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颱風「山竹」過後,地上的樹能告訴我們些什麼?

颱風「山竹」過後,地上的樹能告訴我們些什麼?

颱風「山竹」

據應急管理部消息,截至18日17時,颱風「山竹」已造成廣東、廣西、海南、湖南、貴州5省(區)近300萬人受災,5人死亡,1人失蹤,160.1萬人緊急避險轉移和安置。颱風「山竹」還造成5省(區)的1200餘間房屋倒塌,800餘間嚴重損壞,近3500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74.4千公頃,其中絕收3.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2億元。

此次「山竹」之所以有這樣的威力,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強度強、範圍大、風雨影響大等特點。據廣東省氣候中心統計數據表明:「山竹」是歷史上登陸廣東的颱風中造成陸面大風影響範圍最廣、大風影響持續時間最長、陣風風速最大的颱風,是真正的「風王」。

「山竹」強大的風力吹折廣州乃至珠三角各座城市的樹木無數,9月17日,「山竹」離開廣東後的首日,各地復工上班的人們還上演了一出「叢林穿越」。街上滿地狼藉的殘枝斷椏,正是「山竹」肆虐後留下的傷疤。

2018年9月17日,「山竹」過後的二沙島,《樹殤》。陳靖文 攝

以上這組圖片是廣州攝影師陳靖文在9月17日用無人機航拍的《樹殤》。二沙島是廣州珠江上的一個江心島,以環境綠化好、觀景視野佳著稱,在平時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許多市民會來此環島遊玩、草坪野餐。二沙島能夠成為「都市綠島」和著名景點,島上枝葉繁茂的樹木可謂居功至偉,而如今,它們被「山竹」撕裂,躺在草坪上。在無人機垂直俯瞰的角度下,這些被颱風吹倒的樹木,四仰八叉地展示著自己倒下的姿態,照片傳達出一種無助而落寞的情緒。隨後的9月18日,陳靖文繼續拍攝了這些躺著的樹木「遺體」,並與前一天的照片合在一起做了對比。

2018年9月18日,昨天今日,《樹殤》。陳靖文 攝

隔了一天,狼藉漸消、陽光重現。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園林工人迅速地將倒地樹木分解,搬離了現場,以求早日恢復道路暢通和島景美觀。

在這場颱風中,有許多需要被銘記的逆風英雄,比如警察、醫護人員、記者??園林工人也在其列。正是他們夜以繼日的砍樹清道、搬枝除障,城市道路才能及時恢復正常通行,危險樹木的砍除,也減少了颱風後產生次生災害的可能。他們是風雨中最勇敢的英雄,也是風雨後最可愛的清道夫。

9月16日下午,越秀區惠福東路,市政搶險人員在清理因颱風而倒伏的樹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燕 通訊員 胡瀛斌 攝

2018年9月18日上午,廣州市政園林工作人員在清理被颱風「山竹」吹倒而橫卧在北京路步行街的大樹。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黎旭陽 攝

2018年9月17日,受颱風「山竹」影響,廣州城區不少綠化樹被颱風颳倒,南華東路就有樹砸在小車上,造成道路堵塞,經園林綠化工人努力搶險後,當天下午3點左右道路恢復通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偉榮 攝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通過《樹殤》照片和園林工人的敬業努力,我們可以對城市樹木的種植、護理工作展開更多的思考。陳靖文對於自己所拍攝的《樹殤》的感想:

一開始只是看到二沙島的樹在颱風中倒了,覺得應該為它們拍個照片,為它們留下一棵樹的姿態。隔天再去,正好看到園林的工作人員在清理倒下的樹,突然覺得這是一種無奈:一朝一夕,生死之間。霎時間頗有點感慨,於是我就找回前一天的照片,組合一起做了個對比,寓意是生命輪迴的寫照吧。

by 陳靖文

在颱風過後,朋友圈裡關於樹木倒伏的討論主要有兩種聲音。不少人覺得一草一木,亦是生命,他們為那些風中倒下的百年老樹惋惜,感慨「起高樓易,植高樹難」,建議是否可以不要清除那些還有望存活的樹木,而是選擇重新原地栽種。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倒下的樹木大多根系太淺而枝葉太茂,樹大招風,颱風天氣里過於脆弱,並不適合在南方沿海城市生存,顯然是移植、栽種之時並沒有考慮足夠,而且很多樹都是病干蟲枝,外強中乾,颱風吹倒它們正是一種自然選擇。兩種說法都各有可取之處,可以當作是給我們的城市生態綠化研究人員所提供的參考意見,而這些倒下的樹,也都是珍貴的研究樣本。

這次「山竹」摧毀了許多老樹,這些樹或許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種植的,當時種植的方法可能不太科學。而我們日後肯定還得重新栽種許多樹木,來填充那些空空的樹坑,那麼在接下來的栽種之時,是不是可以在樹種選擇、種植方式、養護管理等方面思考更多呢?比如選擇抗風能力更強的樹種;研究樹底土壤,考慮深根種植;定期檢查、護理老弱病殘的樹木??

廣州是著名的花城,正是良好的綠化生態環境給它帶來了這樣的讚譽。雖然這次「山竹」對於廣州的樹木綠化是個嚴重的打擊,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能精心栽種、細心培育,日後,那些在風雨中堅挺過來或是成長起來的花草樹木,必定會比往日更加的葳蕤繁茂。

2018年3月20日,美麗的二沙島,春日的陽光從樹木的間隙投入花壇,一派春日盎然的景象。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黎旭陽 攝

2018年5月2日,陽光燦爛,二沙島的綠樹上鮮花盛開。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偉榮 攝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蜂鳥攝影 的精彩文章:

匈牙利一攝影師將現在與懷舊結合,好像打開了「通向過去的窗戶
如果那些超級英雄都是女人

TAG:蜂鳥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