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決戰》鴻篇巨製,群演十幾萬,道具物資堪稱軍事片之最

《大決戰》鴻篇巨製,群演十幾萬,道具物資堪稱軍事片之最

文|周渝

《大決戰》鴻篇巨製,群演十幾萬,道具物資堪稱軍事片之最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不僅是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戰役,亦是近代史上少有的大規模戰爭。自1949年以來,文藝界就不乏有人想要將三大戰役搬上熒幕,但因種種條件限制,長期不能如願。三大戰役,無論從題材選擇、劇本創作、人物刻畫、拍攝規模等各方面看,一是必然耗資巨大,需要有國家力量的投資才有可能拍好。二是劇本編排上極具挑戰,非短時間內能完成。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國的確也拍出一系列戰爭電影,最著名的如「老三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此外還有《平原槍聲》《紅日》等影片都堪稱經典。但不久後「文革」開始,期間雖也有不少戰爭題材電影問世,但因環境原因,這些電影無論在敘事還是服化道方面,都做得不盡如人意,鮮有良品。軍事戰爭片的再一次巔峰是改革開放後,政治大環境的變化讓文藝界迎來創作春天,如《高山下的花環》《血戰台兒庄》等優秀戰爭電影相繼問世。此時也終於具備了拍攝三大戰役的條件。

《大決戰》系列上映於1991年,是為獻禮中共建黨七十周年,由李俊擔任總導演拍攝的系列電影。影片帶有很濃重的蘇聯《解放》《莫斯科保衛戰》等作品的風格,它確是我國首次拍攝規模如此龐大的大題材作品,無論是劇本創作、場地取景、演員挑選、歷史考證等方面,當時無作品能出其右。為了拍攝這部片子,八一製片廠準備了整整五年:1986年2月,三大戰役劇本創作組成立,由王軍、史超、李平分別負責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部分影片劇本的創作。為了寫好劇本,《大決戰》創作組查閱了大量國共雙方的歷史資料,並對戰役參加者和有關人士300餘人進行了採訪,實地考察戰場舊址。

《大決戰》鴻篇巨製,群演十幾萬,道具物資堪稱軍事片之最

由石靜扮演的鄭洞國

據統計《大決戰》拍攝地區涉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50多個市、縣、區,北起黑龍江哈爾濱,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黃河河套,東至渤海之濱。僅是八一廠1000多職工中就有近800人參與了拍攝,參拍群演更達15萬餘人次。瀋陽、北京、濟南、南京、蘭州五個軍區和海、空軍的一些部隊,陸軍航空兵以及有關院校、武警部隊共二十幾個軍級單位,三十幾個獨立師團單位,共約13萬官兵參加了拍攝,累計達330餘萬人次。同時,還動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大型軍事裝備。影片中出場的歷史人物達238人,其中主要演員50餘人。

道具方面,《大決戰》所用各項物資也堪稱軍事片之最:TNT炸藥160噸,共方棉衣5823套,國方棉衣4331套,血漿100公斤,可炸汽車100輛,真坦克50輛,空炮彈170多萬發,真炮彈1萬多發,藥品倉庫20間,藥品120噸,老式電話100部。由此可知,觀眾能在銀幕上看到如此宏大壯觀的戰爭場面,與拍攝時巨大的投入有直接關係。

當然,《大決戰》系列的亮點絕不僅僅在戰爭場面宏大,讓觀眾看打仗看得過癮。確切地說,《大決戰》並非一部純粹的戰爭片,儘管以三大戰役為主題,但影片視覺是全方位的,例如對戰役前國共雙方統帥的決策,國共雙方將領的休閑時間,當時發生的如「制憲國大」、幣制改革等歷史事件,戰場上普通士兵的個人情感等皆有著墨,說是一部歷史片更適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臭名昭著的法國「火十字團」,街上隨便毆打異議者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