「

合作公司良言相勸說這是業內『潛規則』屬於『常規動作』,不買『裸播』便沒有收視率!更會成為競品公司甚至『友台』攻擊的『口實』!我義憤填膺下想發微博示眾怎奈家妻在旁苦口婆心勸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下惡氣後我放言,如電視劇圈繼續『黑暗』下去我便永不再踏足!今聞郭導捅破這層『窗戶紙』拍手稱快,同樣小導演一名,無論未來做不做電視劇都要鼎力支持!望當局納諫明查嚴辦,此害不除何談『核心價值觀』?







郭靖宇並非第一次公開指責現有的收視率造假亂象,但此次卻很快得到了廣電總局的回復,發聲次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官網發布《總局就收視率問題開展調查》,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將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其後,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分別在官方微博表態,支持廣電總局打擊收視數據作假,構建公平、健康的行業環境。








王建鋒在微博全文發布了《總局就收視率問題開展調查》,他佩服郭靖宇的勇敢,希望收視率造假能夠從此得到根治: 「以前的收視率造假,製片公司是佔便宜的,電視台是佔便宜的,最後吃虧的是廣告商。所以就改變不了,因為有兩方是獲利的,現在是

製片

公司撐不住了,因為價格太高了,然後電視台也撐不住了,好多廣告已經放棄電視了。這個時候,三方的利益都損害了,那大家就

共同改變,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從2012年到2018年,電視與網路的生態已經發生改變。




電視廣告收入逐年下降。據廣電總局數據,2017年,電視廣告收入968.34億元,比2016年(1004.87億元)

減少36.53億元,同比下降3.64%

網路媒體廣告收入306.71億元,占廣告收入總額18.57%

網路等新媒體廣告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




電視頭部內容向視頻網站傾斜。視頻網站倚靠BAT,不僅湧現了很多優質的自製內容,還斥資搶奪頭部內容,據華視娛樂招股書中《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相關信息,騰訊視頻以1.78億元預售款拿下網路獨播權,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則分別以5610萬、5869萬買下首輪獨播權,網路版權超過兩家電視台的價格之和。今年暑期檔,兩部爆款戲《延禧攻略》、《如懿傳》都選擇了「網播」。







在視頻網站的強烈衝擊下,電視台卻還陷在追求收視率的怪圈之中。「名亡實存」的收視對賭令製作公司苦不堪言,製作公司反過來對電視台提高要價,形成惡性循環。有的製作方乾脆直接拋棄電視台,轉投視頻網站。




相對照的是,視頻網站在崛起過程中也遭遇了點擊量刷量的問題。今年9月3日,愛奇藝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宣布自當日起關閉全站前台播放量,告別「唯流量」時代。

而電視的唯收視率時代,會不會在這一次迎來真正的終結?




9月16日晚,人民日報在微博發表評論:「

收視造假的利益歪藤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寄生蟲』。不儘快拔藤除瘤,就會繼續造成逆淘汰,這是對觀眾不負責,而文藝繁榮也必是虛妄之談。瓦解收視造假潛規則,眾望所歸得人心,再造生態是根本。







這些天,王建鋒一直在觀察網路輿論,但覺得大多數都隔靴搔癢,「大家的矛頭應該直接對準,不要拐彎,不要隔靴搔癢。」




收視率造假的毒瘤已經長了十幾年,政府的表態從未缺位,媒體揭露批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但都沒有結果,這個明目張胆的黑色產業鏈反而越罵越大,造假的價格越罵越貴。真正的原因還是形成了利益鏈條,表現為數據輸出方的單一壟斷。如果沒有真正對利益下手,而是喊口號,用這個黑色產業鏈的下游充當典型以平息風波,那麼,基因未改,毒瘤難消。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一鍵加關注


不信來試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輸入關鍵詞還可查看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娛樂 的精彩文章:

有了新歡還跑去花痴前男友???
沈月瘦了?終於不用被吐槽活在精修里

TAG:新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