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中國教育新使命

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中國教育新使命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時代,新教育,新使命。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的總戰略是優先發展,總方向是教育現代化,總目標是建設教育強國,總任務是立德樹人,總追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中國教育新使命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新時代,新教育,新使命。中國教育正在進入一個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新時代,一個中國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現代化教育的新時代,一個中國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時代。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的總戰略是優先發展,總方向是教育現代化,總目標是建設教育強國,總任務是立德樹人,總追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中國教育新使命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

「建國君民,教育為先」「國愚則智可以強國,國智則力可以強人」。依教建國,以智強國,這是中國古代先賢就有教育強國思想的重要體現。宋代,我國當時的小學普及率高達30%,成為當時的世界教育強國。「戊戌變法」失敗後,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康有為設立強國會。1899年,著名思想家梁啟超呼籲,中國之大患在於教育不興,人才不足。若首重於學校教育,可謂得其本矣。他進一步強調:「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端,皆歸本於學校。」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希望建立一個「天下無不學之人,無不學之地」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代領導人都把強國建設作為國家戰略。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國共產黨人明確提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鄧小平同志更加明確地提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是我國人民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教育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涵和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更加堅定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建設教育強國的決心和意志,中華民族建設教育強國的百年夢想正在遼闊的中國大地變為現實。

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中國教育新使命

建設教育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

教育強國是一個中國本土的概念,建設教育強國是中國共產黨著眼於世界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趨勢作出的政治選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政治理想和戰略決策,體現了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富有遠見地指出:「一個10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一次在國家教育戰略規劃中提出「教育強國」的理念。為實現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體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我們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到2035年,提前於現代化整體強國建設1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現代化教育強國、進入人力資源強國先進行列。建設世界教育強國,將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戰略支撐。

中國教育學會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指數中全球指數從2000年的第32位提升到2018年的第13位,即將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到2035年,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將進入高層次開發階段,人均受教育年限有望達到12年以上;人力資源質量全面改善,主要勞動人口中高等教育文化程度者的比例達到35%—40%,為經濟發展帶來「第二次人口紅利」和創新動力。教育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全面提升,為保障經濟社會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建設教育強國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古人說,強者,健也。教育強國是教育綜合實力、培養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強大世界影響的國家。教育強國要具備強大的現代化教育體系、現代化教育制度、最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和強有力的教育保障條件。體系完備、制度先進、質量優秀、保障有力是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必備條件。

走中國特色教育強國之路,建設教育強國,是21世紀中國和世界教育賦予我們的莊嚴歷史使命。從教育層級的角度分析,教育強國要包括學前教育強國、基礎教育強國、職業教育強國、高等教育強國和終身學習強國。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之路,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之路?一是中國特色的教育文化傳統;二是中國特色發展模式;三是中國特色的教育制度;四是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體系,在教育的國際地位、競爭力和影響力方面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匹配。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國對人類教育的巨大貢獻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教育人口最多的教育大國,教育普及水平和質量整體達到世界水平,構建起世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教育體系,人人學習、處處學習、時時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逐步建成,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和教育制度更加成熟。未來一個較長的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畢業生將保持在900萬人至1000萬人的規模。預計到2025年,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總數將超過所有發達國家該人口的總和,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水平將進入世界第一梯隊。2035年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98%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5%左右;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將達到15年左右,實現與最發達國家同起點、高質量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到2035年,在北緯30度—45度之間,將形成以德國(柏林)、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華盛頓)、日本(東京)和中國部分城市為主的21世紀世界教育中心城市帶,共同引領和帶動世界教育發展。中國教育的綜合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全面提升,將更多地承擔國際教育責任,參與國際教育治理。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將把自己教育發展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發展中國家。中國教育將實現從戰略追趕向戰略自信的轉變,中國教育發展經驗、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理論將為解決世界教育發展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典範,真正實現中國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高書國,系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0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更有本領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