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沒有牌照,今日頭條做金融的想像力在哪兒?

沒有牌照,今日頭條做金融的想像力在哪兒?

金評媒JPM

ID:JPMMedia

跨界金融,雖有BATJ探路在前,但今日頭條想輕鬆拷貝估計很難。

文 | 昭覺

近日,移動內容聚合平台趣頭條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便經歷5次熔斷,股價大漲128.14%;第二天又大跌41%,真是賺足了眼球。吃瓜群眾震驚之餘也不禁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另一家移動內容聚合平台——今日頭條。

有消息說,今日頭條正在申請香港金融牌照。

涉足金融是蓄謀已久

8月中旬,今日頭條被傳出有意在香港開展投資研究顧問服務,正在考慮取得相關香港金融牌照。

雖然今日頭條的回應是一貫的不予置評,卻並未能阻擋人們圍觀的熱情。要知道,這並非是今日頭條首次被傳出布局金融領域。

早在2016年,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就曾被發現到五道口旁聽金融課程。

2017年7月,今日頭條在寧夏銀川申請網路小貸牌照,但至今並未聽說獲批。

2017年8月,今日頭條被發現在各大招聘網站大量發布消費金融產品經理、風控官、分析師等與金融相關的職位。

2017年10月,今日頭條推出股票資訊平台「鈉鎂股票」,提供A股與美股資訊。

2017年底與2018年初,今日頭條先後被傳出收購保險經紀牌照與支付牌照,但後續都沒有實質性的消息傳出,似乎是不了了之。

2018年7月,今日頭條低調上線現金貸產品——「放心借」。定位為「今日頭條旗下借貸服務平台」,最高借款額度為20萬元。

對於當下以BATJ為首的互聯網公司而言,流量變現是普遍的邏輯,今日頭條也不能例外。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除了廣告業務之外,金融是今日頭條變現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渠道。此外從今日頭條內容電商的角色來看,做金融也是電子商務後續普遍的發展路徑。

股票、現金貸......

今日頭條做金融成色幾何?

撇開至今尚未獲取的小貸、保險、支付牌照不談,金評媒(ID:JPMMedia)對今日頭條已經開展的業務做了一番梳理。

2017年9月,今日頭條曾否認要進軍金融行業。同年10月,今日頭條上線了一款名為「鈉鎂股票」的炒股行情軟體。根據軟體介紹,鈉鎂股票基於頭條機器學習模型,量化股票大數據,跟蹤股票動向,採用遺傳演算法和自然語言投資邏輯分析,智能監測市場動態。

金評媒(ID:JPMMedia)發現,鈉鎂股票APP界面主要內容分為4塊,自選股針對用戶選擇的股票提供實時數據和定製化的資訊;行情方面分為滬深、板塊、美股進行了展示;同時提供操盤選股、漲停選股、K線選股、新聞選股4種方式幫助投資者選股;資訊方面則主要是一些宏觀經濟層面的消息,可以看出基本來自於今日頭條的財經新聞板塊。

不同於同花順等軟體,目前,鈉鎂股票只提供看盤與幫助選股的功能,並不能關聯證券賬戶進行相關股票交易。在提供交易這一塊,鈉鎂股票仍然存在著想像空間。

從目前情況來看,鈉鎂股票現階段提供的一些服務也有可能是在為後續提供交易鋪路。如果今日頭條有這樣的意願,即使進一步不能拿到屬於自己的券商牌照,也可退一步轉而尋求與傳統券商進行合作開通股票交易功能。

除了鈉鎂股票炒股行情軟體,「放心借」則是今日頭條精心打造的另一款產品。

近日,定位「今日頭條旗下信貸平台」的「放心借」因強制授權通訊錄被質疑侵犯用戶隱私,同時被舉報無牌照經營借貸業務,涉嫌違法以及虛假宣傳。而北京市金融局有關工作人員則回復稱,該產品並非P2P,更多像是導流產品。

在媒體的調查中確認了導流的事實,南京銀行、中銀消費金融承認與今日頭條合作開展「放心借」業務。用戶在「放心借」平台上傳有關徵信材料,合作機構對其進行審核、批貸。由此看來所謂的「今日頭條旗下平台」可能只是一種宣傳措辭,對用戶產生了誤導。

此外,根據用戶曬出的額度截圖,「放心借」的利率並不都是今日頭條官方宣傳中的0.03%,針對獲批額度較小的用戶,「放心借」給出了宣傳版本中2倍以上的日息。由此,「放心借」被質疑虛假宣傳,為賺取利潤提高了借款利率。

對此,歐陽日輝也表示,不是有流量、有客戶就可以做金融。想要做金融的話,需要建立一支專業的金融業務團隊,對金融發展規律的把握、對金融風險的控制等一系列要求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尤其是金融的風控。

看得出,機構審核材料後獲批額度較小的用戶自然風險係數較高,對應著更高的利率,其實仍是出於現金貸風控的考慮,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

牌照或成最大掣肘

理論上講,坐擁6億用戶、1.2億日活量的今日頭條布局金融是有先天優勢的,通過對海量的用戶數據的分析,能夠輕易得出面向用戶所屬的群體,從而設計出適合的金融產品。與一般P2P平台相比,其實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

在此前提下,選擇自營金融業務可獲得更高的利潤;而選擇做導流平台也可以降低風險,就像「放心借」,如果接入的合作機構足夠多,就可以做成貸款超市的模式。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今日頭條短期內沒有上市的打算,但一旦上市,為了保住目前750億元的估值,也必然會在金融方向上有所探索。

但金融業務除了對技術對資金有要求,首要的就是對牌照的要求,持牌經營是一切的前提。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主動申請還是曲線收購,今日頭條至今尚未獲得一張有含金量的金融牌照,這才是制約了它進軍金融領域的最大不利因素。

由此,今日頭條申請香港金融牌照從邏輯上也說得通了。因為香港金融牌照相當於國際資本市場的「通行證」,如果能夠成功地拿到香港的金融牌照,對於進一步進軍國際金融市場、吸引海外資金都很有幫助。

並且,知名經濟學家巴曙松曾經指出,雖然申請香港市場的金融牌照一般需要較長時間,但總體來說,只要具有合格的RO、齊全的資料準備和正常開展業務的規劃,相較於內地,金融牌照並不難拿。

近期,騰訊投資的高騰國際就拿到了香港的公募、私募基金牌照,正式進軍基金投資領域。不知今日頭條是否也有這份幸運?

跨界金融

今日頭條前景如何?

在互聯網公司跨界金融的大軍中,BATJ無疑是先行者。

2013年下半年,幾家巨頭多箭齊發,依靠自身的優勢迅速在金融領域展開布局:

當年8月,微信推出微信支付;

10月,阿里控股天弘基金,餘額寶突破1000億規模;

隨即,百度金融推出對標餘額寶的「百發理財」;

11月,支付寶錢包宣布獨立運營......

巨頭們一時間彷彿患上了焦慮症,沒有人願意落後,沒有人敢落後。

在這當中,阿里入局早,思路清晰,從電商的角度切入金融,進行了從支付到基金到保險的全產業鏈布局;騰訊則是利用微信支付打通了與基金、保險公司的合作渠道;慢了半拍的百度,立足於自身的流量與搜索的優勢,通過大數據能力,面向中小客戶提供數據金融服務。

之後,巨頭們又紛紛將金融業務獨立運營,布局更加靈活便利的同時也在謀求更多的金融牌照。

2017年初到2018年上半年,面對越來越嚴的互聯網金融監管,BAJ三家巨頭紛紛提出「去金融化」,強調未來戰略發展以技術為核心,主攻服務於金融企業的金融科技。分析人士認為,與其說巨頭們不做金融了,不如說是在進行科技賦能的金融轉型。

目前,螞蟻金服正在推進產品、能力、技術三個方面的全方位開放;京東金融開始輸出數據能力,並在本月更名為「京東數科」。

由此展望,今日頭條跨界金融的前景,必定也要經歷從全面開花到獨立運營再到轉型的歷程。只是,拿到牌照應該是今日頭條邁出的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容易引發恐慌,網貸計劃類理財產品要玩完?
錢寶網張小雷4千萬包養的情婦被捕;餘額寶接入貨基增至9隻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