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錫寶藏之十三】古往今來那麼多草莽英雄,為什麼成功的是朱元璋?這份親筆手諭帶你走進傳奇帝王的另一面

【無錫寶藏之十三】古往今來那麼多草莽英雄,為什麼成功的是朱元璋?這份親筆手諭帶你走進傳奇帝王的另一面

原標題:【無錫寶藏之十三】古往今來那麼多草莽英雄,為什麼成功的是朱元璋?這份親筆手諭帶你走進傳奇帝王的另一面


太祖胸中涌自豪,


長虹彎月運文韜;

襟懷草莽英雄氣,


欲與天公試比高。



朱元璋,明太祖,洪武爺,不管你怎麼稱呼,這都是一個和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密不可分的名字。

正史中的朱元璋,永遠是一個值得後人研究的經典對象,而在民間,老百姓對朱元璋的認識,更具有傳奇性、世俗性。



今天,由天一中學語文教師唐纓為大家講述的這件文物,從另一個側面向我們展示出一個不同的朱元璋,並且給我們帶來這樣一種啟示:古往今來那麼多草莽英雄,為什麼成功的是朱元璋?



這,就是無錫博物院珍藏的《吳王手諭》




親筆手諭講了些啥?


眾所周知,在登頂九五之前的艱辛征程中,朱元璋集團先後掃蕩了陳友諒的殘餘勢力、擊敗了張士誠集團,最後北伐討元。征戰後期,朱元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多以手諭的形式向將士發號施令。在剿滅了勁敵陳友諒後,朱元璋率眾又欲與佔據長江下游蘇杭地區的勁敵張士誠一爭天下。手諭就書於這段時間。


這份珍貴的詔令,是朱元璋傳世極為罕見的親筆手書之一全捲紙本,縱35.9厘米,橫58.7厘米,文14行,共118字。



文意是告示手下大將徐達,日後擒獲敵寇不必再押解回來處理,可以直接在軍中就地處決。然而,在作戰之初,朱元璋也曾下令,捉拿敵寇後需押解回來由他親自處置。這樣突然改變主意,其實是有原因的。驚動朱元璋的案件正是被捉拿的張士誠部眾成功越獄逃走並在途中劫走軍需船隻。朱元璋在給徐達的這一手諭中對此事做了描述,並最終下了這道殺無赦的命令。可以說,這是一份讓人感受到刀光劍影乃至血雨腥風的詔令。


朱元璋寫了錯別字嗎?


除了軍事政治方面的雄才大略,這位指點江山的一代君主書法也極具個人特色。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早年家境貧寒,甚至為生計出家為僧,他從軍征戰更是無暇讀書習字,可以說文化水平有限。此諭文意直白,用的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話,顯示出朱元璋草莽出身的本色。而書體起筆於楷漸止於行楷,風格無門無派,筆畫稍欠法度,稚拙中卻又不乏挺拔。



值得一說的是,這份手諭中出現了兩個「根」字,一處是「隨時根捕」,一處是「發快船根趕」,這個「根」字似乎不好理解。有一種觀點是認為朱元璋文化不高,寫了錯別字,應當理解為「跟蹤」的「跟」,像明代的王世貞就是這麼理解的;另一種觀點呢,則直接將「根」字解讀為「發狠」的「狠」,這個說法從古漢語通假字的角度看是不能成立的。唐纓老師認為,朱元璋的「根」,就是「追根究底」的「根」,是「窮究」的意思,與斬草除根是一個意思,「這就是朱元璋的風格」。



朱元璋出身寒微,並沒有很好的教育經歷。但事實上,朱元璋無論是戎馬倥傯之時還是即位登基之後,從沒有停止過學習文化、學習經典,在留下的大量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是怎樣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最後達到對舉凡「四書五經」、孫子兵法、歷朝典故隨手徵引並加以個性化評論的境界的。修《明史》的清朝史臣就認為朱元璋的很多文筆,達到了「文士顧不及也」的水平。



唐老師指出,這份《吳王手諭》,是寫給特定對象的簡潔扼要的口語體,而朱元璋在即位後親筆為其曾棲身過的皇覺寺所寫的《皇陵碑》,我們看到的是典雅規整又不失英雄霸氣的碑銘之文,遠超過原先由翰林侍講學士危素所起草的碑文。從《吳王手諭》到《皇陵碑》文,可以看到朱元璋學習文化的刻苦過程。



▲大明皇陵碑碑文拓片


一份《吳王手諭》,歷經劫難,走過近700年的風風雨雨。本卷曾被清宮內府珍藏,並被收錄於《石渠寶笈續編》,後隨著清皇室的沒落而流落民間,被無錫籍收藏家薛處先生收藏,並最終入藏無錫博物院。



現今,明太祖朱元璋傳世真跡屈指可數,而無錫博物院珍藏的此幅《吳王手諭》因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獨一無二的特質,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永久珍藏保存。


來源:無錫日報 無錫觀察 無錫新傳媒


記者:陳菁菁


攝像、剪輯:李冰心、石翼鳴


編輯:馮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錫日報 的精彩文章:

特別急!18號颱風今天就到,「江浙滬」包郵次日達!

TAG:無錫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