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漢橋話畫:《明皇幸蜀圖》是否關乎唐玄宗「幸」蜀事?

漢橋話畫:《明皇幸蜀圖》是否關乎唐玄宗「幸」蜀事?

《明皇幸蜀圖》

青綠關山迥,崎嶇道路長。

客人各結束,行李自周詳。

總為名和利,那辭勞與忙。

年陳失姓氏,北宋近乎惠。

——乾隆題字

《明皇幸蜀圖》,傳為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一說李昭道)創作的青綠山水畫,該畫為大青綠設色絹本。作品現藏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名畫鑒賞

《明皇幸蜀圖》展現給我們的是山水畫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稚拙走向成熟的過渡,山水本身以及它傳達的意境成為畫面的主要用意,這一點最為重要。在唐朝,說起山水畫,畫史中記錄最多的是被稱為「大李將軍」、「小李將軍」的李思訓、李昭道。李思訓生活在唐高宗時期至玄宗登位最初幾年,一生身居高位,曾任左羽林大將軍,封彭國公,後又轉為後武衛大將軍,死後追贈秦州都督。他的兒子李昭道也一直在宮廷中服務,父子二人被人最為稱道的是他們的「青綠山水」。所謂青綠山水,就是以大量運用石青、石綠等石色,技法以線勾輪廓,再以色填染為主的山水畫種,這一類畫帶有明顯的裝飾性;後來的人將他們與唐朝的另一位詩人、畫家王維對立起來,認為後者以水墨為主要介質的山水畫以其簡淡抒懷的意境,與青綠山水成為截然不同的一種類型,代表形成中國山水畫的兩大系統,甚至在文人畫理論十分盛行時,普遍出現抑李揚王的傾向。畫史不過是寫史人對於歷史的主觀印跡,每個人都能寫出自己的一本藝術史,重要的是我們面前的畫作。大、小李將軍的畫跡在宋代還有流傳,但到了現在已經鳳毛麟角,幾乎無跡可尋,歸為他們名下的幾幅也難以定其最終的真偽。上面這一張現在被公認為由李昭道作底稿的宋代臨本,《明皇幸蜀圖》在20世紀50年代台灣李霖璨先生研究重新定名之前,一直只是被認為是一張無名宋人畫的《關山行旅圖》,藝術史家們工作發掘、開創性的一面可以以此為最好的範例。

如果將《明皇幸蜀圖》與歷史文獻的記載以及唐朝墓室壁畫或敦煌壁畫風格對照比較,這是一張唐代畫風十分明顯的山水畫作:畫面中的空間與景物比例關係已經變得合理;山體多是空勾無皴,草木的畫法也力求寫實。

《明皇幸蜀圖》局部

《明皇幸蜀圖》以重青綠設色,渲染了春天的氣氛。畫面中崇山峻岭,白雲繚繞,山迴路轉,棧道隱現,一隊人馬行進于山路上。人物著唐裝。畫面最右面崇山遠道中兩位各著紅衣、青衣的騎馬者,畫家把他們畫到中景山峰最遠處,似乎離大部隊已經很遙遠了,與畫面最左端棧道上的3人遙相呼應,顯得行人的隊伍拉得鬆散而漫長,十分艱辛,讓人會一下子聯想起李白在《蜀道難》中所說「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拍縈岩巒」之句。

重巒疊嶂,路轉峰迴,再看到山間人物時已經是近景右下角的一群遠行的女子了。她們剛從峻岭中穿行而出,終於到了比較平緩的地方。顏色鮮艷的衣服,駱駝背著的虎皮,一看便不是尋常人家,而這些貴族女子此時也無法坐在舒服的車輦里,只能帶著帷帽或者蓋頭,穿著褲裝,自己騎馬,完全一副長途跋涉的模樣。

《明皇幸蜀圖》局部

最關鍵的人物就在接下來那位騎馬卻步在橋邊的紅衣人,他就是唐玄宗。對於天子的表現,畫家是有其獨到之處的:面相天庭飽滿,神態安詳而自有一種威懾力在其中;其他人已經歪歪斜斜,困頓不安,而他卻仍然氣宇軒昂地挺直著腰桿;他騎的馬更是與其他人有所區別,馬鬃被剪為三辮,這是一匹三驄馬,這種裝飾的方法非常特殊,只有在唐太宗陵墓的昭陵六駿中有類似裝飾的圖像保存下來。雖然皇帝仍然保持著莊嚴的天顏,可是再好的駿馬也有些招架不住了,整個重心在身體後部,似有怯心,橋這邊可能是運載物資的隊列,他們在河邊小憩,有人挽起褲腳獨坐溪邊,有人倚坐岩石用手摸著可能是起了泡的腳,有幾個人還在為騾子、駱駝卸下身上沉重的貨物,其他的騾子已經在舒服地享受難得的休息,吃草打滾。過了這片溪邊平地,又馬上要上一段棧道了,駱駝和一騎馬人還在走上坡,可是另一個騎馬人已經翻過上坡,從他的身體角度來看,那肯定是個很陡的下坡吧。棧道依岩而建,縱然結束了「裘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的歷史,可是那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仍然讓人想見其環境的絕險。

畫家還非常注意細節,畫了3個與這個遠行的隊伍沒有關係的人物:一個柱杖老人站在騾群的左邊看著休息的隊伍;一個背著行李的父親帶著孩子,站在再次啟程的人們的身後,看著他們遠去。從衣著的顏色與帽子來看,這些只是百姓,也許山裡很難見到如此場面,看起熱鬧來自然覺得很是有趣,看他們怡然的樣子可能還不知道這是哪裡來的人物,而這時的皇帝也實在顧及不過來什麼避讓了。畫家構圖以及所有細節的安排都圍繞著行旅的艱險與困難,這種細微是許多當代畫家所無法與之相比的。

《明皇幸蜀圖》局部

畫卷中山石以線勾勒,用石青、石綠等色渲染,色彩明麗,無皴擦,畫法古樸。人物用鐵線描就,行筆無頓挫,人物雖小,但舉止、神態宛然。雖為宋摹本,但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唐代繪畫的風貌。

畫家把畫面處理成游春踏青的場面,從而巧妙地迴避了帝王逃亡的史實,可謂用心良苦。畫面上有乾隆皇帝的幾行題詩:「青綠關山迥,崎嶇道路長,客人各結束,行李白周詳,總為名和利,那辭勞與忙,年陳失姓氏,北宋近乎唐。」詩中全然不提帝王出逃那件晦氣的事,看來他對此也有所忌諱。《明皇幸蜀圖》構圖十分雄奇,特別是巍聳峻險的山嶺,迂迴盤曲的山徑,危臨絕壑的棧道,白雲繚繞的天際,給人以仙山瓊閣之遐想。

關於這幅畫的研究,藝術史家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還有人說這幅畫的底稿是李昭道在唐明皇決定入蜀之前就畫成的,與李白的《蜀道難》都有著勸誡的意味,這種說法有些過於玄妙。但是仍然不妨將它與李白的《蜀道難》放在一起說一說。如果說李白的《蜀道難》是一種將蜀道之難一氣呵成、排山倒海推給你,讓你都有窒息之感的時候,這幅《明皇幸蜀圖》卻仍然描繪了一個風景還不錯的環境,只是隨著一點點細節的閱讀,你才會漸漸感到似乎腳下的步伐越來越沉重,會為這些困頓的人們想,那個棧道再彎過去,會是什麼樣呢?好一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啊!

《明皇幸蜀圖》局部

盛唐時期,李思訓開創了金碧山水畫派,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將其列為「北宗」之祖。李昭道承父畫風,又加以拓展變化。《明皇幸蜀圖》就是典型的青綠山水風格,體現了「二李」畫派的典型風格,時代特徵明顯,是反映唐代山水畫面貌的重要傳世作品。

畫趣拾珍

安史之亂

756年初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它使曾經威加四海的大唐皇帝李隆基倉皇出逃向四川奔走,盛唐王朝也由此從鼎盛走向衰落,盛唐之音逐漸微弱直至消弭。這件大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756年,安祿山借「討伐楊國忠」之名起兵反唐。叛軍攻破洛陽,逼近長安,繼而攻入潼關,長安城岌岌可危。為保住唐王朝,在一個陰雨連綿的黎明,唐玄宗不得不攜楊貴妃、宰相楊國忠、太子李亨以及諸皇親國戚、心腹宦官,倉惶地離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長安城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馬嵬驛時,隨行士兵嘩變要求斬殺楊家一門,唐玄宗萬般無奈之下將心愛的楊玉環處死。之前楊國忠已被殺,這些事使唐玄宗深受打擊。於是心灰意冷的他決定將皇位傳給隨行的太子李亨。李亨與玄宗於馬嵬驛分道向北,收拾殘兵敗將討伐叛軍。玄宗向南赴川,繼續他無奈苦悶的逃亡之旅。

楊玉環影視劇照

這幅被命名為《明皇幸蜀圖》的青綠山水作品一度又被認為是宋代的《關山行旅圖》,後來認定是表現唐明皇避安史之亂而入蜀地的場景,定為今天的名稱。這樣一來,一幅平常的《關山行旅圖》成為有批評現實意義的畫作,而且從名稱里的「幸」字中可以讀出諷刺的意味來,一位養尊處優的天子放著好好的皇宮不住,不去欣賞霓裳之舞,卻跑到雖然美麗錦繡但難於上青天的巴山蜀水裡去臨幸?因為此一番「臨幸」完全是自取其辱,江山被胡人侵入,而且為首者是自己與楊貴妃的義子,皇室同樣不得不用「臨幸」的方式流離失所,在此旅行的過程中,軍中人士兵變而讓絕代佳人香消於馬嵬坡。實際上此幅繪畫作品的意味表現美麗與批評同時存在,增強作品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明皇幸蜀圖》局部

在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中完全掩飾了唐明皇出逃的狼狽,而把這次出逃四川描繪成了游春似的賞景。然而這個推導卻又經不起推敲。眾所周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爆發「安史之亂」,玄宗於次年六月逃離長安到達成都。那麼這期間入蜀的季節至少是初秋且漸入深秋、初冬。可是這幅《明皇幸蜀圖》最醒目的樹種除了松樹之外,繪有約10株盛開的桃花散落在山間。另外還有一種闊葉樹——柞樹於中國北方、西北一帶廣有分布,此樹樹葉在春季初發時,有一段時間會呈現出內綠邊紅的漂亮顏色,夏季變為全綠,入秋則變全紅直至枯黃,畫上所描繪的柞樹,硃砂色的邊緣向綠色的葉心過渡,顯然是春季所呈現之顏色。如此生機盎然的春色畫面,提醒我們這一切似乎與明皇入蜀的時間完全無關。此外,畫作既無翻飛的旗幟也無士兵的劍戟,非但「明皇」神情悠閑自得,隨從們甚至還面帶微笑,這更不符合落難的情景。另一個疑點就是駱駝,「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畫面中高大沉重的駱駝能不能行走艱險的蜀道也令人懷疑。

南宋 佚名《唐玄宗避蜀圖》

真正以「明皇幸蜀」為主題的畫作目前在全世界各地博物館中至少有7幅,其中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收藏的佚名《唐玄宗避蜀圖》,可能是南宋初年的宮廷畫師所繪,不僅畫面上山間紅色的楓葉暗示著故事發生在秋季,畫面全副武裝的士兵和翻飛的旌旗正符合白居易《長恨歌》中「旌旗無光日色薄」的描述。而台北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明皇幸蜀圖》的明仿本,將原作橫式構圖壓縮成立式構圖,這件仿本定名為《春山行旅圖》,也提醒我們該畫的主題和春天有關。

>>>>漢橋話畫: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山水畫卷《游春圖》

>>>>人民大會堂首藏描繪北京風光的畫作《金秋無際》

>>>>漢橋話畫:《洛神賦圖》講述曹植與洛神凄美的愛情故事

>>>>傳世名畫《女史箴圖》一部千年的後宮女子圖鑑

公告聲明:

本文轉載自網路,著作權屬原作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作者,故未標明作者。如涉及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我們將即時的進行刪除處理。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想長壽,練「四梢」!快收藏,分享給您的家人和朋友吧!
邱漢橋《福日高照》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