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煎煮幼童的中藥主張四宜四不宜

煎煮幼童的中藥主張四宜四不宜


煎煮幼童的中藥主張四宜四不宜


孩子的體質與大人存在較大差別,煲中藥的方法也要區別對待。根據小孩的體質及喂葯特點,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黎世明教授在小孩選葯及煎服方法上,主張「四宜四不宜」。

藥味宜淡不宜苦。有些小孩喝中藥時會有抗拒,甚至發生嘔吐。黎世明表示,大苦、大辛的中藥原則上能免則免,盡量少選用大苦的黃連、黃芩以及辛辣的乾薑、吳茱萸,以免強行喂葯而引起嘔吐。用藥盡量選性味平淡者,可酌情加小量羅漢果或者甜葉菊在中藥裡面調和味道。

藥性宜緩不宜峻。 小兒形體稚嫩,對於輕症,避免使用大寒大熱的葯,以免矯枉過正。用量可輕則輕,葯峻量重者,往往中病即止,不可濫用。

煲葯喝葯,煎取葯汁宜少不宜多。 一般嬰幼兒以一碗半或兩碗水煎取至小半碗或半碗即可,若能服完,尚可再煎。

飲葯次數宜多不宜少。少量多次頻飲的藥效比較均勻,可避免一次性大量喂服導致嘔吐。

黎世明支招:

首先,小朋友的中藥藥量不需多,建議用一碗半或兩碗水浸過葯面,浸泡約15-20分鐘後,不需要清洗中藥,在大火煮開之後,調小火煎煮15分鐘左右,調補的藥物可煎20-30分鐘。

其次,倒出藥液之後,再加入一碗多水,煎煮時間同前,再倒出第二次煎煮的藥液,與第一次的藥液混合,放置在保溫瓶內,分開三次少量溫服,容易嘔吐者分5-6次喂服就可以了。建議每次吃藥藥量不要多,小朋友接受度高,藥效均衡,事半功倍。

此外,喂葯時間以半飢半飽為佳,不要在進食1小時內喂葯,以免引起嘔吐,影響藥物的吸收。

來源:健康養生周報

排版編輯:朱麗莉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中醫家專訪|雲鶴道長:太素脈訣的傳承之旅
析葯心得二則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