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首先,在松錦之戰前後,明朝雖然與清軍鏖戰了25年,但是明朝卻死死掌控著進出燕山的要道,並控制著山海關。正是因為清軍突破不了山海關,所以清軍只能繞路燕山突入明朝內地。而且,即使清軍繞過燕山想要攻破北京城,也並非是一戰而成的。何況清朝以掠奪起家,其國力也不允許清軍打一場持久戰,更不論燕山運糧道路的坎坷了。其次,清朝此時的軍政中心與以往崛起於北方大漠,且南下騷擾中原的匈奴、蒙古不同,它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都在遼東瀋陽。所以,如果他們想要入主中原倒是可以學習它的先祖女真,但是山海關和燕山仍然是清朝不可逾越的天險。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當然,這種局面類似中原王朝掌控著的燕雲十六州和一心想突破燕山天險入侵的少數民族。如此,清朝想要入主中原就費勁了。雖然清朝在松錦之戰後緊接著又發動了第五次迂道入關之戰,但是此行仍然是繞道燕山突進內地的。同時,清軍此行的目的還是以摧毀明朝戰爭潛力為主,以迫使明朝南遷。但是崇禎即使選擇求和也沒有動過南遷的念頭,反觀柿園之役就不同了。當孫傳庭敗訊傳來,崇禎帝不僅打算御駕親征,而且還動了南遷的念頭。主要原因就是柿園之役後,明軍喪失了最後一支能野戰的精銳,而且李自成也攻破了潼關,突進了關中。於是,這就讓熟讀歷史典故的崇禎帝想起了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兩場統一戰爭:秦滅六國、劉邦滅楚。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幽雲十六州

註:除了幽雲十六州外,中國曆來北方險要還有營州(今朝陽)、平州(今盧龍)。圖中共計17州,因後唐時寰州(朔縣)已經列入應州(應縣)管轄,故為16州。其中,幽、薊、瀛、莫、涿、檀、平、順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故稱為山前八州。其餘八州稱為山後八州。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 幽雲十六州: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河北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宜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

柿園之役前,李自成已經先後取得了項城之役、襄城之役、朱仙鎮之役的勝利。加上柿園之役和汝州之戰,李自成的軍隊先後與明軍舉行了五場大規模的作戰,其目的就是控制自古以來兵家必爭的中原。可以看出,這五場戰役中有四次戰役是以來自陝西的明軍主力為主的。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項城之役:1641年9月,陝西總督傅宗龍率兵4萬出潼關,保定總督楊文岳率兵2萬與之會師河南新蔡。李自成佯裝自項城向汝寧撤退,卻暗地射伏。追趕的明軍遭到伏擊後開始潰散,楊文岳逃走,傅宗龍率殘兵6000退守項城,李自成率兵隨後攻克項城,俘殺傅宗龍。此戰明軍喪師6萬,「關中精銳,盡沒於項城」

襄城之役:1642年2月,陝西三邊總督汪喬年調發3萬陝西兵出潼關,2月12日兵至襄城,13日與李自成會戰,17日汪喬年兵敗被殺,襄城陷落。對於此戰,明廷官員評論道,「一敗傅宗龍,二敗汪喬年,而天下之強馬勁兵,皆為賊有。」

朱仙鎮之役:1642年5月,李自成包圍開封,崇禎急調擁兵10萬的左良玉援救開封。13日明軍趕至朱仙鎮,李自成率軍迎戰。李自成在明軍四周挖掘深溝,環繞百里,欲斷明軍退路,並在其上修築炮台,發炮轟擊明軍,明軍大亂。15日,明軍各部突圍,左良玉逃至襄陽,從此「不敢復與爭鋒」。此戰後,明朝再也不能湊集援救中原的軍隊,也放棄了援救開封的打算。史載「十八萬人馬,一齊潰散,而中原之事,遂不可復問。」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柿園之役:1642年9月,孫傳庭接任敗死的陝西總督汪喬年的官位,於月底率軍出潼關,十月初到達南陽。兩軍接戰伊始,李自成又佯裝兵敗,並沿途丟棄輜重。明軍見狀競相爭奪,軍陣大亂。時明軍缺糧,不得已退到郟縣采青柿充饑。此時李自成派軍繞道明軍側背,自己親率主力迎擊明軍,前後夾擊之下,明軍大敗,被俘「將校七八十,步騎數千,火炮無算」。隨後,李自成又包圍了項城,擒殺保定總督楊文岳,徹底消滅了保定援兵。戰後,孫傳庭敗回陝西,扼守潼關不出,並強行徵發壯丁與糧秣重新訓練了十萬新軍。郟縣戰後,孫傳庭重新審視局勢,他認為河南連年受災,農民軍糧秣必然會在數月後短缺。若扼守潼關,待其飢困無計時便發兵掩殺,可一戰滅之。此時,孫傳庭新組建的十萬新軍,在明朝大臣眼中是明朝最後的家當。對於孫傳庭堅守關中,明廷大臣多有贊同。

  • 張鳳翔:孫傳庭所有,皆天下之精兵良將,皇上有次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 兵部尚書馮元飆:堅壁潼關,專辦李自成;左良玉堅壁襄陽,專辦張獻忠。.....鳳皖兵扼淮、保定兵扼河,俟剋期會師,而不可浪戰。須賊飢困,無所掠突.....戒孫督以勿速戰輕戰,宜厚集兵力,多貯糧芻。
  • 程源:臣愚以為賊必不渡河,但恐秦兵新敗,賊必乘虛而攻,使傳庭而憑關固守也,俟賊頓師城下,師老力疲,而後以取之,猶可為也。若以新敗之眾,開關延敵,萬一寇闖關而入,三秦一去,賊得端力渡河,天下事有不忍言者。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但是,崇禎則主張迅速出兵剿滅李自成。早先,孫傳庭在關中連續徵兵征餉早已引起當地士紳和百姓的不滿,更有謠言說孫傳庭玩寇自重。迫於輿論壓力與皇帝逼迫,孫傳庭只好調集主力出關。1643年6月,孫傳庭兵出潼關,李自成採取佯敗戰術,拉長明軍糧道,一直將明軍從三門峽吸引到了汝州。時值大雨,明軍運糧車於泥濘中僅能日行三十里,李自成又派軍截斷了明軍糧道,明軍飢困交加,孫軍遂亂。李自成率軍猛攻,汝州一戰,明軍大敗,李自成率部窮追400里,將明軍殘部趕到了洛陽孟津,孫傳庭慌忙渡河逃往北岸。隨後,李自成乘明軍無力防守,一舉攻破潼關,突進關中。孫傳庭率殘部又與李自成軍在渭河激戰,最終戰死殉國。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攻佔西安後,李自成隨即派遣軍隊分三路出擊,先後攻佔延安、榆林、綏德、寧夏、慶陽、蘭州、河西走廊的甘州,河湟谷地的西寧,完全擁有了秦漢統一前的戰略態勢。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自朱元璋驅逐元順帝以來,為了防範蒙古人捲土重來,明朝在邊境設置了一道防線,即東方的馬其諾——九邊重鎮。當然,到了明朝中後期,伴隨蒙古人日益猖獗的入侵,明朝又增設了昌平鎮和真保鎮,後來又從薊州鎮里分出了山海鎮,從固原鎮分出了臨洮鎮。可以說,自朱元璋建國直到崇禎繼位,明朝陸續向九邊重鎮增添了大量兵馬,其兵額大約佔了明朝全國軍隊總數的百分之六十。正是因為九邊重鎮重要的地位,所以到崇禎帝前期時仍然駐紮著60萬軍隊。

  • 遼東鎮(今遼陽)、薊州鎮(今薊縣)、宣府鎮(今宣化)、大同鎮(今大同)、太原鎮(今寧武關)、延綏鎮(今榆林)、寧夏鎮(今銀川)、固原鎮(今固原)、甘肅鎮(今張掖)。

松錦之戰後,明朝並非遷都,為何孫傳庭敗死,崇禎卻要遷都南京?

明朝九邊

其中陝西有三鎮:延綏、寧夏、甘肅。延綏鎮又包括四個屬地:慶陽、延安、綏德、榆林。松錦戰役中,明軍抽調九邊精銳參戰,但還是以靠近山海關的大同、宣府、薊鎮三鎮調發的最多。延綏、寧夏、甘肅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軍隊駐守,所以明軍才能在項城、襄城、郟縣、汝州四戰中,陸續調發殘餘的邊鎮精銳參戰。所以,李自成佔領陝西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兵消滅明朝陝西邊鎮精銳。於是,當明朝三邊精銳被李自成攻滅後,雖然此時山西還在明朝掌控之下,但是明朝已經沒有了可以與農民軍野戰的部隊。自此,李自成開始按照類似秦漢統一的步驟發動滅明之戰:先佔山西居高臨下,然後兵出太行山,攻佔一望無垠的華北平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