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的鑒定水平有多高?一直是有一個疑問?
馬未都的鑒定水平有多高,其實太多人心裡一直是有一個疑問,而這一個小菜似的話題對於馬老師來講幾乎都是太簡單的事情。用馬老師的話來講,現在開通一個對外的窗口,其實是用於了解現在的一些新知識,那些鑒定和賞玩的事情對於他來講是再熟悉不過了。
馬老師從編輯部走出來到專業古董人員這一個過程,其實支撐他一路走來的最大動力還是興趣。用馬老師的話來講這是一個過程,一個樂於享受的過程,尤其是看到了那些老物件的時候,就如同娶新娘一般的激動。
許多網友聲稱每一次看馬老師的節目都有一個莫名的享受,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共同感受。尤其是當他聊到改革開放前後那一段時期時,文化和古董就這樣子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們。馬老師特別喜歡講故事,講自己的親生經歷,尤其是講到在古董沒人要的年代,不花錢都能撿到純正的官窯器。相信很多人會有一種想要活到過去的衝動,想要陪著馬老師去一睹當時那種難得的場面。
80年代中期的時候當時文物的價格比較便宜,但在這之前這些東西都是成堆的出現,而且一時間都比較多,四舊風的颳起更是讓馬老師現在想來都感覺到可惜,他聲稱那官窯器的東西一錘一個的被敲掉,放到現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再後來「倒爺」和「包袱爺」的出現慢慢的才興起了文物的熱潮,而到這個時候,滿街幾乎都是真品,成堆的東西就盡你挑,3塊5塊的任你來撿,馬老師聲稱我在人家裡一次看見過上百件待賣的瓷器。而且個個是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的那種,總之在古董不值錢的年代,大家都不會正眼瞧一下擺出來的這些古董。
用馬爺的話來講,到處都是擺著寶貝,給錢就賣的年代自己也很懷念。那時候自己年輕,知識也有限,只能說是連喜歡邊來學習。久而久之見到青花,定眼一看就可以知道它是什麼年代的,上手的東西都是可以斷定它的年代。看多了自然就對它們有了特別深厚的感情,久而久之自己就割捨不掉這一份特殊的感情。


※老梁揭秘:真假藝術品為何共生
※馬未都:我之所以玩收藏成功,秘訣在我的人脈!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