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季琦:人必須安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季琦:人必須安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季琦,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曾連續創辦攜程、如家及漢庭三家超十億美元市值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被譽為創業教父。




全季?柒間在北京草場地藝術村的巷子深處,沒有廣告,沒有門牌,沒有路標。這裡原是左小祖咒的工作室,後來季琦找來七位名人,張靜初、左小祖咒……還有他自己,根據各人愛好,設計了七間客房。





全季?柒間正門



季琦設計的房間里,沒有電視。「卧室肯定沒有電視」,這是季琦的生活態度,他還關閉了大部分朋友圈,退了很多群。「交流工具的便利帶來了信息的泛濫,容易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而這極有可能是平庸化的開端……人必須安靜下來,才能傾聽到內心的聲音。」這是季琦寫於2016年5月22日的文章《朋友圈》里的句子,發表在季琦的新書《創始人手記》里。




這不是一本口述出來的作品——像某些以講段子出名的企業家出書那樣,更不是秘書寫出來的書,這是季琦用他的Airbook,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來的,有時沒有電腦在旁,他就用筆記下提綱,等到夜深了,再挑燈夜戰。「寫出來的,比選到書上的多了兩三倍。」他把人生經歷,創業體悟以及治心之道,都寫在了書里。




全季?柒間的大廳里,掛著左小祖咒的油畫,季琦在他的旅行包里拿出一支香,客氣地詢問:「香,你不會拒絕吧?」




房間內懸掛著左小祖咒的油畫






01


每一段人生,總有一個最簡潔的公式




「我自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書的第一篇名為《簡潔之美》,講的是萬有引力和庫侖力公式。




1985年,季琦考上上海交通大學,專業是機器人,就是現在時髦的人工智慧。有兩年時間裡為了寫論文,他的腦子裡全是計算機語言。有一次運算量太大了,電腦死機了。季琦想了一個辦法,他把運算結果儲存在硬碟上,不斷迭代,這樣就不會死機了。後來,季琦發現,微軟Windows的核心就是這個技術。




大二某天去晚自習的路上,他想到自己飯也吃不飽,還要這麼拚命的讀書,自己就像行屍走肉,所有行程都是外界安排好的,「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我要這麼匆忙的去上學?」想著想著,他放慢了腳步,開始注意周圍的一切。幾十年後回憶起這個場景,季琦也覺得自己很奇怪,當時應該想想怎麼吃飽飯才對。




作為名校工科生,上學時他花了三分之二的時候看哲學、文學類的書籍。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季琦尋找答案的園地,他清楚地記得,哲學類是桔黃色的封面。他浸泡在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斯賓諾莎的世界裡,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人生並無意義,只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的三場答卷,季琦都拿到了A+。他按心靈的境界,把人生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我崇拜。「我自視比較高,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當年流行的瓊瑤、金庸,季琦都沒有追風,「流行跟我沒關係,我不是一個俗人」。



第二階段,自我放逐。連續創業,追求各種慾望,挑戰身體的極限。學業成功,生意成功,使季琦自我感覺良好,「I』m the King,我能控制所有的東西。」




第三階段,回歸本心。對季琦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王陽明傳習錄》。他突然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大一個寶藏藏在傳統文化里,他又開始思考大二時的問題——人活著到底為什麼?





季琦的創始人手記



書中有一篇《追尋與安頓》,季琦寫到:「如果說現在的年輕人不睡覺了,晚上的時間都用來喝酒,那我會去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幾十年來季琦從未停止。「對我來說,這個太重要了,比邏輯重要的多,比財富重要得多。」後來季琦發現,原來很多人根本不思考這個終極問題。




2008年金融風暴,季琦在紐約,接觸到一個個倒下的巨人——美林,雷曼兄弟等,「在颶風的眼裡,感受很強烈,我想把這些記下來」。這是季琦開始寫的第一篇文章。那天晚上,一幫同學去酒吧喝酒吹牛,季琦去了一會就回酒店了。酒吧不是季琦的菜,酒店才是。那個晚上,酒店裡很安靜,但整個紐約城都在顫抖之中,作家季琦把這一幕記錄了下來。遺憾的是,這一篇因某些原因,並沒有選到書上。




「寫的時候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給我的孩子看,讓他了解老爸經歷了什麼。世界這麼多干擾,到處都是噪音,很容易就忘了,我要把豐富的情感寫下來。」



思考與寫作,是這位創業家對自己心靈的交待,季琦說:「一個不思考的人生,賺多少錢對我來說沒有意義。」






02


思考的人生才有價值




對季琦的思想影響最大的是陽明心學以及禪宗。




與他一起創辦攜程的夥伴梁建章被稱為人口學家,但季琦不打算在某個領域成為「家」,他打趣梁建章「給自己挖坑挖得太深,要探討世界萬物的邏輯,認為世界必有其理」。季琦更願意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認為世界唯此一心。




梁建章與季琦在學問上的不同,正是宋代朱熹理學與明代陽明心學的分野。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你的心才是唯一的真實。」這對季琦影響很大。在西方哲學裡,季琦學到的是唯物論,正如他學的機器人專業,「都是確定的,都是有邏輯可依的」。「但王陽明讓我打開了一個『唯心』的窗口。這扇窗一打開,就進入了一個非常『可怕』的世界。唯物是有限的,唯心是無邊的,當你把邊界打開以後,你會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季琦這樣解釋唯心世界:天堂與地獄是一念之間。一個農民在地里幹活,又熱又累,如果他只是為了掙一點口糧,這時他就像在地獄裡;如果他把種地當作樂趣,看著莊稼長大很有成就感,他就是在天堂,這時一個鏡頭拉過來,就是一段很美的田園風光片。




體會到內心的平靜後,季琦開始給人生做減法。他退了很多群,退了很多總裁班,「大部分人不是我喜歡的人,我沒必要花這時間」,他甚至關閉大部分朋友圈。所以,在他設計的全季?柒間的卧室里,沒有電視。只在床頭放一台老式的Philips唱片機。





床頭的老式唱片機




季琦做過很多投資,「餐飲就投了七八個」,現在全都停了,「投資是為了賺錢,但賺錢對我沒有意義,那我投資幹嘛呢?」他找不到投資的意義所在。




有一次,朋友在微信里給他發來一篇《馮侖談女人的段子》,很多觀點季琦不敢苟同,當即寫了一篇文章批駁。季琦和馮侖都是理想主義者,都在思考形而上的問題,「但出路不一樣」,季琦說:「馮侖這一代人比我們無奈,我們這一代是歷史的寵兒,就像所有的好事都是為我們這一代人準備的。所以我們都有感恩心,而他們這一代更苦大仇深。」




「女人、性這些我是不敢寫的,」季琦說,看到漂亮女孩他也會多看幾眼,但讓自己的文字渲染這些慾望,最終會讓自己失去心靈的自由。「人不應該按牛頓定律活著,人應該按心的選擇來活著。」




王陽明一來,季琦就開始改變了,「你的形而上起來了,慢慢的,你的形而下就改變了。過去我擅長判定一個人一件事的好與不好,後來發現這是兩分法。當你的心靜下來,你自然就可以自由選擇了。人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當你自由的時候,做每一件事都是喜悅的。」




人生的減法帶來心靈的自由,心靈自由了,人生回歸至簡。這是季琦體悟到的禪。




「充滿好奇心是一種不成熟,不自信,真正的境界就是內心的安定。當你不再尋找的時候,你就安頓下來了。」直到三四年前,季琦的心開始安頓下來,心態改變了,做事的方式也改變了。




季琦希望別人也能體會到他體會的寧靜,他在公司買回了很多坐墊,讓員工們練習靜坐,但堅持者寥寥。「中國缺信仰,老百姓只好信錢,這點是比較討厭的,但我還沒有能力改變這一點。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喜歡,或者你不喜歡,它就不變了。」




季琦並沒有把農民種地的故事講給漢庭的阿姨聽,「我很少向我的員工灌輸我的體驗,因為很難,跟漢庭的阿姨傳播這樣的理念會很累,與其給他們看書學這些理念,不如給他們提高點工資。」




季琦經常帶孩子看雲,他也不告訴孩子云像什麼,讓孩子自己想像。




「我們要給世界留下任何東西的想法,都是徒勞的。我創造的企業一千年以後就不會存在了。當你認識到這種徒勞的時候,你只能默默地做。」





全季?柒間的大廳






03


人生是一場藝術創作




大學畢業後,季琦曾經辦過一家電腦公司。那時季琦生活平淡,百無聊賴。一次從上海到杭州,到了李叔同出家的寺院,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差點就在那裡出了家。很多年後,季琦再看佛學的書,才明白「所有的出離都是一場逃避」。




小時候家人給季琦算命,算命先生預測,他將來是和尚命。




季琦說:「如果我當了和尚,我會把素食做得很好吃,器皿要自己燒。但不能吃肉,吃肉會影響你的職業,和尚也是一個職業,他們也有很多煩惱慾望。真正的出家是內心的出家。」




季琦在全季?柒間的客房裡放了一個唱片機,莫扎特曾經「救他一命」。他的一篇《我的至暗時刻》說到,2004年底他離開自己創辦的如家,一如當年喬布斯離開蘋果一樣,他陷入了人生的第二次危機。鬱悶的他出去散步,看月亮從烏雲中爬出來,遇到居民區里賣碟的安徽老闆,老闆給他推薦了莫扎特精選集,「你拿去聽聽」。「當我聽到莫扎特第三十一號交響曲時,我覺得太美了。這種美讓我覺得人世間還值得。」




季琦喜歡瓦格納,也喜歡肖邦,但他不喜歡貝多芬,「平時在生活中已經有很多Struggle了,在音樂里還要有Struggle,沒有必要。我不是一個鬥士。」




上學的時候,在一堂英語課上,季琦讀到一句:listen to the sound of your heart,一下子就觸碰到了他的內心。後來,另一句話也觸碰到了他的內心:人生就是一場藝術創作。




如果人生不是一場藝術創作,那他可能只是一次商品製造,一次又一次地出賣自己的肉體和靈魂;最可悲的還不是活成商品,而是活成玩具,被自己玩,被別人玩,最後玩過氣了,就扔到角落,被人拋棄。人生應該是一場藝術創作,而這件藝術品的欣賞者也只有創造者自己。




「我的存在,我的企業的存在,應該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幾年前,當季琦明白到這一點,他回歸華住,開始全心打造中端酒店品牌全季。





季琦在創始人手記中提及他的日常生活好物




「漢庭就是Windows系統,兼容性好,發展快,有點糙,但好用。全季是蘋果,代表禪的思想。計算機語言是要把簡單變複雜,而禪是要變複雜為簡單。」從陽明心學開始,季琦確立了他人性本善的價值觀,並把這種理念推廣到自己的生活和公司的經營中。「企業也要找到意義所在,企業的意義不在擴張,不在提高市值,而是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真正的禪的意境是喜悅的,而不是枯槁的,是生動的,而不是死寂的。」季琦又點了一根香,「沒有人會拒絕香,正如沒有人會拒絕生活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4年被扎1616針:女人走過的鬼門關,遠不止你看到的
《流星花園》就是偽女權,我打0分!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