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智齒不痛不癢也要拔了?
今天是國際愛牙日
教主來聊一聊
讓我們又愛又恨的智齒
愛呢是因為它的名字
實在是太安慰人了
但其實智齒只是名字顯得很重要
比「門牙」「犬牙」「後槽牙」好聽一些
更多時候
它是擾亂口腔秩序的壞分子
人為什麼要長智齒
人的牙齒一般是28-32顆
這4顆的活動數,就是為智齒準備的
它是人類的第三磨牙
張開嘴照照鏡子
從一側的門牙開始往後數
第八顆就是智齒
如果你看了半天
只數出來7顆
這有可能是好消息,表示沒長智齒
也有可能是更壞的消息
智齒是完全埋伏的
隱患和拔除難度都比較大
其實我們的口腔里本來就沒智齒什麼位置的
為什麼它還非得出來擠地方呢?
其實呀,我們的牙齒是個很傲嬌的存在
一方面,它是我們身體上最堅硬的部分
另一方面
一顆牙掉了就永遠再見
長不出新的來
而且長在嘴裡的牙齒自我修復能力也不強
所以呢,牙齒的生長採用輪班制
保證了總有牙齒可用
比如,大約從6歲起
兒童乳牙脫落
但不是一下子全掉光再長恆牙
而是在掉牙和長牙的過程中
保證了一幅乳牙與恆牙的組合
讓小孩有足夠的牙齒吃飯
在12歲左右,乳牙才會全部脫落
接下來就是恆牙的戰線了
一直到20歲左右
第三臼齒——也就是智齒才會萌出
此時,門牙等牙已經磨損了
十幾年到幾年不等
智齒怕你其他牙磨沒了
出來心疼你一下
如果放在史前磨損嚴重的時代
你的其他牙
可能會嗷嗷待哺地迎接智齒的到來
但如今
因為我們吃的食物越來越精細
牙齒再也不像以前那般磨損嚴重
頜骨也逐漸退化
口腔裡面空間不足
智齒作為最晚萌出的牙齒
沒地方長就只能隨便長長咯
由此會引發各種口腔問題
那麼,智齒是怎麼作妖的呢?
作為牙齒家族的老幺
口腔有時沒分給智齒足夠的地盤
於是智齒只好耍賴
要不就在牙齦里橫躺著
要不就靠在前面的兄弟身上不起來
把已經站好隊的「牙齒兄弟連」
擠到隊形全無
除了這種受氣耍賴的
還有一種智齒
分到的地盤明明挺夠用的
它自個兒卻生性懶惰
連牙齦都懶得頂開
這種愛長不長、不好好長的智齒
周圍總是會被細菌
和食物殘渣圈出一塊自留地
結果不發炎才怪!
那麼?什麼情況下要把智齒滅了?
智齒反覆發炎
這就是傳說中的智齒冠周炎
又腫又痛,嚴重起來嘴巴都張不開
不能張嘴吃飯就算了
炎症如果沒有及時控制的話
必要時需要切開引流
至於操作嘛:
在下頜下緣兩公分左右水平
劃開一個不大不小的口子
把肌肉從骨面剝開,分離腔隙
等待膿血肆意流淌……
智齒沒有咬合關係
說白了就是出現「單身」智齒
沒有相抗衡的智齒來對咬
有時會發生智齒過度伸長現象
甚至直接咬在對側牙齦上
反反覆復咬破牙床子
智齒已經齲壞
智齒位置太靠里
很難清潔到位,容易發生齲壞
智齒那麼靠里,自己也很難意識到
所以多數情況是疼了才發現
但疼了就是已經慢性牙髓炎了
再拖一拖會引起慢性根尖周炎
進而可能引起頜骨骨髓炎
這個就需要入院手術刮骨療傷了
總之,拔智齒已經成了一種常見操作
因為智齒不僅沒用,還惹事:
長不出來,拔了。
頂前面的牙,拔了。
引發蛀牙,拔了。
牙齦發炎,拔了。
現在沒事,萬一以後發炎呢?拔了。
教主曰:想當年拔智齒的時候,感覺就像別人拿了個鎚子把釘子敲在頭蓋骨上面…畢生難忘,歡迎各位撩友分享拔智齒的經歷惺惺相惜
「 開撩 」 原創圖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開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