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推行了東周時期最偉大的一次改革 卻被親兒子活活餓死

他推行了東周時期最偉大的一次改革 卻被親兒子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是歷史上著名的有為之君,梁啟超給予他的評價無比崇高,認為他是黃帝以後、商周以來的第一偉人。

趙武靈王也是個猛人,曾經假扮使者出使秦國,面見秦召襄王,膽量過人。又曾聯合韓趙魏楚燕五國攻打秦國,敗了。趙武靈王大怒,說,從此我不再稱王,你們都叫我的名字吧!一直到死,趙武靈王都沒有稱王,趙武靈王是後人對他的尊稱。

趙武靈王是否真的那麼偉大,見仁見智,說起他一生的功績,最廣為人知的無疑就是胡服騎射。

當時,趙國的東面有東胡,西面有林胡、樓頂,「三胡」都是我國的北方民族,善於騎馬射箭。而趙國笨重的車戰無法追及輕捷的騎士,處處被動挨打。他審時度勢,果斷採取捨棄常規的車戰,而採取胡服騎射的辦法,建立起了強大的騎兵部隊,趙國從此強盛起來。

胡服,是指胡人著緊身、短衣窄袖的服裝,俗稱胡服。騎射,指北方游牧民族胡人,善於騎馬射箭。趙武靈王要求軍隊一改昔日笨重的長袍、寬袖,效法胡人著短服、束皮帶、用帶鉤、蹬長靴,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技能,這就是著名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

趙武靈王不僅要求軍隊將士學習胡人改革服飾和裝備,還要求全國上下臣民都要效法胡人服飾,以利生產。

由於實行胡服騎射改革,趙國一舉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一支能騎善射的軍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即刻顯示出威力來。就在實行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趙國就向侵略趙國已久的中山國發動進攻,一直打到寧葭(今河北獲鹿縣北)。

又西攻胡地,到達榆中(今內蒙古河套東北岸地區),鋒芒畢露、闢地千里。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實行他的第二次改革。在壯年時期,他把王位傳給太子何,讓別人尊稱自己為主父(當時還沒有太上皇這個稱謂),但並不是退位隱居或是去雲遊四海。武靈王想通過父親主外,兒子主內,父親掌管軍事,兒子主理政事這樣一種形式來在趙國構建出一個二元化的政治結構。

趙武靈王獨創,只此一家,絕無分號。

但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何況是在君主制的體制下。所以趙武靈王的這個想法還沒來得及實施,就有了後來我們比較熟悉的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困三月,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

趙武靈王的退位,這個錯誤無疑是決定性的。在中國歷史上,當太子尤其是長期當太子時很悲催的,因為太子既不能懦弱無能,也不能太英明神武,否則會讓皇帝坐立不安。趙武靈王卻是把王位拱手讓給太子,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當時父子關係過於融洽,還是自信自己依舊能掌握全局,還是趙武靈王本身的性格相對於其他君主過於豁達?

不管怎樣,還是為這位死後謚號為「靈」(「靈」為貶義謚號)的偉大君主哀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唯一一座不曾被盜過的商朝王室古墓,它的出土揭開了一個世紀謎團
在張翠山眼裡,這個人的武功比自己師父都高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