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脾氣,為何讓人火冒三千丈!!
心理技能提供者
育兒/婚姻/職場
作者:黃啟團
主播
:於芬
背景音樂:白詰草
圖片整理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01
不少幸福的家庭,都是被「看起來」脾氣很好的那個人摧毀的
。
為什麼這麼說,且看看我前不久做過的一對夫妻個案。
這個個案是一位學員轉介紹的。她對我說,「團長,幫幫我的閨蜜吧,她都快過不下去了。」
我問她出什麼問題了,她說:
「
我閨蜜
溫柔似水,
脾氣超級好
,不知道為什麼會嫁這麼一個老公,脾氣大得不行
,動不動就暴跳如雷,經常在家發火砸東西,據說有時還會動手打人。我真搞不明白他怎麼想的,那麼好的老婆都不知道珍惜。」聽她這麼說,好像所有的錯都在男方。不過,以我多年的經驗,夫妻問題絕對不可能是一方的錯,雙方都有責任,而且
關鍵性原因很可能在脾氣看起來很好的那一方。
從她對這對夫妻的描述中,我想到很久以前的一段往事。
以前我們公司有位高層領導,為人溫馴謙和。但是很多時候和他討論問題時我都會忍不住發火,完全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每當我們因為不同的觀點而產生爭論時,他的話只說一半,比如說:
「你是領導,那隻能聽你的嘍。」
每次只要這個「嘍」字從他嘴裡一說出來,不管他外在狀態看起來多麼溫和,我都會忍不住拍案而起:「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嘛,有不同的觀點說出來啊!」
「我的觀點有什麼用?最終還不是要聽你的」
。這時,我就感覺有一股怒火直接竄到胸口,想壓抑下去都難。我想各位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他們脾氣看起來和善,對周圍的人沒什麼要求,從不表達自己的觀點。
但這樣的「老好人」周圍圍繞的往往都是一群脾氣暴躁的人,即便你不太發火,只要一和他接觸,也總是忍不住火冒三丈。
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脾氣很好,但是他的周圍都是些脾氣不好的人。無論你平時多平易近人,一靠近他就想發脾氣呢?
究竟是你的脾氣太壞?還是說,其實你的脾氣和他有關呢?
02
脾氣,是情緒的俗稱。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情緒是身體對思維的反應。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到,情緒與思想、身體三者是相互關聯的,這三者綜合呈現出來,就是一個人的態度。
為了讓大家容易記住這幾個概念的關係,著名NLP導師張國維博士選了四個英文單詞:
E: emotion(情緒)
M: mind(思想)
B: body(身體)
A: attitude(態度 )
串在一起變成了
EMBA
,當然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商管理碩士,是指人的反應模式與它們之間的關係。
情緒、思想和身體這三者是相互影響的。
當一個人的情緒被壓抑下來時,會從思想或身體上表現出來。
舉個例子:
一位男士在家聚精會神地看球賽,這時老婆端著一杯水走過來說:「老公,喝點水吧,你看了那麼多天了,今天周末,
我們出去逛街好嗎?
」老公頭都沒抬,只是應付一句:「不去了,我要看球賽。
」這時老婆明顯感到失望,甚至有點憤怒,但她所受的教育不允許她成為一個脾氣不好的人,於是,她
把情緒壓了壓
,平靜地說:「行唄,你的球賽重要嘍」。但這股情緒的能量是不會消失的,它會在身體上和語氣上表現出來,於是你會看到她
把水杯重重地放在桌上,而且,那個「嘍」字聽起來會讓你十分不舒服。
讀者們,你們猜猜老公會有什麼反應。必然是抬起頭看著老婆問:「你什麼意思?我看場球都不行嗎?」老婆就會悠悠地回答:「我哪敢~吶~」請問,這時老公會有什麼反應?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跳起來,一場衝突在所難免。
在這個情境中,
老婆壓抑下來的情緒通過語調和身體語言傳達給了老公,她沒有爆發出來的情緒彷彿在老公身上爆發了,於是你會看到老公立刻火冒三丈。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信息不僅是由我們說話的內容傳遞的,還包含了聲調和肢體語言。而且它們之間的比重是不一樣的。
語言/說話的內容佔7%
聲調佔38%
肢體語言佔55%
這位太太在說「你的球賽重要嘍」的時候,儘管她說話的內容沒太大問題,但
她的聲調在平靜中卻帶著不甘和諷刺,肢體語言也直接表達了她的不滿。
所以這樣的溝通,看似平靜,其實隱藏著攻擊和憤怒。外人當然看不到這些隱藏的部分,但丈夫肯定會收到這些信息,當丈夫感受到了妻子的攻擊時,自然受不了。
情緒是一股能量,是不會消失的,一方壓抑往往會在另一方身上表現出來。這就是那些看起來脾氣很好的人為什麼身邊總有脾氣暴躁的人的原因。
03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情緒呢?我們先來看看開頭那對夫妻的個案。
在我以往大量的婚姻個案中,一般都是太太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數落先生的不是,先生只能在一旁默默地聽著。但是
這個案例中,夫妻二人的表現恰恰相反。
先生像是受了很多年的委屈一樣,一直在說太太的不是,
「你知道嗎,團長,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是水做的,還是泥捏的。無論我怎麼問她,她都沒多大反應,反正就是三捶打不出個悶屁,我真的快被氣死了,我為這個事情沒少被人戳脊梁骨啊。
大家都說我不是個男人,一天就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火,天地良心,我也不想啊……」無論男方說什麼,這位太太都一言不發地安靜坐在一旁,但是我注意到她偶爾會時不時地說一句:「
我說了有用嗎?」
我馬上知道了,這位先生和我當年的情緒是一樣的。先生眉毛皺成個川字,聲調高出她八個度不止。
我輕輕拍了拍先生的肩膀,問他:「你是不是感覺你太太聽不進你說的話,所以你只能不停加大音量,可是不管你多大聲,她都這樣,於是你感到很憤怒?」
他很驚訝地看著我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就是這樣,我現在就很憤怒,
我說了那麼多,而她什麼都不說
,只會說,我說了有用嗎?好像都是我的錯似的,
我真受不了!」「你說得已經夠多了,請你給太太一個表達的機會好嗎?」我強行打斷了他的話,轉向他太太,對她說:「現在輪到你了,雖然你總說你說了沒用,但我想聽你說說」。
太太愣了一下,囁嚅著說:
「沒有什麼好說的。」
先生一聽又不高興了,指著太太說:「你看你看,團長,她就是這個樣子。」
我再次示意先生不要說話。讓太太先放鬆,等她放鬆後,我用催眠的技巧,讓她大膽地從表達感受開始,慢慢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我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後,太太關閉了十幾年的話匣子終於打開了,她從娓娓道來變成聲淚俱下的控訴,常年被壓抑的委屈、憤怒,一股腦地從她嘴裡傾瀉而出。
而原來那個暴躁的先生,在一旁看得呆住了,安靜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彷彿在他面前坐著的,是一個他完全不認識的女人。
等到太太傾訴的差不多了,我問他:「你現在感覺怎樣?」
「對不起,老婆。我不知道你原來有那麼多的委屈,你平時怎麼不跟我說呢?」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直接向老婆道歉。從他的語調中,已經感覺不到任何憤怒了,只有愧疚和隱藏在愧疚下面那份深深的愛。
後面的情節我就不必敘述了,這對夫妻未來會怎麼樣我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已經開始有了溝通。
任何關係,只要有溝通就有希望,無回應處,只能是絕境。
因為與一個壓抑情緒的人相處,就像是在對著空氣無畏的拳打腳踢一樣令人絕望。
04
在一段關係中,如果一方總是脾氣暴躁,而另一方卻脾氣出奇的溫和。解決的方案並不是讓這個脾氣暴躁的人「收斂一點」,而恰恰是應該
讓那個脾氣「看起來」很好的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只有這樣,我們的關係才會因溝通而流暢,而不是苦苦地壓抑,那樣兩個人都會在這段關係中,窒息到痛不欲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待和需求,當一個人無視自己的需求時,得不到滿足的需求會轉變成為情緒,就算
你連情緒也不敢表達,總會有人代你表達出來。
一個家庭中,一方壓抑,另一方很可能就會變成那個千夫所指的人。如果夫妻雙方都很壓抑的話,在這樣一個
「三好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成為災難的受害者。
就像一個輪胎,如果氣壓過大的話,一定會在最薄弱的地方爆炸,而它一爆炸,整個輪胎都會報廢。而孩子就是一個家庭中最弱的環節,所以,你會看到,有不少
脾氣很好的夫妻
,卻莫名其妙地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孩子
。因此,
如果你是在關係中壓抑的一方,一定要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這樣才能減低整個輪胎的壓力,家庭才不至於破裂,關係也不至於破碎。我們的文化向來推崇壓抑憤怒。出於道德,或者禮貌,亦或者所謂的面子以及利害關係等,憤怒的情緒向來被看成是不好的東西。
但是實際上憤怒的情緒底下埋藏著一份深深的期待,即便把這份期待壓抑了下來,另一個人的狀態也會因此被點燃,就像水面上漂浮的冰塊,這頭壓下去,另一頭就會彈起來。
同時,
憤怒情緒本身不是問題,壓抑憤怒才是問題。
壓抑情緒就是累積情緒。坦誠溝通,大膽表達,是減低爭執雙方的張力最有效的方法。當然,表達不是潑婦罵街式的抱怨和指責,而是一致性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至於什麼是一致性地溝通,請參閱我另一篇文章《 情緒來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點擊藍字即可閱讀)
05
表達是維持良好關係的紐帶,表達也許會帶來衝突,但請不要害怕,
衝突是打開關係的一扇門。
脾氣好不見得是真的好,也許只是一種壓抑自己需求帶來的粉飾太平。
真正脾氣好的人,是能夠表達自己情緒的人,是能夠允許情感在關係中流動的人。
一個情感流動的人,不光自己脾氣好,還能夠在無形中影響身邊的人。
如果一個人自以為脾氣很好,但他身邊的人都很暴躁,那麼,他的好脾氣,只是一副偽裝的面具罷了。
別再總是指責那個脾氣不好的人了,
很可能他的壞脾氣,只是代你表達而已。
- the End -
-
作者簡介
-黃啟團
/
壹心理聯合創始人
21年專註心理學應用
創建NLP學院網、大成心理學校等機構
主播:DJ於芬。
播音愛好者
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熱愛一切美好才是生活。
為 你 推 薦
都說相愛容易相處難,
如何在關係中創造愛遠離傷害?
2018年10月19-21日廣州
,在哈科米親密關係工作坊,美國婚姻心理學家Rob Fisher 教授和胡婷婷老師,將教你運用哈科米(Hakomi)療法中的
正念與身體導向技術
,助你:
找到自己以及伴侶內心深處的需求和渴望;
釐清導致婚戀關係破裂的核心;
療愈親密關係中的傷痛之處;
婚戀關係從緊張到舒緩,從疏遠到無間;
進入健康、滿意的婚戀關係。
掃碼報名工作坊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