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天性:當然是選擇原諒TA

人類天性:當然是選擇原諒TA

科學家們發現,「對不起」並不是最難說出口的詞,因為人類從基因深處就傾向於原諒他人。


人類天性:當然是選擇原諒TA


研究發現,人們不願意相信其他人天生「性本惡」,哪怕他們表現出了不道德行為。當一個行為不端的人做了一點好事時,人們會傾向於打消此前對他的任何顧慮。

科學家們解釋說,人類之所以有這種寬恕本性,是因為如果完全基於一件壞事而否定某人,可能導致錯過與這人建立社會關係所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該研究由耶魯大學、牛津大學與倫敦大學學院共同主持。研究發現,人類本性傾向於看到某人身上最好的一面,而且傾向於相信一個行為符合道德的人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在一系列實驗中,超過1500名參與者需要觀察兩個面臨道德困境的陌生人所做的選擇:是否為了換取金錢而對另一個人施加電擊。雖然研究中的「好」陌生人大都會拒絕為了金錢而電擊他人,但「壞」陌生人卻最大化了自己的利益,從而造成了他人的痛苦。


在該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就陌生人的選擇對其形成看法,並由此判斷此人的道德。他們迅速對「好」陌生人形成了穩定而積極的印象,並對自己的印象充滿信心。然而,參與者對「壞」陌生人是真正壞人的信心卻小得多,並且可能迅速改變主意。

比如說,當「壞」陌生人偶爾做出仁慈的選擇時,參與者的印象會立即得到改善,直到他們再次目睹「壞」陌生人的不端行為。這種印象更新模式可以為「為什麼人們有時會堅持一段不良關係」等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耶魯大學的助理教授Molly Crockett表示:「大腦會以一種可饒恕的方式形成社交印象。」「因為人們有時只會偶然表現得很糟糕,所以我們需要對壞印象進行更新,以此修正錯誤。」「否則的話,我們可能會過早地與其結束關係,並錯過維持這段社交關係的諸多好處」。


除了人們可能從一開始就對他人產生積極印象外,他們還發現人類傾向於假設別人是無辜的。研究人員發現,寬恕對於發展與維持重要的社會關係至關重要。如果別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為懷疑態度,那麼通過寬恕就有機會向對方挽回自己的形象。


Crockett還表示:「我們認為該研究揭示了人類的一種基本傾向,即假設他人、甚至是陌生人是無辜的」。「人類心智建立於維持社交關係的基礎之上,哪怕對方有時表現得很糟糕。」


這項研究最終可能有助於幫助人們了解涉及社交困難的精神疾病,例如邊緣型人格障礙。該研究成果目前已發表於《Nature Human Behaviour》期刊。

本文譯自 DailyMail,由譯者 HTT110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從鳥類的飛行能力預測蛋的形狀
1000多隻狼蛛寶寶破蛋而出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