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選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是十分明智的?背後究竟有何深意?

中國選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是十分明智的?背後究竟有何深意?

《禁止核武器條約》是一項多邊國際條約。北京時間2017年3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經慎重研究,中方將不參加即將在紐約舉行的「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2017年5月22日,《禁止核武器條約》制定談判主席懷特(哥斯大黎加)在日內瓦召開談判參加國會議,首次公布了條約草案。2018年8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重申,日本不會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關於《禁止核武器條約》的會議令人感到唏噓的是,《禁止核武器條約》的會議,參加會議的國家都沒有掌握核技術,而擁有核技術的九個國家卻都沒有參加會議。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禁止核武器條約》也就失去了會議的意義成為一紙空文。中國一貫主張並積極倡導最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這與「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宗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同時,中方也認為,實現核裁軍目標無法一蹴而就,必須遵循「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循序漸進加以推進;相關進程必須在現有國際裁軍和防擴散機制下處理。關於核武器,世人談之色變。核武器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只裝化學炸藥的常規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約大2000萬倍。因此,核武器爆炸釋放的總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釋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藥量來表示,稱為TNT當量。美、俄等國裝備的各種核武器的TNT當量,小的僅1000噸,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當量在幾十噸;大的達1000萬噸,前蘇聯曾試爆過5000萬噸當量的氫彈。核武器爆炸,不僅釋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應過程非常迅速,微秒級的時間內即可完成。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圍不大的範圍內形成極高的溫度,加熱並壓縮周圍空氣使之急速膨脹,產生高壓衝擊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還會在周圍空氣中形成火球,發出很強的光輻射。核反應還產生各種射線和放射性物質碎片;向外輻射的強脈衝射線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造成電流的增長和消失過程,其結果又產生電磁脈衝。這些不同於化學炸藥爆炸的特徵,使核武器具備特有的強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衝等殺傷破壞作用。核武器的出現,對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產生了重大影響。人類曾兩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兩枚原子彈,原子彈的威力使這兩個城市灰飛煙滅,30萬人死於原子彈爆炸,不過這也導致了日本天皇及法西斯軍國主義的投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核爆炸是蘇聯於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島進行的熱核氫彈爆炸,當量5000萬噸(原定10000萬噸),爆炸威力的半徑700公里,總覆蓋面積為8.26萬平方公里。

核爆炸後,4000公里內的飛機、導彈、雷達、通訊等設備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太恐怖,對環境破壞太嚴重,威力過度沒有意義,以後再未如此瘋狂試驗。對於核武器的使用,也是世界各國共同擔心的問題,畢竟一旦大規模使用,後果不堪設想。核武器巨大的威力,人人皆知,敬畏之餘還有渴望得到,這麼威力巨大的武器,就像是一個國家的保命符。自從中國掌握並研發成功核武器技術以來,首先就在國際上明確宣布: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絕對不向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核武器。這項聲明一出,就引發國際諸多國家的贊同,要知道,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受到其他國家的攻擊。此舉不但是對世界各國的尊重和禮貌,周邊國家也對中國更加信任和支持,為中國與他國的友好交往鋪墊了未來。其實,中國選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是十分明智的,一方面向世界各國傳遞了中國以和為貴的處事原則,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其他核武器國家心中唯恐中國發動核武器戰爭的疑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萬米巡航,外掛6枚空對地導彈!在不搞砸的情況下繼續保持領先!
這幫人不炒作會不會「憋死」?中國快速發展最新大驅是否會列裝?

TAG: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