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陌生人社交搶奪 00 後,演算法分配女朋友到底靠不靠譜?

陌生人社交搶奪 00 後,演算法分配女朋友到底靠不靠譜?

白天,蔣哲涵給人的感覺很陽光,畢竟他擁有 1 米 7 的身高和健碩的身材;夜裡,他的內心偶爾很孤獨,特別是在一次醉酒後,空虛襲來。

「你什麼都別說,聽我說,可以嗎?」 他打開一個叫 soul 的社交軟體,在上面匹配到了一個女生。他不知道那個女生是誰,他也不在乎那個女生的身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只要她能夠把蔣哲涵的內心獨白聽完就好。

他一邊憧憬接下來的自我傾訴和宣洩,一邊害怕被那個女生拒絕。

「你說吧。」那個女生的聲音傳到他耳里。

蔣哲涵告訴那個女生,他 18 歲,剛剛結束一段戀情。他很喜歡、很思念前女友,分手後,他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個女生年齡比他大,蔣哲涵一邊訴說內心的青春情愫,她一邊插話開導他。

整個對話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借著酒氣說的那些話,平時我哪敢啊」。而他忽略了一點,那次對話在一個陌生環境,對象是陌生女孩,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對女孩抱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感,哪怕是為了滿足某種社交幻想。

他們的整個對話都發生在 soul 上面,與他們有類似經歷的人成千上萬。第一次登錄 soul,蔣哲涵無需填寫任何資料,回答幾個問題做人格測試就好。進入軟體主頁,會有一個滾動 「球體」 出現在你的眼前,「球體」由每一個人的名字組成,保有科幻感。

soul 有星球、廣場、發布、信息和自己五個功能版塊

soul 有星球、廣場、發布、信息和自己五個功能版塊,「廣場」功能類似微博,整體而言,soul 要更加小清新。

蔣哲涵身上有一個標籤叫 「00 後」,企鵝智酷的數據顯示,我國有 1.6 億 「00 後」 和 「05 後」,目前處於小學階段的人約有 6575 萬,初中階段 4442 萬,高中 / 中專 3967 萬,離校進入社會 4776 萬。

這一代人大多生長在階層流動性降低、物質生活優越、獨享父母疼愛、課業負擔更重、移動互聯網和內容大爆發的年代。

企鵝智酷的數據還顯示,「05 後」 使用家長手機得到了七成以上家長的同意,每天有 3 個小時以上的自由時間。這意味著,他能擁有足夠的渠道和時間接觸互聯網。

他們很早就開始探索自我認知了。《騰訊 00 後研究報告》有數據顯示,66% 的 「00 後」表示 「有很多決定都是我自己做的」。移動互聯網讓這一代人能高效地接觸不同領域的信息,並作出判斷;但他們也很孤獨,內心情感豐富敏感,習慣在社交平台上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在那裡找到共同記憶。

2012 年誕生的微信是滿足不了他們的,一款擁有 10 億月活用戶的軟體不會輕易為某一個群體妥協,任何一個變動都會影響到十多億人,得不償失。微信在今年對產品動過手腳,每一次調整都引起不小的波瀾,其中有很多反對和埋怨的聲音,微信團隊最後不得不將部分改動改回原來的模樣。

在商業戰爭里,有一種形式叫 「側翼戰」。在這種戰鬥形式里,攻擊方不會直面自己的對手,而是在對手顧不上的領域構築自己即戰力,發動突然襲擊,出乎意料,直插要害。在社交領域,soul、一罐等新型社交產品走的就是這條路,他們找了一條非常狹小的賽道——soul 講究陌生人靈魂交流,一罐注重陌生人標籤化交流。

這兩個狹小的賽道都是 QQ 和微信里的某一個小功能,被新形勢下的創業者賦予了新的生命,也讓他們在社交領域分得一杯羹。

soul 創始人張璐,2007 年從中山大學本科畢業,在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任職,參與數據挖掘和分析,消費者行為研究項目。2009 年加入 Innext 管理諮詢公司,任中國區總經理,直接向總部的合伙人彙報。用她的公開介紹來說,「積累了良好的商業嗅覺,價值理解和談判能力。」

2016 年她決定做 soul 時,互聯網審美還以 「看臉」為主流。她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以臉為必要條件,而用『圖片音樂』進行心靈匹配,給人們更多想像空間和感知能力,給高素質的人群一個交友,同時表達,展示自己的平台。」

而她有另一個最直接的需求:「作為一個白領高知女性,我們發現想要在互聯網上找到相對乾淨,純凈的聊天交友空間,放眼望去,市面上並沒有非常合適我們的交友軟體。」

她想做一款分分鐘找到 「對的人」的聊天分享軟體。「soul 是一種比較私密的社交方式,確保了用戶可以沒有壓力地進行分享、傾訴和溝通。」 她在接受《每日商報》採訪時稱。

「00 後」 是 soul 和一罐的主要目標群體,這類人群在未來的 5 年裡,會成為互聯網的主要年輕消費者。不過,現在他們還在養成階段。soul 的野心可不只是 「00 後」,它將目標人群從 12 歲到 50 歲,能吃下的一個都不放過。

這類目標人群最應該來承接的社交軟體是 QQ,因為它擁有更為深厚的低齡化社交土壤。只是,廣告越來越多、界面越來越 「臟」、功能越來越重的 QQ 生活得並不好,它正在喪失低齡化社交老大哥的江湖地位。

騰訊 2018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QQ 月活躍賬戶數達到 8.03 億,比去年同期下降 5.5%。

從 2016 年的 8.99 億相比,QQ 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跌去了差不多 1 個億,而且跌出了一條斷崖式的曲線,即使有短暫反彈,隨後也在繼續下跌。

當然,這並不會影響 QQ 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比如家長必須要在 QQ 群里幫助孩子做家庭作業。但 QQ 遺失的那部分人,正在成為別人的 「座上賓」。

QQ 團隊對這群人有過 「挽留」,他們打造出了學生職業路徑過渡型社交軟體 TIM,用它來挽留那些剛畢業的用戶,但效果甚微。TIM 的主要對手不是別人,而是微信。

從 QQ、微博、微信推崇的圖文時代,到快手、抖音引領的短視頻時代,他們都不放過打造社交關係鏈的念想。從 2017 年開始,社交的另一個時代來了,不過效果不明顯。

2017 年,在一次公開演講里,位元組跳動 CEO 張一鳴說,今日頭條即將開啟智能社交時代,今日頭條確實這麼做了,主要陣地是今日頭條上的微頭條。邏輯是:依靠一個強大的軟體給子產品吸引流量,放到具體的產品中來,就是今日頭條給微頭條導流。

這個邏輯和騰訊做微視一樣,用 QQ、QQ 空間乃至微信給微視導流。到現在他們都沒有取得十分顯著和持久的效果,至少不能撬動原有的市場利益格局。

這並不阻礙智能社交時代的進階之路,QQ、微博、陌陌、微信等主流社交軟體都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產品。很大一部分技術應用在了內容分發之外的社交分發上。也就是說,演算法給用戶分配了男性聊天者或女性聊天者,發展得順利的話,那就是演算法分配男、女朋友了。

這股浪潮沒有在巨頭主導的產品上大肆體現出來,而是在小而美的社交軟體上體現得愈加明顯,它們沒有提供智能社交功能之外的 KPI 負擔和思想負擔,毫無顧慮地往前沖,目標明確。

soul 和一罐的誕生就是代表了這樣一股新生力量——能把智能社交玩出花兒來的力量——它們背後還有 Same、探探、對面、派派等。

soul 讓外界第一次大範圍知曉,是因為 9 月 13 日的微博熱搜。

那天,有很多用戶在微博發問:「soul 登不上了怎麼辦?」

9 月 14 日,soul 團隊發布公告稱:用於用戶量激增,伺服器壓力過載;soul 從 9 月 14 日到 9 月 21 日進行全面的技術升級,暫時停用發布動態和評論動態的功能。

此前,soul 在知乎等社交平台大面積投放廣告,讓不少早期種子用戶不開心,他們正在逃離 soul。

有數據顯示,soul 誕生在 2016 年 11 月,slogan 是 「發現心靈契合的陌生人」。在伴侶價值觀層面,一直都提倡靈魂伴侶這個概念,陌陌曾用 LBS(地理定位)技術嘗試實現這一願望,最後卻弄成了技術助力 「約炮」,陌生人沒有在道德上遭受譴責,陌陌卻承受了巨大的道德壓力,直到這兩年才緩和過來。

soul 的目標也是陌生人,它也有 「約炮」的風險,不過它的核心技術不是 LBS,而是大數據分發。它在標籤上做文章,用心理測試、個性化標籤試圖展現一個人的畫像。

我們可以把 soul 理解成一個中介,它連接了多個陌生人,當你進入 soul 的時候,它會給你做簡單的人物測試,將你的個人信息放置到一個巨大的數據容器里;當另一個人進來時,他也做同樣的事情。

一旦你在 「星球」啟動 「機器人匹配」按鈕,想尋找某一個三觀趣味與你相近的人,soul 就會在那個巨大的數據容器里,將你們的標籤信息進行匹配,把匹配數值最高者推薦給你。你們可以通過文字交流,也可以通過語音交流。

soul 與陌陌、探探之類的陌生人軟體不一樣,它不要求註冊用戶使用真實頭像和真實姓名。按照 soul 團隊的理解,他們認為頭像具有欺騙性,真人和照片人物不一定相同。既然如此,他們直接弄了多個統一的漫畫頭像供用戶選擇。名字也如此。

在 soul 和一罐裡面交友,就像是參加一場蒙面舞會,除了既定的外在標籤,其他的內在思想,需要靠聊天才能獲得。這是社交的第一個階段——相識,讓人與人聊起來,熟絡之後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一罐走的陌生人社交路線沒有 soul 那麼 「花哨」,要呆板得多。靜態的界面,蠕動的標籤,弱化了個人主頁,強化了內容社區,隨意打開一個標籤,裡面都是無頭像用戶的動態。它更像是一款反個人中心主義的社交產品。

一罐的產品界面

一罐的標籤要比 soul 明顯,在一個罐子里,裝滿了各種簽,像算命先生的賺錢法寶。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流行著一個叫 「求籤」的文化,算命大師擁有千百年職業積澱,他們的吃飯工具是竹筒和簽,大街上、寺廟裡都能見到他們的蹤影。你可以把一罐理解為算命大師的那個裝滿簽的罐。

把這個理念放到互聯網時代,一罐團隊就是將千百年的算命術互聯網社交化了。他們在一罐里放置了人們感興趣的主題,比如喪、吐槽、沙雕、秘密、心愿、找同好、戀愛,每一個標籤都契合了互聯網主流情緒。

soul 和一罐的一大共同點是隱藏用戶身份,去中心化,把用戶展示在一個更為平等的空間場域中,用 「隨即 ID 機制——內容——社區——社交」的邏輯構建用戶粘性。

在一罐里,用戶的每一次發言和評論,都可以採用最新名字,如果你的表白失敗,這套機制相當於是給失敗者復活的機會。不看人,只看內容。要知道,內容體現 「三觀」。

這套機制在職場社交軟體 「脈脈」上,被運用得爐火純青,它給發言者提供了適當的安全感,也保證了發言內容的勁爆程度。

正當人們沉溺於那些讓人驚喜的信息狂歡時,監管部門在 7 月 25 日發了一道命令,讓 「脈脈」整改了它原來的 「匿名」 版塊,原因是有些用戶匿名發布謠言侮辱誹謗他人,侵犯他人名譽、隱私。

整改後,「匿名」版塊更名 「職言」,很多內容被 「脈脈」內容審核部門自行過濾,現在的內容還是職場困惑、職場經驗、職場消息、薪資報酬為主,不過勁爆程度要比之前緩和多了。

在 「脈脈」瀏覽匿名發言信息有什麼好處呢?一位匿名人士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gnshe),他在 「脈脈」上,獲知了不少關於他所在公司的內部信息,那些信息對於他的職業規劃來說,富有價值。當然,部分公司管理層可不喜歡這樣,比如透露工資,這在互聯網公司相當於 「絕密信息」。

「脈脈」 對個人動態的分發也是有一手的。個人動態在演算法推薦下,會被推到不同人的主頁上。在用戶運營方面,「脈脈」也拿到了不少獨家信息。

前不久,米果文化副董事長、《奇葩說》辯手馬薇薇 「分手」上微博熱搜,從現在的跡象來看,這一消息不是在微博曝出來的,而是她在 「脈脈」上發布了一條動態說:「我總是帶著悲傷的心情去戀愛,好像開始就看見了結束。別學我。」經過一輪信息認證傳播,才有了微博的狂歡。

查閱她的微博和 「脈脈」賬號,發現原本生活化的微博成了她的工作動態發布渠道,原本職場化的 「脈脈」卻成了她分享個人經驗和心情的主要平台。哪怕賬號內容不是她個人直接發布,也能看得出來,「脈脈」上的人更喜歡她現在的樣子。

「脈脈」的職場實名制度,至少減少了很多噴子的出場機會,因為每一個噴子在懟別人時,都不希望自己的身份是公開的,一旦開噴,你不僅要為自己負責,你還要為你所在的公司名譽負責。這套機制給了人們坦誠交流的心理暗示,也造就了人與人溝通交流的職場道德底線。

「脈脈」的核心不是陌生人社交,只是說,它在陌生人社交上開闢了一個新陣地。做職場關係鏈條才是它的願景。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陌生人社交被人們丟進了垃圾桶里,直到 soul、一罐等團隊用很大的精力重拾回來,將演算法介入其中。

並不是說演算法介入就一定能成功,還要看時機。一向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人們內斂含蓄,害怕在 QQ、微信、微博等大眾化社交軟體上發布個人動態,個人空間被大眾化社交軟體侵襲,壓力無處釋放。

不少人會拿飯否、即刻、知乎、豆瓣等軟體當做個人日記本來用,每天匿名寫寫自己的個人感受,吐槽世道不公,慶幸沒有人看到那些動態,或者是看到後進行簡單評論,成了他們最大的歡愉。那些地方也成了他們的私人自留地。

他不知道的是,除了停運的飯否外,其他社交軟體基本都載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對內容進行多次疊加開發。平台可不希望一條有價值的內容只有一次生命周期,他們希望那條有價值的內容能被更多人看到。

並且,大多社交軟體平台都希望搭建一個強有力的社交體系,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內容產生,商業模式才能運行。這在微博內部,被稱為用戶的個人社交資產。

熟人社交已經成為我們不少人的負擔,LBS 陌生人社交路線已經被走爛,「演算法 + 靈犀測試」模式會成為這個秋天的驚雷嗎?一旦資本對此作出反映,我們會得到一個階段性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 ATM 機已經進駐機場了
2018 年俄羅斯世界盃,運用了哪些黑科技?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