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專家:對父母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原因有兩點

心理專家:對父母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原因有兩點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親情。從小到大,你一定有過一段時間,對你的親人感到非常厭惡。

特別是在叛逆期,你會非常反感父母對你的教育,聽不進一句話。社會心理學家指出,這種厭惡親情的表現其實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進一步分析,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存在差異,分為先天和後天,後天主要由社會環境造成。即群體心理對個體心理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家庭環境對一個人性格形成有影響。

但是,群體心理在很多情況下,並不能和個體心理相符合,這樣一來,個體就會產生心理壓力,並對身邊的一切感到反感。

舉一個例子,孩子永遠是家庭的重心,家庭成員總會對其百般照顧,其實這種行為是人類心理不斷進化的結果,也是一種自然規律。

對於沒有親人照顧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往往會比較孤僻,缺乏安全感,可能會影響到日後的人際交往。

很多父母以為,只要對孩子好,那麼這個孩子在將來定會回報他們。其實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願,對孩子好並不等於真正教育好了孩子。

生活中,總有一些孩子,厭惡親情,不喜歡被親人的關心,這是為什麼呢?經過社會心理學家的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過度親近

我們知道,人是不能獨立生存的,但是並不代表需要過度親近。恰恰相反,人是一種需要保持距離的動物。你有沒有發現,在家裡待的時間一長,就會覺得父母嘮叨,對你各種嫌棄。

你剛剛回家的時候,父母對你想念還沒有結束,所以就忽略了你的缺點。等到他們回過神來,就會開始發現你的各種缺點,並開始責罵你。因為感情基礎過於深厚,當發生矛盾的時候,雙方自然會比較情緒化,最終導致反感。

預期的關係穩定

作為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過於寵愛,只會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認為父母能夠滿足自己的任何要求。

當他們有了這種想法之後,就會下意識地認為父母永遠不會離開他們,可以原諒他們的一切行為。於是,他們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在父母一次次縱容下,也就更容易發脾氣。

甚至得寸進尺,不斷的提出過分的要求,如果遭到父母反對,就會認為父母不理解他們。很多人都有這種心理,只是不承認罷了。

和別人相比,父母永遠都是不計報酬的,更不會利用我們,也導致我們很容易忽略了親情,忽略了他們的付出,認為他們不願意付出,產生反感。

通過以上分析,是想告訴大家,對父母感到厭惡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不好,而是我們忽略了他們的付出。

請相信,父母永遠都是你最可靠的靠山,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們總能夠幫助你。如果你真的有這種情緒,那麼,建議你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你到底對他們做過什麼。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心理學家:當你發現自己有這些慣性思維,說明你正處於低自尊狀態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