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五大基點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

五大基點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科學而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教育事業、怎樣堅持和發展教育事業,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明確了根本遵循。

舉旗幟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我國教育事業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舉旗幟,呼喚廣大教育工作者既要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和積極傳播者,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促進全體師生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又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轉化為建設教育強國的自信。

舉旗幟,更意味著把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作為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最大國情與最大優勢,堅持發揮黨在教育工作中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把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落實到把握辦學方向、深化綜合改革、推進依法治校、促進內涵發展的全過程,就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避免穿著新鞋走老路、倒行逆施走退路、違背科學走彎路。

守宗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教育是人民期盼之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初心。教育,一頭連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一頭連著每個孩子的命運、每個家庭的未來。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的,其工作目標即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均以人民為中心,皆以人為旨歸。

為人民謀幸福,這個初心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堅守根本宗旨,就是要隨時隨地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視教育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把辦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教育改革發展得失的根本標準。

我們的教師要獻身於人民教育事業。人民教師,既是教師的榮光,更是教師的責任。這份責任尤其體現於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人民教師辦人民教育,就要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公平地分享教育改革成果,進而贏取人生出彩的機會。由此,教師才能肩負「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這份千鈞之擔。

謀大計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從把教育設定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到把「建設教育強國」確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之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戰略判斷抵達歷史新高。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必須把教育放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去認識,置於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的角度去考量,擺在優先位置去發展,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推動教育持續完善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的適應度、同人民群眾期待的契合度、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匹配度。

以教育之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來謀略偉大復興之大計,就要讓公平與優質比翼雙飛。在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同時,務須深刻領會「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這一重要論斷,基於國情,以制度供給改革補齊短板,以精準施策完善教育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教育肩負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擔,讓每個課堂沐浴在教育的普惠性陽光之下,讓每個孩子都能贏在人生起跑線上。

築夢想

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個人的,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今天的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教師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是當代中國青少年學生應該具有的遠大理想與堅定信念。身為「築夢人」,教師要心中裝著國家和民族,肩上扛著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用中國夢打牢全體學生的共同思想基礎。

築夢,則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這條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緊緊抓在手上,充分發揮校園課堂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教師要及時為學生補足精神上的鈣,教育引導學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助力學生築夢、追夢、圓夢,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遠大青春夢想,釋放強大青春能量,成就美好青春人生。

育新人

人民是閱卷人,時代是出卷人。我國教育事業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此次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塑造新人確立為人民教育與人民教師所要肩負的時代重任。

新時代教育,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涵養時代新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人。教師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在加強品德修養上、在增長知識見識上、在培養奮鬥精神上、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為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引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傳道者,其自身先要明道與信道。新時代教育,亦須培育新時代教師。「四有」好老師亦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設立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點燃教師崗位上的幸福感、事業上的成就感、社會上的榮譽感,創設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良好環境,營造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在職教師盡展其才、「四有」好老師雲奔潮湧的壯麗景象。

(作者:俞可 陳雅璐,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委託專項「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教育論述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0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棵大樹被颱風颳倒後
讓學生愛上閱讀終身閱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