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4年建造,27年裝修的這座教堂卻因沙皇被刺殺而得名

24年建造,27年裝修的這座教堂卻因沙皇被刺殺而得名

原標題:24年建造,27年裝修的這座教堂卻因沙皇被刺殺而得名


? 在喀山大教堂正對著的格力博耶夫運河不遠處,就是聖彼得堡最華麗的滴血大教堂/救世主滴血教堂(Saviour on the Spilled Blood/Спас На Крови)



一般的教堂都以聖人的名字命名,可這座教堂的名字為何如此血腥?她的故事和俄羅斯在19世紀時那段「血雨腥風」的日子息息相關。1812年打敗了拿破崙軍隊後,俄羅斯貴族出身的軍官們呼吸了巴黎的自由空氣,也被法國的民主、自由思想所征服。回國後一看自家都是不自由的農奴,良心上說不過去了,吵吵著要改革。可是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號稱「斯芬克斯之謎」,因為這哥們一天仨主意,自己也不知道該不該改革,墨跡了好幾年,錯過了變革的最佳時機。他去世時的1825年,俄羅斯軍官們就發動了一場未遂政變,史稱「十二月黨人起義」。即位的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和他爹可不一樣,果斷調動大炮血腥鎮壓,將百餘名軍官處以絞刑或流放至西伯利亞。


亞歷山大一世


尼古拉一世想把國內矛盾向外轉移,法國又和他想到一起去了,時任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三世夥同英國一起幫著土耳其打沙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一敗塗地,尼古拉一世羞愧而亡,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了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這皇帝同樣敢想敢幹,上任第一把火就成立了改革研究委員會,並在1861年簽署了《解放農奴法令》,創立了類似於西方早期議會的「縉紳會議」,俄羅斯成立了第一家公共博物館,第一家電訊社,第一批脫離了東正教會的慈善機構,第一批民間思想社團等,不是貴族出身也能接受高等教育……怎麼看,怎麼覺得俄羅斯在向一個先進的社會發展。


還記得中國有個「王安石變法」嗎?世界上歷朝歷代的變法都一個路子,觸動的是貴族的利益。原來吵吵著要改革的「西方派」一看這不對啊,怎麼改來改去自己吃虧了?就聚集起來要幹掉沙皇。歷經百餘次刺殺未遂事件的亞歷山大二世竟然得到了「遇刺之王」的稱謂。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乘馬車準備去簽署法令,要宣布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馬車經過今天滴血教堂的地方,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投擲出第一枚炸彈,炸傷了衛兵和車夫,也許是亞歷山大二世早已對刺殺見怪不怪,不顧衛兵的勸阻,執意下車查看衛兵傷勢,結果刺客投擲的第二枚炸彈在他腳下爆炸,他雙腿被炸斷,送回到冬宮幾小時後死亡。



亞歷山大二世所要簽署的法令,直到沙俄滅亡也沒有啟動,人們為了紀念他,1883年,在他遇刺的地方建造了滴血教堂,修道院院長大祭司伊格納奇依在睡夢中總夢到教堂的設計藍圖,就請來建築師巴爾蘭德以莫斯科紅場上那座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於9月14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教堂建造歷經24年,直到1907年8月19日才正式完工,並由尼古拉二世舉行了開幕儀式。它在巴洛克、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基礎上,增加了拜占庭風格,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和六面斜坡頂又是俄羅斯的傳統風格。




瓦西里升天教堂



然而,隨著俄羅斯陷入了一戰、二戰以及蘇聯政權的動蕩時期,教堂也未能倖免,1917年俄國革命後,教堂遭到洗劫,內部被破壞的面目全非,蘇聯政府將教堂關閉,二戰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困時,教堂被用作糧食倉庫。1970年7月,教堂開始了漫長的修復工程,最初預算3600萬盧布,實際上花費了4600萬盧布,直到1997年8月才重新開放。時至今日,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還喜歡在這裡演講,講述俄羅斯百餘年的苦難歷程。

建造用了24年,裝修又用了27年,和歐洲的許多教堂動輒數百年的建造時間相比,滴血教堂實在算不上歷史悠久,但短短几十年足以將這個教堂內部修葺一新。


教堂入內需要門票,250盧布。進入教堂,就彷彿打開了一個裝滿黃金珠寶的首飾盒,所有人都仰頭觀望,被鋪滿馬賽克的牆壁和天頂所驚嘆。內飾使用了7500平米的馬賽克鑲嵌畫,僅限於7700平米的美國聖路易斯大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Saint Loui)。內部立柱屬新古典主義風格,請來俄羅斯最著名的藝術家用巴洛克藝術的表現手法繪製了東正教的聖人形象。







藝術家哈拉莫夫共創作了42幅作品,最大的是穹頂正中央的《讚美耶穌》。



東正教教堂內部最大的特點就是聖幛



涅斯捷羅夫創作了南面的《耶穌復活》和北面的《聖人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公爵》。




教堂地面是由來自義大利的粉紅色大理石鋪就而成,寶石鑲嵌的聖壇下用四根碧玉柱支撐。



地址:Griboyedov Canal Embankment, 2Б, St Petersburg, Russian191186


到達方式: 地鐵綠線於Гостиный Двор站下車,出站後左轉步行至河道橋邊,向右即可看到教堂。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二、周四至周日10:30-18:00;周三不開放

門票: 成人250盧布,7-18歲青少年50盧布


教堂前面運河旁邊的街道一側布滿了商鋪,老海軍模樣的藝人拉起手風琴,演奏的正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樂曲——《喀秋莎》。



教堂前面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Russian Museum/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Музей),後面是夏園(Летный Сад /Summer Garden),世界盃期間,旁邊搭起了聖彼得堡最大的Fan Fest。




在滴血大教堂後面,過了莫伊卡河,就是戰神廣場(Mars square),遠處是米哈伊爾城堡(St. Michael"s Castle)。1797年,葉卡捷琳娜大帝的長子,沙皇保羅一世總擔心自己被暗殺,就下令在夏園旁邊修建了這座城堡,城堡坐落於一個獨立的人工島上,不僅具有防禦功能,周圍環繞著莫伊卡河、豐坦卡河、教堂運河和星期日運河,只能通過弔橋進入。城堡採用了法國古典主義、義大利文藝復興和哥特式建築風格,使得從每一個角度看上去都風格迥異。城堡於1801年3月竣工,然而諷刺的是,保羅一世搬到宮殿里僅僅140天,就被人暗殺在了自己的房間里。20世紀初,城堡成為俄羅斯國家博物館的一個分館,主要展出從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俄羅斯沙皇、皇后、政要以及知名人士的肖像。



保羅一世


戰神廣場起初是皇家草坪,因1801年在馬路旁邊樹立起的古羅馬戰神馬爾斯(Mars)雕像而得名。從19世紀起,作為閱兵和軍隊操練的場所。廣場中央的長明火從1917年至今熊熊燃燒,莫斯科紅場和其他烈士墓的長明火都從此取種,象徵永恆的追思,也提示著人們珍惜和平。





馬爾斯雕像正對著涅瓦河,對面就是彼得大帝奠基的兔子島,島上的金頂就是彼得保羅要塞(Peter & Paul Fortress/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крепость)。要塞於1703年奠基,幾經擴建,包括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聖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碑等建築物。彼得保羅大教堂122米的鐘樓金光閃耀,作為皇家教堂,一直到上世紀40年代都是聖彼得堡最高的建築。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歷代俄國沙皇的陵墓,許多大公也附葬於此。



開放時間:10:00-19:00


地址:彼得堡羅要塞3號(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3,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Россия)


交通:地鐵站彼得格勒站(Петроградская)下車


=========================


【作者:沙漠玫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漠玫瑰 的精彩文章:

教堂還是清真寺?1500年歷史的它完美融合了兩種宗教

TAG:沙漠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