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未來生活大展:家是主人靈性的棲息地

未來生活大展:家是主人靈性的棲息地

原標題:未來生活大展:家是主人靈性的棲息地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梭羅《瓦爾登湖》


梭羅是美國著名作家和哲學家,他曾在美國的瓦爾登湖畔獨自生活兩年,他在與自然共生的兩年中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成就了自然主義曠世名著《瓦爾登湖》。梭羅是一位自然主義者,嚮往一種自然的、單純的、樸素的生活。


梭羅那時候所處的時代正是美國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和歐洲一樣,資本主義工業化席捲整個美國,也刺激了人們無休止的慾望,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盛行。人類不顧環境惡化對資源過度開發,不顧一切追求財富和物質。此時,人似乎征服了自然,但離自然越來越遠,人也被機器所異化,從卡夫卡到艾略特,風行一時的現代派文藝呼喚著人性的自然和回歸。


回歸自然是永恆的主題


工業化以後物質豐富下的人,都嚮往什麼樣的生活?

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希望生活在大自然的屋檐下。特別人居住的房屋建築,建築必須遠離機械工業,必須是自然的一部分。厭倦了在鋼筋水泥大廈里一天的程式化甚至機械化的勞作後,回到家裡,應該是親近自然、更加和諧的生活。



親近自然的生活環境是人們自古以來的追求,歐洲中古時期的別墅,前後的花園是標配,美國別墅甚至普通人居住建築,會在建築周圍加一片草坪,都盡量利用自然環境,讓人在更自然的環境下更舒適地生活。


在西方,居住建築周圍的草坪面積象徵著這個建築的主人社會地位的高低,面積越大意味著地位越高。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曾研究稱,美國草坪所佔的土地面積是玉米地的三倍,凡是有獨棟別墅的家庭,一般來說都有草坪。


東方建築就更不用說了,在人天合一的哲學命題下,漢文化圈內的各式古典園林和居住建築都講究與自然融為一體,大多數建築材料以木材為主,園林有花鳥魚蟲,講究風水,幽靜寂然,充滿禪意。



當代建築的自然之旅


中國到了現代,古典的建築已成為了歷史,替而代之的是更加實用的高樓大廈,人們住進了現代鑄就的鋼筋水泥里,重演了美國工業化時代人的生存境遇。為了讓城市生活中的人重新感受自然,很多建築師正企圖改變當下人家居建築,通過藝術手段讓建築成為人和自然交流的媒介,MAD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兼著名城市建築師馬岩松便是讓建築回歸自然的倡導者之一。


馬岩松看出,現在城市出現高密度的工業氣質,建築風格不斷重複,他大膽變革建築設計,力求讓建築擁有自然的氣質。古典檐牙高啄式建築顯然不符合現實,寸土寸金的都市也容不下西方建築草坪,馬岩松單純用藝術手段讓建築回歸自然。



位於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的「夢露大廈」。無論是他的成名作「夢露大廈」「鄂爾多斯博物館」還是「哈爾濱大劇院」的設計,都避免剛硬的直線,而是通過在每一層進行不同角度旋轉,在追求每層住戶享受獨特景觀體驗的同時,達到外觀曲線流暢優美的效果,設計的本意在於喚醒大城市忙碌人群對自然的渴望,親身感受陽光、清風乃至自我的存在。


北國自然風貌的公共文化建築——哈爾濱大劇院


山水城市:未來靈性居所


在馬岩松看來,好的建築,要能夠與人建立起人和自然的對話,引發人們向自己發問,深入思考自我與自然的關係,所以,他提出了「山水城市」的理念。這一理念正是一位先鋒設計師對現代都市文明的拷問,並且用藝術向人們鋪就了通向自然的道路


我們回不到傳統,也沒有梭羅那般隱居的勇氣,如何回到自然體會生命的本真?人所居住的建築如何做到現代與自然的平衡,讓自然的靈氣注入到人的生命之中?這些不僅是建築設計師馬岩松,也是現代都市人所要思考的。




「墨色山水」——朝陽公園廣場及阿瑪尼公寓建築群地


9月21日至11月4日,漢能攜手馬岩松將開展一場「CHINA HOUSE VISION——未來生活大展」,隆重展出未來人居小屋,將漢能的未來家居理念和馬岩松對「山水城市」的思考呈現給大家。此次大展展出的不僅是現代都市建築理念,更是超前未來建築的創意結晶。渴望探索未來家居的你一定不可錯過,我們一起期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能 的精彩文章:

這些太陽能電池家族的成員,你都知道嗎?

TAG: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