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第一功,成就「中興四將」

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第一功,成就「中興四將」

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系列1——明州之戰

「中興十三處戰功」,很多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號,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吸引你的注意力就夠了。

其實,有時候,歷史就是要這樣,要多通過歸納總結,提煉出一些經典的東西,讓人們簡單、愉快地記住它,這就算成功了。比如:隋唐18條好漢、水滸108將...如果老是用冗長枯燥的《二十四史》傳記去吸引人們來學歷史,我估計,歷史就玩完兒了。

在我心裡,歷史並不是只有搞專業研究的人才應該學的,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歷史,因為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看清過去,更可以為我們指導未來!

這是題外話,但也是我作為一個歷史短文作者,對於全社會的一種呼籲。

好了,我們來說「中興十三處戰功」。

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這是南宋官方選出來的13次比較有紀念意義的抗金戰役,不一定是都是勝利,但對於整個南宋的中興,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13處戰功中,基本上都包含了南宋著名抗金將領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從明州之戰說起吧。

明州之戰

北宋的明州,就是今天的寧波。從唐代到明初,它都叫明州,後來為了避明朝的國諱,才被改為寧波,並沿用至今。

我們都知道:寧波在杭州灣,東鄰大海(東海),已經遠在長江以南,宋軍在這裡和金軍交手,歷史上只有一次,那就是著名的金兀朮的「搜山檢海」。金兀朮的這次大膽的「斬首」行動,遭到了南宋軍民的全民圍追堵截,差點讓他葬身江南。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金國滅亡北宋以後,在汴梁扶立了一個偽政權——偽楚,企圖控制南朝。可是偽楚皇帝張邦昌只做了30多天皇帝,就將帝位「還」給了趙氏皇族的康王趙構,趙構延續了宋朝的統治。

金國的如意算盤打了個空,於是再次大舉揮師南下,準備迫使趙構屈服。

南宋大將杜充,不聽岳飛建議,消極備戰,導致長江防線被金兀朮突破。杜充這小子倒爽快,直接投降了金兀朮,金兀朮就從這道口子進入江南,準備再像「靖康之恥」那樣,給趙構也來一個斬首行動。

金兀朮

在金軍的「拐子馬」「鐵浮屠」面前,宋軍似乎嚇破了膽,特別是金兀朮手下的這批女真騎兵,正是2年前奔襲汴梁,在河北如入無人之境的那支鐵軍。

趙構此時正在臨安(今杭州),剛經歷「苗劉兵變」,驚魂未定,又聽金兀朮殺來,倉皇向明州逃竄,並預備了幾十條大船,準備隨時向海上逃難。如果你看過「宋末三傑」(張世傑、文天祥、陸秀夫),你就知道宋末的皇帝,比趙構還凄慘。

不久,金兀朮就殺到明州城下,在此之前,他們基本未遇到太大的抵抗,可謂氣勢如虹。

這時候,趙構身邊只有一個大將張俊。張俊這人雖然是個投機分子,但此時也被逼到絕路,不得不和金兀朮一戰。

還好他手下還有能戰的楊沂中(後來被追封「南宋七王」),再加上張俊本身也是職業軍人出身,在擁有地利和人和的情況下,宋軍和金軍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這一天,剛好是大年三十、除夕夜。

金宋大戰

還好,第一場金軍戰敗,第二場金兀朮親自督戰,雙方殺了個旗鼓相當,金軍的銳氣稍微有些挫動,但,這對於兵敗如山倒的南宋來說,已經算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偉大突破」了。

所以,明州之戰被列為「十三處戰功」之首。

不過,在第二場對戰之後,張俊就以護駕的名義跟著趙構跑了,明州隨後失陷。

張俊因為此功,加上之前平定「苗劉兵變」之功,被南宋官方定為「中興四將」

張俊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註原創,拒絕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靖康之恥」,母親和妻子都身陷敵營,趙構的內心是崩潰的
劉備剛取巴蜀,曹操的老巢就出事了,這裡面有玄機么?

TAG:蜀山筆俠 |